执教者:吴姗姗[9]
一、阅读文本的确定
(一)“1+n”篇目
课内选文“1”。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为教读课文。
课外选文“n”。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选自《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体育新闻选1949—1999》,新华出版社1999年出版;茨威格《滑铁卢的一分钟》,译者舒昌善,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联书店2019年出版;圣埃克絮佩里《在沙漠中心》,译者黄荭,选自《人类的大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浏览,而《伟大的悲剧》具有篇幅长、故事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浏览阅读方法的训练,于是确定为“1”。依据这样的学习目标和文体特点,我们找到了上述三篇文章,做了一些删减,确定为“n”。
(二)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浏览,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而在进行课内“1”的学习时,学生对浏览掌握得不够好,无法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所以此次组文阅读设定了两个学习目标:学会浏览文章的方法,能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思考和质疑。
二、学习单的设计
在学习《伟大的悲剧》时,我们主要运用了扫描和跳读的浏览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且进行了思考和质疑。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不同的三篇文章。
任务一:浏览《登上地球之巅》
1.请在下图中标注出登山队的路线、所遇到的困难,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
2.文章写到了哪些人?他们有什么共同品质?
任务二:浏览《滑铁卢的一分钟》
1.格鲁希的错误是什么?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2.格鲁希的这个决定导致了什么结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什么意义?
任务三:浏览《在沙漠中心》
1.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应对的?
2.“我”是靠什么战胜困难的?
三、课堂活动展示
本节课为活动课,学生分成12组,每组4人,确定好各组的书记员、发言人。在上课前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一名得票最多的学生做活动主持人,由他组织同学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长课文时,学习运用了扫描浏览和跳读浏览的方法来把握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题,并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质疑。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讨论交流学习单上的学习成果,看看我们是否真的已经掌握这两个方法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交流《登上地球之巅》的学习成果。
任务一:浏览《登上地球之巅》
1.登山队是如何登山的?请在下图中(见学习单)标注出登山队的路线、所遇到的困难。
测评要点:
路线:(1)5月24日上午9时30分(时),4名登山队员(人)从8500米处(地)开始向顶峰冲击(况)。
(2)中午时,刘连满甘作人梯,4人团结互助登上“第二台阶”。
(3)天色渐黑时,刘连满因体力衰弱而留下,其余3人继续冲顶。
(4)夜色深沉时,到达8830米处,3人抛掉空氧气筒,继续前进。
(5)黎明时分(5月25日4时20分),3人终于登顶成功。
困难: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
2.文章写到了哪些人?他们有什么共同品质?
测评要点:
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共同品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团结协作,不畏牺牲
主持人:正是因为这些英雄们的壮举,我们才慢慢揭开了珠峰的神秘面纱,我们应该向这些英雄致敬!接下来先请1—6组同学组内讨论交流《滑铁卢的一分钟》,7—12组同学组内讨论交流《在沙漠中心》,然后在班内交流 分享。
任务二:浏览《滑铁卢的一分钟》
1.格鲁希的错误是什么?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测评要点:
错误:格鲁希死抱纸上条文,不听副司令及众将官的建议,没有及时率队伍前去增援,致使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原因:是格鲁希唯命是从、胆小怕事、墨守成规、犹豫不决的个性造成的。
2.格鲁希的这个决定导致了什么结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什么意义?
测评要点:
问题二: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主持人:滑铁卢之战对拿破仑、世界历史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现在人们常用“滑铁卢”来比喻惨痛的失败。(www.xing528.com)
任务三:浏览《在沙漠中心》
1.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应对的?
测评要点:
困难:(1)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3)感到呼吸困难;
(4)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5)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6)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7)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应对:躺下又站起来;跪倒在地;喝了几口纯乙醚和一点儿90度酒精;把自己埋在沙子里。
2.“我”是靠什么战胜困难的?
测评要点:
积极乐观、意志坚强、信心坚定。
(1)如果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绝不是我的错。
(2)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
(3)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4)我不抱怨。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5)再等一等,露水要到清晨才有。
(6)“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主持人:我们在困境中应该要有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战胜困难。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交流中,明确了如何选择运用扫描浏览和跳读浏览。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时,运用扫描浏览比较合适;要理解文章主题时,跳读浏览则更合适一些。
四、教学反思
(一)明确了“教什么”
组文阅读该教什么?以前我们认为只要去找几篇文章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选择其中的一个点来进行教学就行了。实践中,我明白了只有先确定了“教什么”,才能使组文阅读课拥有灵魂。“教什么”即学生的学习目标,而这个学习目标是根据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学情而定的,应该选择这一单元目标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作为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方法,在平时阅读中能够运用起来。
因此,根据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会浏览文章的方法,能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再根据这个学习目标去寻找三篇文章——《登上地球之巅》《滑铁卢的一分钟》《在沙漠中心》。
(二)明确了“怎么教”
1.化繁为简,设置三个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中都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浏览的方法了解文章内容,第二个问题是用浏览的方法理解文章主题。例如学习任务一:阅读《登上地球之巅》。
“问题①:登山队是如何登山的?请在下图中(见学习单)标注出登山队的路线、所遇到的困难。”此问题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用浏览的方法理清文章的内容。
“问题②:文章写到了哪些人?他们有什么共同品质?”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用浏览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在完成任务一的讨论交流后,安排两大组的学生分别完成任务二和任务三,并进行讨论交流,再一次用浏览的方法学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由教读到自读再到活动。原来我认为组文阅读课应该是教读课,由老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学,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实践中,我认识到阅读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本课设计成了自读课,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学习一篇文章,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了将课堂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又将本课设计成活动课,通过投票设立了一位主持人,由这位主持人带领同学一起完成三个任务的讨论交流,教师则是在学生遇到阻碍的时候出现。这样的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三)商榷之处
扫描浏览的要求为一目十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差距的,有一部分学生达不到一目十行的要求。因此,应该要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阅读训练,比如可以尝试陈克正学习方法研究中心有关速度训练的研究成果(《四快高效学习法》):线式阅读训练法和面式阅读训练法。这种阅读训练还应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最终达到一目十行的目的。
不同文体,所用到的浏览技巧是不同的。比如《登上地球之巅》是遵循“时间、地点”的登山路线浏览,《滑铁卢的一分钟》可以利用小标题、时间、地点、事件等来浏览,《在沙漠中心》则可以根据“我”的心理活动来浏览。
因此,我们还可以从文体的角度入手,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文体来选择相应的浏览技巧。
【注释】
[1]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城关中学。
[2]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桃源中学。
[3]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梅林中学。
[4]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跃龙中学。
[5]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初级中学。
[6]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跃龙中学。
[7]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初级中学。
[8]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初级中学。
[9]执教者单位: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