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年级教读课文《老王》案例设计

七年级教读课文《老王》案例设计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杨绛的《老王》,为教读课文。

七年级教读课文《老王》案例设计

执教者:刘佳维[8]

一、阅读文本的确定

(一)“1+n”篇目

课内选文“1”。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杨绛的《老王》,为教读课文。

课外选文“n”。莫言《我的老师》(节选),选自《莫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丰子恺《我的母亲》(节选),选自《丰子恺散文家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沈从文《一个老战兵》(节选),选自《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三篇文章中,《我的老师》语言有特色,学生容易鉴赏,《我的母亲》可以从双重身份角度去赏析;《一个老战兵》可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去赏析,三篇文章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要求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学生较难理解的是选择角度把握文章重点,同时,学生难以深入散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情感,故教学设计从品味语言、隐性身份、侧面描写三个方面来阅读文章,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二、学习单的设计

学了《老王》,学生了解到可以从品味语言、隐性身份、侧面表现这三个方面来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用《我的老师》《我的母亲》《一个老战兵》这三篇文章来进行巩固。

任务一:通过寻找关键词和分析修辞手法的方法赏析下面两句话,体会作者情感(《我的老师》)

1.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会议上为我说话。

2.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

任务二:在家里,母亲不仅仅是母亲,她还扮演了父亲的角色。请从两个身份赏析下面两个片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的母亲》)

1.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

2.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

任务三:老战兵不仅自身技能高超,而且擅长训练别人。文章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老战兵的技能,请赏析下面的语言,体会作者感情(《一个老战兵》)

1.他又会爬树,极高的栀子,顷刻之间就可上去。他又会拿顶,在城墙雉堞上,在城楼上,在高桅半空棋枓上,无地无处不可以身体倒竖把手当成双脚,来支持很久的时间。他又会泅水,任何深处皆可以一汆子到底,任何深处皆可泅去。他又会摸鱼,钓鱼,叉鱼,有鱼的地方他就可以得鱼。他又明医术,谁跌碰伤了手脚时,随手采几样路边草药,捣碎敷上,就可包好。

2.我们新式操练成绩虽不坏,可是有守兵出缺实行考试时,还依然让那老战兵所教练的旧式一组得去名额最多。即到十六年后的现在,从三处出身的军官,精明,能干,勇敢,负责,也仍然是一个从他那儿受过基础教育的张姓团长,最在行出色。

三、课堂活动展示

活动一:从个性化语言中体会“我”对王老师的感情(《我的老师》)

读《我的老师》中的两句话(学习单任务一),通过关键词和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体会作者感情。选择一句话,进行赏析展示,其他同学补充点评。

课堂实录(摘录)

生1:“所有”“都”“坏得不可救药”写出当时“我”在所有老师心中的印象之差,名声不好。感觉作者内心非常难过。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我”内心深处的良善。我感受到作者的激动和不可思议。

生2(点评):能够抓住关键文字,读出王老师这个看似小小的举动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生3:将“所有的老师”和王老师进行对比,说明王老师是如此与众不同,让“我”如此感激。王老师能发现这件小事,证明王老师细心谨慎。在学校会议上为“我”说话,挑选公开场合,这么郑重,让“我”有了重新被认可的可能和机会。我们能感受到王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任。还运用了衬托手法。王老师是“我”的体育老师,只教了“我”半学期的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恰恰是这位不是亲老师的老师,如此在意“我”这个“坏学生”的感受,说明他非常关爱学生,让“我”十分感激。(www.xing528.com)

生4(点评):发现作者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善于联系前文来体会作者的感情。

生5:用了比喻手法,写“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说明自行车在当时人们心中非常重要,王老师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说明“我”在王老师心中非常重要,就像老师的眼睛一样。

生6(点评):这名同学通过抓住比喻句,感受到“我”在王老师心中的地位。

生7:“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写出王老师这个行为在当时“我”的心中产生的震撼、感慨、惊叹。“十分珍贵”“那样有地位的人”与“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形成了对比,突出作者当时内心受到的冲击,让他永远不会忘记。

师(小结):大家都能紧紧扣住文字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希望在下面的活动中,大家能够继续这样读文章。

活动二:从人物身份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读表格中的两句话,赏析语言,体会作者感情,完成表格。

小结: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显性身份对作者的影响,直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但有时候,我们更要读懂隐性身份背后作者的感情,这恰是作者年幼时所不知,长大后才懂得的,其中的感情更为复杂深刻。

活动三:从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老战兵的感情

读《一个老战兵》,文章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来展现老战兵的技能,即老战兵自身技能高超,又善于训练别人。任选一个角度,找一句话赏析,体会作者感情,其他同学点评。

课堂实录(摘录)

生1:我选择正面描写的角度,赏析学习单任务三中的第一句话。一口气连用五个“他又”,写出老战兵会的技能多。每个内容都用了修饰词,如“极高”“顷刻之间”,写出老战兵攀爬技能娴熟,了不得;连用三个“在”,突出老战兵“无地无处”都可拿顶,且支持时间久;“任何深处”写出他善水性;会摸、会钓、会叉,有鱼处皆可得鱼,可见其厉害;“随手”采草药,动作麻利,包好,可见老战兵识草药,善自救。这些都可以读出老战兵无一事不精通在行,野外求生本领很强,自救、救人本领之高,表达出作者无限的崇拜之情。

生2(点评):这名同学抓反复出现的词,这些词写出了老战兵自身作战技能高超,正面描写表达作者的感情。

生3:我选择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学习单任务三里的第二句话。用“精明,能干,勇敢,负责”来形容张团长,在他身上分明可以看到老战兵的影子,可见老战兵不仅自己技能强,训练的弟子也都出色在行,让我们感受到“我”对老战兵由衷的佩服。

生4:“但家中却料不到十来年后,在军队中好几次危险,我用来自救救人的知识,便差不多全是从那老战兵学来的!”“我”虽然不是老战兵的弟子,却学到了自救救人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躲过了好几次危险。这说明老战兵富有人情,并不吝啬指教,可以感受到作者由衷的感激和敬意。

生5(点评):从侧面描写中,我更强烈地感受到老战兵是真正的战兵,他自己技能熟练,熟知逃生技能。他既懂作战,又懂教人。

师(小结):文中正面描写老战兵技能多且强,我们容易体会作者的崇拜之情。但是从侧面描写中,老站兵能把弟子教好,救陌生人,这恰恰能激发作者最深处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让学生真正沉潜到散文的语言中体会作者情感。学生原来的赏析比较笼统,现在能够深入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感情。如原来有同学赏析:“看出老战兵训练有方。”在课上,该同学修改为:“‘稍有了些’‘就占据’‘纠正’写出了老战兵的细心以及对这些动作的熟悉,即使有一些微小错误也能指出,表达出‘我’对老战兵的敬佩之情。”另一名同学则写道:“‘指点’写出老战兵的厉害,‘占据’说明老战兵对学生认真负责,‘为他们纠正’是老战兵亲自做示范,写出了老战兵的严谨、严格。”

2.老师能基于学情,进行有效教学,学生课前的疑问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一名同学的问题:为什么王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会发现“我”的好?另一名同学的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具体有什么含义?还有一名同学的问题:文中写老战兵的技能强,想表达什么?三个学习活动解决了他们提出的关于三篇文章的重要问题。

3.为学生阅读同类散文提供了支架。学生通过对丰子恺《我的母亲》的学习,较容易理解胡适先生《我的母亲》这类文章。同时,这类文章常常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当时的“我”,另一个是落笔时的“我”,如何体会作者双重视角背后的感情?根据作者对不同身份的理解,是很好的抓手。我们读写人散文时,容易关注文章正面描写中表现的人物特点,但是当作者从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时,往往更需要读者注意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问题与展望

多角度体会写人散文中作者的感情,选择的角度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剖析文章结构,揣摩作者意图等来体会作者感情。另外,顾海学老师指出:“只有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鲜明个性的‘典型性’事件以及人物身上颇具标志性的外貌言行等内容加以记叙描写,才能成功塑造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写人散文的精妙。”通过“典型性”来体会作者感情,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