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猫》组阅读案例设计

初中《猫》组阅读案例设计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郑振铎的《猫》,为教读课文。

初中《猫》组阅读案例设计

执教者:高丹云[4]

一、阅读文本的确立

(一)“1+n”篇目

课内选文“1”。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郑振铎的《猫》,为教读课文。抓住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外选文“n”。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二》,选自《寄小读者》,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出版,佚名《向一些灵魂道歉》,选自《那些安分守己的忧伤》,群众出版社2015年出版;冯骥才的《珍珠鸟》,选自198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学生通过寻找并赏析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提升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达成单元目标。

(二)学习目标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在学习本单元《猫》等课文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在默读时边读边思考,勾画出相关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做摘录,以此来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但是,学生习惯性通过抓关键语句或段落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忽略抓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深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缺少了灵活性。长此以往,学生会降低语言的敏感度以及语感。因此,我将这组组文阅读的学习目标定为:抓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深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二、学习单的设计

通过课文《猫》的学习,我们发现通过抓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来深入赏析,能够深入体会“我”与三只猫相处的心情,理解“我”对三只猫的态度、“我”对自我的反思、“我”对生命的感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可见,通过抓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来深入赏析,对学生深入领会情感、感受态度、概括中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通过抓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来深入赏析文章,交流探讨《寄小读者·通讯二》《向一些灵魂道歉》和《珍珠鸟》三篇文章,体会三篇文章中的“我”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感,理解人类对动物的态度,人类对自我的反思,人类对生命的感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提示: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包括:直接抒情的形容词;对事物的称呼性名词;表示强调作用的副词

任务一:请细读选文,找出“直接抒情的形容词”,体会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示例:郑振铎《猫》

形容词“快乐”直接抒发对第一只猫的喜爱,形容词“酸辛”直接抒发为它的死亡而悲伤;

形容词“有趣”直接抒发对第二只猫的宠爱,形容词“愤恨”直接抒发因为它被夺去而愤怒;

形容词“愤愤”直接抒发对第三只猫的厌恶,形容词“难过”直接抒发因虐待它而愧疚。

从直接抒情的形容词中可见“我”对三只猫的先后不同情感,反映了“我”对不同的猫在情感上的喜恶,反映了“我”对动物在态度上的不平等,引发自我反思,觉察错误,并深觉悔恨。

任务二:请细读选文,找出“对事物的称呼性名词”,体会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示例:郑振铎《猫》

名词“相伴的小侣”是“我”对第一只猫的称呼,体现“我”把猫当成小伙伴来看待;

名词“亲爱的同伴”是“我”对第二只猫的称呼,体现“我”把猫当成好伙伴来看待;

名词“若有若无的动物”是“我”对第三只猫的称呼,体现“我”把猫当成普通动物来看待。

从对事物的称呼性名词的变化中可见“我”对待三只猫的先后不同态度,反映了“我”对动物在态度上的不平等,引发自我反思,觉察错误,并因为时已晚而深觉悔恨。

任务三:请细读选文,找出“表示强调作用的副词”,体会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示例:郑振铎《猫》

副词“不”出现在“不喜欢它”“不活泼”“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强调突出了从一开始“我”就对第三只猫很嫌弃的态度。副词“很”出现在“它很悲楚”“很想补救”,副词“更”出现在“更难过得多”,副词“永”出现在“永无改正”“永不养猫”,都强调突出了“我”对第三只猫的不公平、残暴,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承认错误,深感懊悔愧疚,最终在反思中领悟了真谛,懂得生命都是平等的,平等的生命应平等地对待,感悟到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道理。

三、课堂活动展示

活动说明:组文阅读教学以学生的展示活动为主要形式,采用分享—互评—补充的学习方式进行。全班分为六大组,分别进行分享、评价与补充。教师充当主持人,必要时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

活动一:第一、二、三、四组分享选文中“直接抒情的形容词”,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五、六组评价并补充

测评要点:(www.xing528.com)

《寄小读者·通讯二》形容词“忧愧”直接抒发“我”因为自己堕落的行径而导致小鼠死亡的悲痛、愧疚之情,“我”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感悟到动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平等地存在于世上,我们要平等地、善意地与它们相处,保持仁爱之心,懂得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道理。

《向一些灵魂道歉》形容词“恐惧”直接抒发“我”拿起镐头砸向老狗时的极度害怕之情;形容词“冤屈”直接抒发“我”为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极大错误而懊悔、愧疚。

《珍珠鸟》形容词“美好”直接抒发“我”因有珍珠鸟的陪伴而产生的愉悦、享受之情,反映了“我”与小鸟和谐相处的日常情形,表达了“我”对这种生活乐在其中。同时,“我”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人生哲理,感悟了人与动物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信赖的道理。

活动二:第三、四、五、六组分享“对事物的称呼性名词”,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一、二组评价并补充

测评要点:

《寄小读者·通讯二》名词“小活物”是母亲对小鼠的称呼,体现母亲提醒“我”把小鼠当作平等的生命来看待,而“我”当时却没有这种概念,为此“我”感到羞愧;《向一些灵魂道歉》名词“老黑”是“我”的家人对老狗的称呼,体现了我家对老狗的亲近,而“我”却亲手砸死亲近的老狗,为此“我”深感痛苦;《珍珠鸟》名词“小家伙”是“我”对小鸟的称呼,体现“我”对小鸟的疼爱、怜惜,“我”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的享受。

活动三:第一、二、五、六组分享“表示强调作用的副词”,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三、四组评价并补充

测评要点:

《寄小读者·通讯二》副词“实在”出现在“我实在堕落了”,强调突出了“我”对自己错误行为导致小鼠死亡的自我反思,“我”深感自责。“我”感悟到动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平等地存在于世上,我们要平等地、善意地与它们相处,保持仁爱之心,懂得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道理。

《向一些灵魂道歉》副词“已”出现在“却已无法挽回”,强调突出了“我”深深的懊悔、愧疚之情。“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由此感悟到动物也是生命,也有尊严,要平等看待动物,学会向它们道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道理。

《珍珠鸟》副词“格外”出现在“格外轻松自在了”,强调突出了“我”对鸟儿叫声的享受,对鸟的喜爱。副词“完全”出现在“它完全放心了”,可见鸟对“我”的放心与依赖,体现了“我”与鸟相处和谐融洽,相互信赖。在这一过程中“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人生哲理,感悟了人与动物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信赖的道理。

教师总结:通过品读“直接抒情的形容词”“对事物的称呼性名词”“表示强调作用的副词”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学生体会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态度,领悟了中心思想,获得了人生启迪,进一步理解了人类对动物应公平公正,与动物和谐相处,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道理。

四、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抓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深入把握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抓称呼性名词可以深入感受作者情感的偏向性。

2.本堂课通过学生自主的分享—互评—补充的方式来展现学生的成果。课堂灵动活泼,学生主宰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

3.本次训练易于学生模仿和自主操作,起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学生根据这一方法可自主进行阅读赏析,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商榷之处

钱梦龙在《岳阳楼记》一课,也抓住了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来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例如,抓名词,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带有愁苦的色彩。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又例如,通过抓形容词(“喜洋洋”的“洋洋”),抓副词(“得无异乎”的“得无”),抓动词(“吞长江”的“吞”),抓叠字(“浩浩汤汤”),抓连词(“然则”),抓语气词(“然则何时而乐耶”的“耶”)等,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比较名家的课例,我获得如下启发。

钱梦龙的课堂上,着眼点(词类)丰富,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叠词、连词、语气词等。而《猫》组组文阅读局限于三种形式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因此,进行《猫》组组文阅读时,除了相关的名词、形容词、副词,相关动词、叠词、连词、语气词等也可帮助学生体悟文章中心思想。

钱梦龙的课堂上,引导学生解读相关词语时,先让学生了解词的本义,再深入探究词的深意。而《猫》组组文阅读中,学生自主赏析词,我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因此,进行《猫》组组文阅读时,也可引导学生在了解词的本义的基础上,再深入探究词的深意,这样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进行感知,从而能够逐步地、更清晰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钱梦龙的课堂上,学生在赏析许多词语时,先根据词语勾起想象,随后深入想象的情境进行词语的品味。而进行《猫》组组文阅读时,我并未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这样学生会缺少切身体会。因此,进行《猫》组组文阅读时,应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去感受词语的奥妙,这样更易于唤起学生的感觉,与文字形成共鸣。

(三)展望

希望以后的课堂能引导学生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希望学生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理解与感受,进一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希望以后的课堂能引导学生积累鉴赏语言的方法策略。希望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汲取经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切实提升语言的鉴赏能力。

希望以后的课堂能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文品格。希望学生在鉴赏优秀作品时能深入感受文字独特的内蕴,领会其思想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