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文阅读最显而易见的特点是多篇文本的阅读,这需要按一定的教学目标一线贯穿,不能随意开展。为了使组文阅读教学能被有机地整合到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的体系中,我们将组文阅读教学定位为活动展示课,将组文阅读教学与日常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不给学生增加负担。
“1+n”中的“1”处于核心地位,必须在其他文本的阅读理解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与自读课文的学习理念相同,组文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借助教读课文中建构起来的知识、采用的策略、遵循的路径来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有许多证据表明,如果教师关注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将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转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2]组文阅读基于从“1”中学习的路径、策略或方法,从单篇阅读,转变到了“1+n”共读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学生的大量阅读和更加深刻的思考。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定的。选“这一篇”作为“1”,是由“这一篇”的内容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我们从六册统编教材中选取了22篇教读课文,供师生参考。
七年级上册,我们选择了朱自清的《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郑振铎的《猫》、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五篇课文,组建了五组“1+n”组文;七年级下册,我们选择了臧克家的《说和做》、陆定一的《老山界》、杨绛的《老王》、彭荆风的《驿路梨花》、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五篇课文,组建了五组“1+n”组文。
例如,《皇帝的新装》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教学要求一个是学习快速阅读,另一个是想象力的培养。一位执教老师设计的《皇帝的新装》的学习活动如下:第一课时中,一是与学生交流童话的规律;二是学习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三是寻找想象的地方。第二课时中,一是了解童话合情合理的想象;二是学习合情合理想象的方法;三是想象背后作者的眼光。这样就完成了单元教学要求,即学习快速阅读和想象力的培养。该课的学习活动与单元教学要求之间有较高的一 致性。(www.xing528.com)
八年级上册,我们选择了毛泽东的《消息二则》、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四篇课文,组建了四组“1+n”组文;八年级下册,我们选择了鲁迅的《社戏》、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梁衡的《壶口瀑布》四篇课文,组建了四组“1+n”组文。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要求明确规定:“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壶口瀑布》具备游记的典型特点,作者以游踪架构全文框架,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并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而且,本文写景时抓住了景物的不同特点,采用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骈散结合等多种方法来描绘景物,非常适合作为学习写景的多角度和多种方法的组文阅读中的“1”。
九年级,我们选择了《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两篇,并安排了诗组“1+n”组文和文言文“1+n”组文。
例如,《范进中举》一文所在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官场现形记》第53回(取名《文制台见洋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2回(取名为《同考装疯》),《儒林外史》第2回中的一个著名片段(取名《周进哭贡院》)三篇文章与《范进中举》组成的组文阅读,聚焦讽刺小说的艺术(结合典型人物的分析),聚焦“赏析研读人物疯狂举动”这个点,让学生去深刻体会作者讽刺艺术的高超,落实了“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的单元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