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材料、以学生的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求自得,将教读课上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进行有效迁移和拓展。但是,自读策略和自读方法的理解与掌握,需要文本练习来加以巩固,这就需要依据课程目标选择群组文章,进行组文阅读。
自读课上的组文阅读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讲,主要是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或略读课文;从形式上讲,它更注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独立操作、自由体验,最终获得自解自通的自主学习方式;从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来讲,它重在实现学生对在讲读课上获得的知识的印证、巩固与迁移。自读课的教学目的更侧重于趁热打铁,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自主体验,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阅读实践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们来看一个课例,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初级中学的郑秀杰老师执教的“生活的温馨与哲理——李娟散文主题悦读教学”。
学习过程1:说说什么是“圈点批注法”;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要注意什么?
提示:朗读文本《读书方法指导》,画出重点并进行集体交流。
学习过程2:四人小组合作,自由选择《闯祸精》《我们的裁缝店》和《一个普通人》其中一篇或若干篇进行专题探究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经历
李娟,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长在四川。曾有一段在阿勒泰山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与牧民一起转场的短暂经历。此后她曾到乌鲁木齐打工,做了一年多流水线工人。然后在某杂志社做过编辑,在某广告公司做过文案。2003年起作为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工作多年,辞职后专职写作至今。
读者评价:
清新质朴的文字,不加任何世俗雕琢的语言。她的文字的灵魂并不会因为这些质朴的文字而丧失光芒,反而越发明亮。
——敖登托雅(北京)
有时描绘着美丽的景色,有时叙述着人物性格,有时又有点孩童般不经意的小幽默,这就是书中描绘不一样的人生,远离世俗后的浪漫艰辛。如果我去阿勒泰,一定带着书找你签名。
——阿铭(温州)
(2)四人小组合作,自由进行专题探究
提示:先确定文本、探究专题与小组发言人;再自读文本,边读边圈点勾画,在行文中记录内容提要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见解;组内交流,整合信息。(www.xing528.com)
(3)集体交流,合作探究,感受李娟散文中蕴含的温馨与哲理
专题一:“我们”“他”“他们”的为人处世(请进行专题一探究的小组上台分享)。
专题二:生活哲理在其中(请进行专题二探究的小组上台分享,教师板书要点)。
(4)走进散文,走近李娟
知名作家梁文道曾评论李娟的文章说:这是本世纪最后的散文。
集体讨论:李娟散文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文中的“形散”指哪些内容?“神聚”又是指什么?
总结:李娟的文字清新质朴,很平淡地诉说着每一个故事,我们却感觉这些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眼前一样。纵使生活是那样艰辛,她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却是对生活的满满的热爱。我们从她毫无雕饰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温馨与哲理。
这个课例选择李娟的三篇散文《闯祸精》《我们的裁缝店》和《一个普通人》进行组文阅读,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从文字中感受李娟散文中蕴含的温馨和哲理。
学生在课堂上自读,教师则在其中穿针引线,鼓励学生自读,引导学生自读:了解自读学情,让学生谈课前自读感受;运用圈点批注法引导学生自读,解决旁批与提问;小组合作,专题探究,让学生互学互助,畅所欲言,在思维碰撞中促进理解。基本上整节课都是学生在读,都是学生在思考,都是学生在说。
当然,自读不是教师不管不问,放任学生自己去读。并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自主,而忽略教师的教,教师应在学生疑难处进行引导,做出示范。比如在品读语言方面,因为需要品读的点很多,教师不可能像教读课那样都去精读,只对一些句子进行示范品读,以点带面,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
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喜欢“鼓励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摸爬滚打,尽可能自求理解,进而领悟读书之法”,这种鼓励学生自己去读书的理念,就是自读课最重要的特征。
组文阅读必须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感悟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者,需要在阅读中去主动探求阅读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自主阅读,去检验已有的阅读知识,积累阅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自读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