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教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在这个时期,不要打乱孩子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我们曾经以为,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模仿,成人应该用正常的方式做事,这就是成人的全部责任。让孩子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并坚持完成它,是很重要的。走路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是很自然的需要,因为他们要想长成一个大人,走路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孩子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成人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去帮助孩子,而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们的身上。

教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孩子一岁半的时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年龄段,这是教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孩子的上下肢开始为了进一步的身体协调做准备,他们的个性也开始发展,为了迎接随后到来的两岁的“语言爆发期”,他们开始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总之,这是一个不断努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特殊时期。

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在这个时期,不要打乱孩子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如果自然突出地表明孩子在这段时间需要不断的努力,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其提供帮助而做好准备。

有一种笼统的说法:孩子在这一阶段开始对别人进行模仿。这种说法并不是新的观点,我们经常说孩子会模仿成人。显然,这还只是一种肤浅的解释。

我们已经知道,理解是孩子模仿行为的必要前提。我们曾经以为,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模仿,成人应该用正常的方式做事,这就是成人的全部责任。我们普遍认为,成人一定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榜样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品质。由此我们强调成人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师和母亲的作用。

可是,大自然并不遵循这样的逻辑,孩子的模仿跟成人的完美没有关系。成人的责任是在孩子开始模仿之前,为他们做好准备,它源于孩子进行的各种努力。这个道理适合于每一个人,成人所树立的榜样不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它只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模仿的对象和动力。

事实是,孩子在模仿的时候一般会超过他们的榜样,比榜样做得更好、更精确。在某些方面的行为上,这一理论体现得非常明显。正如人们所了解的那样,要想实现成为钢琴家的梦想,孩子不仅要学会弹钢琴,还要反复练习,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但我们却总是让他们用单纯模仿的方法去达到更高的水平。我们总是给孩子讲各种英雄和圣人的故事,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也成为英雄和圣人。但是,在没有做好更深层的心理准备时,这是无法实现的。只会模仿,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伟人。榜样的作用在于点燃希望和兴趣的火花,模仿的渴望或许能带来学习的动力,而要达到更高的层次,没有大量的训练是行不通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模仿需要一定的准备。对此,孩子开始付出的努力是为了获得一种能够模仿的能力,这种间接的准备工作极为关键。大自然不仅赋予了我们模仿的能力,也给了我们不断改变自己,逐步向榜样靠近的能力。如果教育工作者想帮助孩子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了解自己应该向孩子提供多大程度的帮助。

观察中我们会发现,这一年龄的孩子会努力地完成一项活动。虽然他们所做的事情在成人眼里可能显得有些可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要完成这件事情的决心,他们这样做源于内心的一种需求。当孩子的行为被打断,他们的性格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做起事来也会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让孩子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并坚持完成它,是很重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切其实都是一种形式的准备。我们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都在为将来做准备,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在生命的这一阶段很少受到打扰,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准备,我们应该让孩子做完自己的事情。

我们曾经讨论过,孩子往往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会看到不满两岁的孩子毫无目的地去拿某个东西,而他们其实根本拿不动。我的一个朋友家里有很多非常重的工具,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十分吃力地把这些工具挪过来挪过去。他们往往还很喜欢帮助大人摆桌子,他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去拿一屉比他们的个头还大很多的面包。他们会不停地把东西拿到另一个地方,直到累了才停下来。成人经常担心孩子会累着,可心理学家指出,如果成人这时去帮助孩子,不仅不利于孩子行为的发展,更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很多有精神问题的孩子可能都曾受到过这种打扰。

孩子经常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爬楼梯。成人爬楼梯是有目的的,孩子爬楼梯却并没有任何目的,他们爬到楼顶之后可能还不满足,然后会跑到下面重新再往上爬,这样不停地进行好几次。很多学校的操场上都有一些木制或水泥制的滑梯,孩子会去爬滑梯并不是因为他们要滑下来,而是要爬上去,他们在这种劳累中感受到了快乐。(www.xing528.com)

大部分成人都会去干涉孩子的行为。心理学家倡导专门为孩子开辟一片活动的天地,让他们可以在那里自由地做各种事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创建托儿所婴儿学校,特别是针对那些一岁半以上孩子的需求创立学校。这种学校里的所有东西都是为孩子特别设计的,它可能有一个建在树顶的小房子,下面放一个梯子,孩子可以通过爬梯子上下走动。这个房子是为孩子爬梯子建造的,并不是用于生活和休息的。正如当孩子想要拿东西时,他们肯定会选择最重的一个那样,孩子也往往会选择比较难爬的地方,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孩子的这些行为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目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自身协调能力的机会。身体肌肉的协调运动是孩子模仿成人行为的前提,完成这项准备工作,他们才能开始对成人进行模仿,这时候外界环境才能对他们产生激发作用。例如,孩子看到有人在打扫地板或做蛋糕点心时,他们自己也会去做。新鲜的事情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两岁孩子的走路需求。走路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是很自然的需要,因为他们要想长成一个大人,走路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心情好的情况下,一个两岁的孩子也能走1英里(1英里≈1.6公里)远的路,并且他们会很愿意战胜走路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我们一定要记住,对于走路,孩子跟我们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我们之所以觉得孩子不能走很远的路,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要求孩子要跟我们用同样的步伐、步调行走,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这就像我们跟一匹马一同奔跑,而且想要跟上马的步子一样。如果马看到我们气喘吁吁地跟着它们,一定要说:“我来驮你吧,让我帮助你吧。”可是孩子并不是想到某个地方去,他们只是想走走而已。

孩子的腿不像成人那么长,我们不能要求他们跟上成人,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放慢速度。很多时候,迁就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成人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去帮助孩子,而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们的身上。

孩子行走的时候不仅要使用腿,还要使用眼睛,他们要走路的原因是他们被一些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当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束牧草,他们就会蹲下去仔细观察一会儿,然后站起来继续向前走;当他们看到一朵花,他们就会去闻一闻;当他们遇到一棵树,他们可能就会往上爬,或者在树下转几圈,然后坐下来看着它。他们可以像这样走上几英里远的路,其间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有时候,他们也会休息一下。如果路上有什么障碍物,如石头、树干等,那就更好了。孩子对水有种特别的喜爱,他们一站在小溪边,就会高兴地说“水,水”,可跟在他们旁边的成人却总想着赶快到达目的地。总之,成人与孩子对走路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态度。

行走中的孩子像一个刚刚在地球上出现的原始人,他们不会说“我们去巴黎”,因为那时还没有巴黎,也不会说“我们坐火车去”,因为那时没有火车。他们只是一直在游荡,直到被自己感兴趣或者有某种意义的地方吸引住,如一片可以砍柴的森林或者一片能够放牧的草原。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在不停地走、不断地发现。这是孩子的天性,也应该被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孩子的行走视为一种探索,应该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这种活动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孩子需要多到户外行走,看看他们喜欢的事物,这也是学校应该开展的教育。例如,带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纹理、了解昆虫的习性、记住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名称,等等,这些都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当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就能在户外行走更长的时间。要想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就应该牢牢抓住孩子做事情的兴趣。

走路这种锻炼方式是全方位的,它能够改善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能使我们获得同进行其他体育运动相同的锻炼效果。总之,走路可以强身健体。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还能找到很多乐趣。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小东西,把它们捡起来或者做些鉴别;我们可能会跨过一条小溪,或拾些木头来烧火。这些活动都需要各个器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它们一点也不比其他体育锻炼的作用差。孩子需要多走路,去开阔视野,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日益丰富多彩起来。

我们应该将这个观念和方法应用到现代社会的教育中。现代人总是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却很少走路。用身体来做游戏,用头脑读书,这种将生命一分为二的做法并不可取。生命原本就应该是一个整体,孩子应该按照自然的成长规律逐渐长大成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