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人可以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代替孩子,也可以通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来代替他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不再是孩子在行动,而是成人借助孩子在行动。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也会发现,如果我们过分热情或者用夸张的动作给孩子示范如何做某些事情,孩子的自我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受到压抑。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成人的意志会造成孩子支配的自我与其自身分离,而另一个屈从的自我将成人的意志履行下去。虽然后一个自我更强有力,但是它并不属于孩子,这个外来的力量,剥夺了孩子那不成熟的锻炼活动的权利。
成人虽然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却仍然在无意识中这样做了,甚至并不知道这种影响的存在。
有这样一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把一双脏鞋子放在白床单上,他身边的大人没有多加思考就冲过去把鞋子拿起来,接着把它们放到房间的角落里,并说:“它们是脏的。”然后,大人的手在床单上放过鞋子的地方掸了掸。从这之后,无论何时小家伙只要看到鞋子就会说:“它们是脏的。”然后他就会走到床边,把手按在床上,似乎在把它弄干净,尽管实际上鞋子并没有在床上放过。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妇女收到一个包裹。她很高兴,打开盒子后发现里面有一块丝手帕,就把这块手帕给了她的小女儿。包裹里还有一只喇叭,她就把它放到嘴边吹了起来。这时,小孩高兴地叫道:“音乐!”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只要碰到一块布,小孩就会微笑着说:“音乐!”
除此之外,成人的禁令也很容易对孩子的活动产生一种约束力。请看下面这个有趣的例子。
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单独跟她的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女孩很想打开花园里的人造喷泉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水。她正要这样做时,却突然把手缩了回来。她的外祖母鼓励她打开龙头,但女孩回答说:“不,我的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外祖母微笑着试图说服她:“没关系,我允许你这样做。”一想到能看到喷水,女孩既高兴又满意,笑了起来。她再次伸出了手,但并没有开龙头,而是又把手缩了回来。原来,并不在场的保姆的禁令比现场的外祖母的邀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www.xing528.com)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关于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的。
他是一个七岁左右的男孩,他坐着并看着远处吸引他的某种东西,不久就站起来准备朝那个东西走去。但是,他很快又退回来了,并坐了下来,似乎他在因自己无法克服意志的动摇而感到痛苦。然而阻止他起步的“主人”是谁呢?没有人知道,这种记忆甚至在孩子的心里已荡然无存。
在生活中,孩子总会热衷于做一些琐碎的或毫无用处的事情。例如,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斜了,他的小脑袋就会想桌布应该怎样铺,并且调动自己所有的激情,慢慢地试图把桌布弄正。对于处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人欣喜若狂的行为,它代表着孩子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生活节奏。对此,我们成人只需做个旁观者,并且不要制止和妨碍他们的努力,这样孩子才可能在这个内在建设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做不到不妨碍孩子的行为。我们发现,孩子所有的企图几乎都会受到成人的阻拦。面对孩子毫无成效地试图完成某项活动,面对孩子的节奏以及他们不同于成人的行为方式,成人会变得恼怒,迫不及待地开始插手孩子的事情。
就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例子来说,孩子想要梳头,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当然结果也不见得梳得多好。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成人常常会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走向孩子,从她们手里拿过梳子,帮她梳头。尽管这时孩子的内心正处于一种令人欣喜的建设性活动中,但她们看到成人走上来拿起梳子,并说必须由成人来梳,她们就知道,成人是一个强有力的巨人,与她们争辩是毫无用处的,最终只能屈从成人的意志。
节奏感是人的一种内在特征。当其他人的活动节奏跟我们的相接近,我们就会为之感到舒服和高兴,但当我们被迫去适应他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例如,当我们必须跟一个腿部有问题的人一起走路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患有中风病症的人用颤抖的手缓慢地把杯举到嘴唇,他颤抖而缓慢的动作也会让我们感觉难受。这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去帮助他们的强烈愿望。
成人对孩子的行为也有点儿与此相似。当孩子的动作缓慢时,成人就感到不得不进行干预,从而以自己的行动去代替孩子的行动。
可我们不得不说,在成人这样做的时候,并不是在孩子的心理需要上帮助他们,而是在孩子喜欢做的活动上代替他们。成人阻止了孩子自由地行动,成为孩子内心自然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其实,孩子只是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得成长,而我们给予他们的帮助往往会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阻碍,对其日后的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甚至代替他们,我们应当放手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如此孩子才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