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不少老师使用物品奖励,我也尝试过这样的方式,直到一个学生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那次,班级刚刚值周结束,值周手册需要归还,我叫住了昊昊,还没等我开口,他便说:“老师,您是想让我把这个送回德育处是吗?”我正觉得欣慰,“老师,那能获得什么东西?”我内心瞬间涌上了一阵难过。我反思,这样的方式,出了问题:容易使学生形成付出即有物质回报的错误观念,弱化了精神奖励的意义,无形中也令学生过分关注用物质回报来衡量自己的付出,计较眼前看得见的得失,不利于自我意志的培养,进而影响长远目标的达成。另外,现在的学生物质上并不匮乏,且高段学生对低价值的物品兴趣不大,物品奖励收效甚微。
除了物品奖励,口头奖励也是运用频率极高的一种奖励方式。但“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的表现很不错”之类的空泛奖励居多,日常使用较为随意,目的也比较直接、表面,难以深入学生心灵,常常是老师多费口舌,却无法切中学生真正的需求。学生也容易理解偏差,听到表扬,虽然高兴,却也一头雾水,难以有真正的指导效果。(www.xing528.com)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年级的一个班里代课。自习课时,学生们安静没多久,就开始叽叽喳喳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我喊出的安静口令也被淹没在嘈杂声中。此时,一个学生提醒了我。“老师,老师,我们安静地坐好,你就给我们讲个故事吧!”我拿起一本放在书架上的绘本,“嘘,老师要讲故事啦!”几个学生纷纷告知周边的同学,瞬间,教室里恢复了安静。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学生们忍不住发出了“哦!”“太好了!”的感叹,我也跟着他们沉浸在故事中。课后,感慨故事的魅力之余,我不禁想起自己班里的学生常常问起:“老师,我能留在教室里看会儿书吗?”学生们对阅读的这份喜欢,令我有了感悟:如果点燃学生们内心的这份喜欢,并把它变得更有意义,那该多好。于是,便有了“阅读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