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学困生的目标
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让学生认同胸怀大志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因此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的确立为提高学习成绩和改善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因为目标是人的一种期盼,期盼自然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行动动力。
大多数学困生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地活着。对于没有目标且不愿制定目标的学生,要让他知道未来社会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目标并不是指单一的、唯一的学习目标,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组织班级活动,有的学生喜欢为班级做宣传,有的是学校广播站的成员,有的是新闻小记者等,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制定自己擅长领域的目标,其他领域目标的达成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目标的建立和达成。针对不知道如何实现目标的学困生,可以循序渐进,制定可行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差异,制定出有梯度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目标。梯级的设置至关重要,梯级的级数不可太多,梯级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时间间隔不宜太短,第一级是学生能接受的、合理的小目标,也是短期目标,最后一级是现实的、可达到的终极目标,也称长期目标。梯级的每个目标是逐级攀升、层层推进的,由小变大、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如果第一级设置得不合理,就会影响后继目标的实现,如果终极目标不切实际,要求太高,可望而不可即,易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丧失努力的信心和动力,最终导致小目标也很难达到。在制定每个目标时,要将目标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细化到时间、科目、超过班级里的哪个同学等。
班上有个小石同学,她有自卑心理。她胆小害羞,说话声音细若蚊蝇,在班级里基本没有什么朋友。老师课上提问或者让小组交流讨论,她几乎都没有参与过,不是玩手里的文具,就是画画。我和她一起商量并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遇到老师、同学能主动打招呼,主动帮助老师或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长期目标:能主动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小组讨论、诗歌朗诵、班级演讲、舞台表演、体育运动会等。
(二)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相信自己,我们在做事情时才会更加勇敢、坚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普遍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学困生关注,在鼓励学困生时也要做到具体、及时、方式恰当。表扬要具体,是指教师在鼓励学困生时最好不要用“你真棒”“很聪明”“很好”这些笼统的词句。因为这些词句对学困生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反而会让其觉得教师是在敷衍。要说清楚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小王现在上课会安静地听老师讲课了,并且能坚持十分钟不走神,是班级里进步最大的学生。”或者:“小李的作业这几次能够做得全对,字体也工整很多,是咱们班很认真的学生了。”这些表扬会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哪些部分做得好了,给以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所谓表扬要及时,是指教师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时要第一时间表扬,这会让学困生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更有动力。在表扬学困生时,方式要恰当。教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教师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方式。
教师还要善于接受和尊重个体差异,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班上有个小雷同学,他有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又不遵守纪律,还时不时地旷课。后来我发现他很喜欢体育运动,我就让他担任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他很乐意接受,并且认真组织同学参加体育锻炼,把班上的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在班上大大表扬了他,并给予了奖励。他备受鼓舞,之后,他更加关心班集体,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
(三)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求知欲往往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主动探究,提高学习兴趣。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制定可行的目标,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实现自我激励。
班上有个小程同学,他有厌学心理,学习成绩比较落后,没有信心,理解能力差,反应慢。学习态度也较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课上不听讲,经常走神。我和他以及他的家长一起商量,根据他的兴趣,制订了一个暑假计 划表。(www.xing528.com)
暑假期间,小程同学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受到了乐趣,在学习上变得主动了。
(四)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学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没有预习习惯,学习缺少方法和规律;多数学困生自制力较差,主要体现在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面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做不到当天学的内容当天理解复习,不能及时改正作业错误,不会主动问问题;回家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力争做好如下几点:抓好预习环节,注重听课环节、认真记好课堂笔记,紧抓复习环节,独立完成作业。
班上有个小余同学,她有厌学和自卑心理。她性格文静,喜欢独处,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隔三岔五少交作业,下课后也不和同学玩耍,对班级和学校里的事都不感兴趣,漠不关心。家长忙于上班挣钱,早出晚归,对孩子关心不够,督促不到位,孩子经常不做家庭作业,以至于成绩不太理想,处于中下游。平常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询问。
针对她的情况,我和她以及她的家长一起商量,制订了学习习惯养成计划表。
每天,家长和老师都会对小余同学进行评估,每周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帮助小余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大大提高了小余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五)接纳并关心学困生
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判断事物的标准还不明确,对人对事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小学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存在很大问题,还存在厌学、自卑、逆反等不良心理。接纳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接纳学困生需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理解、共情,做到对学困生的整体接纳,而非仅仅认同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缺点就不自觉地排斥。优秀学生都是相似的,学困生的形成则各有各的原因。教师只有完全接纳学生的好和不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依靠和信任教师,才会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得到闪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其适时地说教引导。
学困生成绩相对不好,自觉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良,常感到自卑、敏感,无形中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走近他们,融入他们。教师可以以主动沟通、个别交谈、平等互动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寻找可交流的共同话题,从中找到他们的优点,赞扬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使他们有话对教师说、乐于对教师讲。在日常生活和课余活动中多关心他们,在校内多与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做出榜样和示范,让他们真切地感到彼此相同、地位平等。在校外,可通过QQ、微信等进行交流。
班上有个小马同学,刚接触小马同学时,听其他老师说他有厌学和逆反心理。确实,他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经常与人聊天。几乎每天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吵架甚至打架,很多同学乃至老师都不喜欢他。刚开始我经常批评教育小马同学,但是效果不佳。接着,我进行了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对小马同学有偏见,于是我改变了处理方式。先是从心理上接纳他,通过表情、眼神、手势等身体语言向他表达“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对象”,对所有谈话内容表示关注与理解,让他感到他说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份情感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消除他的心理疑虑。然后与他商量并制订改变计划:一周不打架,给他家长打表扬电话或写表扬信;一个月不打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一个学期来,他很少打架,渐渐能用语言和其他同学沟通,学习态度也改善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