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脾气暴躁,经常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就会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暴力的行为方式。
几年前,我的班里有个A同学,三年级,男生。他的暴力行为表现为“一言不合就开打”,不管是面对男生还是女生,但凡有一些口角之争,他就出手打人。我们首导和副导经过家访之后了解到,他算是个半留守儿童。父亲脾气暴躁,常常发脾气打孩子的母亲。母亲一气之下到外地工作去了,不常回家。A同学的父亲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没读过什么书,从养育儿子到孙子,他们一直是教育孩子不要被人欺负,对人要凶。而A同学的父亲虽然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整日忙于工作,很少管他,有时看他作业做得差了,成绩不好了,也是二话不说就一顿揍,这就养成了孩子现在这样的习惯。他觉得所有的事都可以用“武力”来解决。他的行为使班里学生都对他拒而远之。
我们的措施主要是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一)邀约讨论
我把A同学的父亲和爷爷奶奶请来学校进行座谈,主要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暴力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面对言语粗暴、一开始不愿来学校的家长,我必须要有耐心。而且为了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座谈必须让家长成员到齐。我委婉地反问其父亲:“这么多年来您这样的脾气、行为是否给生活带来了不愉快的影响?回想一下您的读书生活,有收获友谊吗?您是否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的榜样?”我还劝说其父亲和爷爷奶奶:“每当有老师或者学生家长来告状时,你们是觉得自豪还是麻烦呢?所以从现在开始改变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吧,让孩子融入集体。作为父亲,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不能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而打孩子。作为爷爷奶奶,教育孩子保护自己是对的,但是保护自己并不是建立在欺负别人的基础上,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孤独。”我将平时在学校观察到的一个个事件都描述给家长听,以期改变家长的观念。
(二)定期回访(www.xing528.com)
改变家长的观念,并不是我的几句劝说就能有效果的。接下来,我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或家访,询问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尤其注意向家长展示孩子的进步,让家长觉得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和A同学的爷爷奶奶接触多了,我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善良的普通老人,看到孙子的点滴进步,他们觉得教育孩子也好,与人相处也好,大声和暴力并不是很好的方式。
(三)效果呈现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A同学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暴力行为明显减少。到效果呈现的时机了。趁着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我请家长来学校观摩孩子的在校生活。当家长看到孩子与同学和睦相处,和好朋友开心玩耍时,舒展的笑容是那样的慈祥。
家长开放日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