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队初体验——反复练习,耐心的锤炼
学生自己找到了规则,就开始严格按照规则排队。第一次的尝试是困难的,学生们个子相差不大,无法自主判断出高矮,场面一度又陷入混乱。好在有三位导师的帮助,105班的队伍慢慢成形了,学生们第一次站在了自己的位 置上。
情景二:
学生们自以为对排队位置了然于胸,对于第二次的练习踌躇满志。排队口令一下达,他们就蹿出了教室,结果约三分之一的人又灰溜溜地拉住了导师们的衣服,低声诉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需要帮助。
这确实是排队的一大难关,由于学生们刚进入新的集体,彼此之间的熟悉度不够,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这时就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用多种方式去记忆自己的位置。比如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比如你的旁边是哪一个男生或者女生;比如依次报数,根据在这列的数字记住自己的位置等。方法多样,在反复的练习中,强化学生在队伍中的位置观念,使其熟记自己的位置。
学生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接下来就要培养耐心了。一支好的队伍不仅要有形,更要有神。立正时两臂自然下垂,脚跟靠拢,脚尖分开一脚掌,五指并拢微屈,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的后脑勺。看似小小的动作,大家却练得满头大汗。
(二)排队再体验——拔高要求,毅力的练就
如果说前面是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排好队伍,那么接下来就要把主动权再一次还给学生,让学生再次尝试,形成固有模式。在第四次练习中,导师可以不再进入队伍指导和帮忙,而是单纯地进行口令指导,比如要求队伍做到快静齐,找到位置后与前面的同学对齐,与旁边的同学对齐等。(www.xing528.com)
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位置了然于胸,能够在10秒之内快速排好队。而反复七八次的练习后,动作又快又好的学生慢慢产生了倦怠感,出现没有精神的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导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强化规则意识,强调队伍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对于那些依旧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学生,可以请周围表现好的学生帮忙提醒。105班队伍成形的速度在这几次练习中变得越来越快。
(三)排队三体会——相互提醒,凝聚力的形成
情景三:
经过前面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排好队伍。这时候往往就会有些“闹心”的“小尾巴”。“洋洋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昊昊一直排在队伍的后面,他不排在这里的”……我们班就有两个这样的小朋友,每次排队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多次练习也好,手把手教也好,都没有太大的起色。渐渐地,我发现这两个学生在排队时非常喜欢打闹,游戏的心思胜过规则,导致一直没办法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此时,任何鼓励与练习都没有用,只会加强其他表现好的学生的倦怠感。要让这两个学生从此时就建立起鲜明的规则意识。我轻轻地把这两个学生请到了队伍的末尾,让他们静静地看着这两列整齐的队伍,问道:“我们105班现在排得怎么样?”“嗯……很整齐。”“很安静。”“为什么现在这么整齐?刚才却没有?”两个人低头不语。在沉默中,他们体会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影响到了大家的努力。
有些学生虽然了解了规则,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了规则意识。我们的教育虽然以鼓励为主,但是一味在鼓励中实行的规则会很薄弱,所以适当运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学生是有好处的。学校教育的有趣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去影响另一个个体,更是一个群体去帮助一个个体,让规则去影响规则,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这样班级才会越来越好。
迈入小学的大门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了,在这里,学生们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但前提是遵守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遵守规则,不然就像一开始排队一样乱糟糟的。小小的排队活动是这样,其他事也如此。规则先行,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像树林中的树,既能顺其自然,又和其他树相互制约、互相影响,于是挺拔向上,成为有用之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