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文明礼仪专项活动后,我们更加重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提升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这必然会带来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因此我探索出“课堂指导—课外实践—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一)扎根课堂,理论记于心
我以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为学习依托。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体会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播放“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视频,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件,初步感受无秩序的后果。接着我播放平时学生最常碰到的午餐时无序领菜的场景视频,引发共鸣,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排队的好处。然后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哪些地方需要排队的信息,让学生交流补充,得出结论:学校里要排队就餐、排队下楼、排队放学,社会中要排队上下电梯、排队在超市付款、排队上下车……最后,(结合课本第44页插图)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说一说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除排队外,还知道哪些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
(二)课外实践,多元化体验
1.进一步实践文明礼仪
根据课堂所学所感,学生在出操路队、就餐路队、放学路队中严格要求自己的文明行为,时刻提醒自己和同学遵循文明规则。利用体育课、晨会课等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排队训练。在校外,同样让家长督促教育孩子在超市、医院、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遵循秩序。要求学生把自己践行文明礼仪的行为记录在下图表格中,可以是在有秩序地排队,也可以是在图书馆小声说话等。
2.进一步体验文明礼仪志愿服务
维持公共生活秩序,不仅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地去做,也需要一部分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分小队去寻访各个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志愿者(校内外皆可),向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表达谢意,送上感谢信,和他们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文明礼仪志愿者岗位体验。同时,以小队活动的形式,参与一项文明礼仪志愿者服务,并记录在“文明礼仪大使活动卡”上。
(三)课内外融合,进一步提升
1.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道德与法治课上,我们学习了在公共场所中应该遵循文明规则,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在文明礼仪专项活动中,我们走出课堂,了解了校内外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如何排好队,并把所学实践到生活中,还体验了文明礼仪志愿者服务。通过这些活动,相信有秩序地排队将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作为课后延伸,我还安排了文明礼仪宣传片的观看、文明礼仪知识大赛,实现了课内外的无缝对接。学生在课堂之中明事理后,又在课后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巩固,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更加自觉。(www.xing528.com)
2.班级展示,调动积极性
学校是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场所,榜样学习、同伴互助等都为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目前,任教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大多数教师都兼任首导工作,那么利用学校的晨会课、少先队活动等把课内播种与课外培育结合起来,将会极大地推进文明礼仪养成工作。
(1)晨会课晒志愿活动图
我要求每个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做文明礼仪志愿大使的照片传送到班级QQ群中,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取一天的晨会课晒一晒学生们做文明礼仪志愿者的图片(如下图)。二年级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身影在班级里被投影展示,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校文明礼仪志愿者去税务局做志愿服务
(2)少先队活动课晒小标语
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观察、学习与实践后,我要求他们做一个文明小标语,并想想自己做的文明小标语可以贴在哪些公共场所。利用周四的少先队活动课,四人小组合作说说自己的文明小标语的用处,可以贴在哪些地方。四人小组评议后选出最佳小标语,再在班级中展示。课后,我还让学生把这些最佳小标语张贴在学校的食堂、教学楼走廊等地方。这样,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看到自己的文明小标语,自然就能够做到文明礼仪。
学生做的文明小标语
(3)道德与法治课文明礼仪经验大放送
我们把“文明礼仪经验分享会”放在了道德与法治课中,既是过程,又是小结,循环中再一次提升。学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以视频、PPT、讲故事等形式展示给大家。重点把学生实践过程和遇到的困难展现出来,体现自己遵循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的自豪感,感受成长的乐趣。如学生说在教室外排队时,我们可以靠近教室一侧排队,外侧紧贴黄线,这样就方便其他班级的同学通过,不会发生碰撞拥挤现象。还有学生补充说,排队时同学之间应该保持半个手臂的距离。也有学生总结中午在食堂排队领餐的经验,在排队区——黄线外等候,等前一个同学离开再上前领餐,这样就不容易撞翻别人手中的餐盒。还有学生说放学路队可以在调整区——黄线处重新整队,分列前进刷卡,这样就解决了刷卡一拥而上的问题。另外,大家从排队礼仪出发,还延伸到了教室整洁、不大声说话等文明礼仪行为的经验畅谈。
文明礼仪行为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