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宁区的最佳实践-我的教研故事

长宁区的最佳实践-我的教研故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市长宁区是数字化建设比较成熟的地区,“数字长宁”是长宁信息化建设的标志。

长宁区的最佳实践-我的教研故事

上海市长宁区是数字化建设比较成熟的地区,“数字长宁”是长宁信息化建设的标志。网络教研已经成为长宁区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的一种重要的教研方式,每学期各年级都必须组织2—3次的网络教研,各学科都建有自己的学科网站,为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提供了硬件的保证。这个平台不仅是教研的平台、交流的平台,更是资源共享的平台。下面介绍我区网络教研的几种主要形式:

1.利用网络开展主题式研讨活动

(1)流程:网上发布研讨主题—学校组织教研组研讨—全区研讨(专家在线点评、咨询)。

(2)说明:研讨主题来源于课程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来源于教研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教研员的加工成为很有研讨价值的教研主题,提前在网上发布研讨主题,教师经过思考,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即教研组的研讨后,参与全区的网上研讨,由教研员组织,邀请学科专家一起参与,对学校发布的帖子进行点评,对学校提出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回复,最后形成共识。

2.网络课堂的建设

(1)流程: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开展名师授课—组织在线研讨—解决疑难。

(2)说明: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长宁区教育局组织市区教学名师在初三和高三年级的中考高考学科拍摄了600多节课作为教学研究的资源,根据教学进度,选择相关课堂教学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校教师观看。同时通过执教教师说课、教研组研讨、专家点评、答疑,引导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材、深入研究改进教学中的问题。(www.xing528.com)

3.无边界学习

2010年,长宁区教育局提出“无边界学习”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无边界学习”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边界”可以是外在边界(时间、空间、学科的限制),也可以是内在边界(教师的知识局限、学生的视野局限等);可以是有形边界(学校围墙、教学资源工具的局限等),也可以是无形边界(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固化等)。

无边界学习的特征:一是基于网络(实现移动终端的学习);二是以兴趣引导,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围绕学生学”“自主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三是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指导)。

“无边界学习”就是要打破“边界”,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取更丰富、有效、便捷的学习资源与工具,将学习拓展到任意可能的时空和场景,灵活地采用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不断超越自我。

我们的实践:到目前为止,长宁区已经举行了多次多学科“无边界学习”的研讨、展示活动,展示了多节“无边界学习”创意课。

“无边界学习”活动是对未来教育的有益探索,长宁将持续探索多样化的无边界学习模式,丰富无边界学习理念,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为21世纪的课堂创造更多新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