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扎实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要学会在课前对即将要学到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课中认真听教师讲解知识点,课下查漏补缺,及时温习功课,使自己能够牢固地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此外,学生还要注意提升自身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习题的解答不仅仅只关注结果的得出,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对高考数学试题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试题解答过程很简单,但是由于学生并未理清试题所表述的含义,从而无法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导致最终失分,这种情况在考试中时有发生。由此可知,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理解能力不仅会影响语文、英语等文学类学科的得分,还会对数学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
【案例】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张邱建算经》中记载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设鸡翁、鸡母、鸡雏个数分别为x,y,z,则x+y+z=100,5x+3y+1/3z=100,当z=81时,x= ,y= 。
该试题以古代文学著作为题材,内容新颖独特,弘扬了中国数学文化,但是题中语句多是以文言文表述,对于学生来说解题的第一步则是将题中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理解试题的含义以及所求问题究竟是什么,其次才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对于试题本身能否真正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将其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理解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解决建模类问题。此外,学生自身对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还会增加其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在面对较为难做的题时不是一味地放弃,而是信心十足地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学习建模思想(www.xing528.com)
多数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了解比较浅显,大部分对建模思想的了解停留在听说过的层次,不了解数学建模思想的具体含义,无法准确应用。因此,学生在课余时间可通过阅读数学建模思想相关书籍或资料途径来了解数学建模思想,把握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学生也可通过建模活动,体会建模思想的应用意义,建构起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的联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便于教师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三)积极参与建模活动
数学建模主要是针对现实问题构建模型加以解决,但现实问题必定掺杂着各种诱因,涉及范围也是非常广泛,仅凭个人思维很难想出万全之策。比如,建模竞赛,它就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因此,对于数学建模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绝不是学生自己单枪匹马一个人的战斗,而是集众人之广益,积极与伙伴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更好地理解建模问题所表述的含义,从而解决数学建模问题。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个人应树立集体荣誉感,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想更好地解决问题,就需要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见解,给出不一样的看法,然后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学生自身也可通过这个过程真正体验到合作的价值,使得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有意识通过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合作达到最优化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要时刻提醒自己数学建模问题是源于生活的,是对社会中所产生的问题的高度抽象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注意观察周边事物,以及某些事物的发生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产生问题背后的原因,使自己在解决时能运用自己已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构建相应的模型,运用解决数学建模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切忌在解决数学建模问题时搞题海战术,单纯地进行多套试题的训练,机械地提升训练速度以及运算能力,这种方式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自身不学会主动思考出题人的考查意图,抓住问题产生的关键性原因,只会让自己沦为做题的机器,变成没有自我想法的高级动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问题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准确地判断出试题考查哪个知识点,需要构建何种模型,找到何种建模方法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认识度,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数学建模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