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计的折旧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因改建、扩建等原因而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应当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其实物形态始终保持不变,但价值却随着固定资产效能的衰竭而不断减少。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的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固定资产应计的折旧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实际成本确定后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情况。有形损耗又称物质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在使用和受自然力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又称精神损耗,它与固定资产的使用无关,而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在发生有形损耗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无形损耗。因此,政府单位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仅要考虑到它的有形损耗,而且还要考虑到它的无形损耗。

(一)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下列各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1)文物和陈列品;

(2)动植物;

(3)图书、档案;

(4)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5)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政府会计主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预计实现服务潜力或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限;

(2)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3)法律或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照表4G1规定确定各类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国务院有关部门在遵循本应用指南中表4G1所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化本行业固定资产的类别,具体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并报财政部审核批准。

因改建、扩建等原因而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应当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表4-1 政府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

续 表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政府会计主体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时,应当考虑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年限平均法有个别折旧和分类折旧(或综合折旧)之分。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个别折旧,就是指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折旧率。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其基本计算公式:

【例28】 某高等学院有一台机械设备,原价480000元,预计使用10年。

年折旧额=480000÷10=48000(元)

月折旧额=48000÷12=4000(元)

年折旧率=48000÷480000×100%=10%

实际工作中个别折旧的计算按下列方法:

【例29】 某行政单位有图书档案设备一台,原价10000元,预计使用5年,计算该设备的月折旧额。

年折旧率=1÷5×100%=20%

月折旧率=20%÷12=1.67%

月折旧额=10000×1.67%=167(元)

(2)分类折旧(或综合折旧),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为一类,再按类计算平均折旧率,用该类折旧率对该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将房屋及构筑物划归一类,将机械设备划分为一类。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其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www.xing528.com)

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额之和与固定资产原价之和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与个别折旧率和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相比,采用综合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差。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就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在企业中有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是不均衡的,如运输工具在各个会计期间的货运量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某些大型机械不同时期的利用率也是不一致的。如果采用使用年限法对这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显然是不适当的,而采用工作量法则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使各期的收入与费用合理配比。

运输工具的工作量一般按行驶里程为单位计算,大型机械的工作量一般按工时数或台班为单位计算,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例30】 某行政单位购入汽车一部,原价65000元,预计行驶150000公里,预计净残值5000元,购入后的当月行驶了3000公里,第二个月行驶4000公里,计算已过去各月的折旧额。

每公里折旧额=(65000-5000)÷150000=0.40(元)

第一个月折旧额=3000×0.4=1200(元)

第二个月折旧额=4000×0.4=1600(元)

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都是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所以又称为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在各期发挥作用和产生的效益的差异,存在一定的缺陷。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时间节点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实物管理。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单位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应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计提的累计折旧,应当分别通过“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科目和“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当按照所对应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进行明细核算。单位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单位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加工物品”“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2)经批准处置或处理固定资产时,按照所处置或处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资产处置费用”“无偿调拨净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本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例31】 某行政单位2××9年10月购入办公用设备一台,价款为38400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9年年折旧额=(38400÷10)÷12×3=960(元)

2××9年10~12月的月折旧额=960÷3=320(元)

2××9年后每年的折旧额=38400÷10=3840(元)

2××9年后每月的折旧额=3840÷12=320(元)

2××9年10月份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为:

借:单位管理费用 32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320

因该经济业务未涉及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质性的现金收支,故预算会计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例32】 上例的行政单位2××9年10月购入的设备因多方面原因,无法按使用年限报废,至2××6年10月就需报废。报废时取得残料收入600元。

至2××6年10月的累计折旧额=[(38400÷10)÷12×3]+[(38400÷10)×6]+[(38400÷10)÷12×9]=26880(元)

(1)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152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6880

贷:固定资产 38400

因该经济业务未涉及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质性的现金收支,故预算会计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2)取得残料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600

贷:应缴财政款 600

因该经济业务未涉及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实质性的现金收入,故预算会计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