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1839年人类就发现了光伏效应,但光伏行业整体起步时间较晚,大规模的生产应用在2004年以后才开始,受制于光伏转换效率(现时量产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基本不超过20%),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约0.15美元/度,与火电0.05~0.09美元/度的成本相比没有竞争优势。较高的发电成本限制了光伏的经济性,投资光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补贴(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根据光照条件补贴分为3类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发电量给予0.42元/度的电价补贴),因此光伏电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政府对光伏的补贴意愿、补贴能力与补贴程度。但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将逐年降低;未来光伏与火电的成本差价将逐步抹平。根据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到2020年前后,光伏就将实现发电侧的平价上网,届时可以不依赖于政府补贴,成为具备竞争力的能源。国际能源总署预计,至2050年光伏装机将占全球发电装机的27%,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从1999年的首次突破1GW发展到2014年底的177GW,而我国已连续3年新增装机排名第一,累计装机量接近30GW,已超越德国成为新的光伏霸主。放眼未来,我国是引领全球光伏发展的绝对龙头。
光伏电站在国内的盈利模式类似于商业地产,建设期一次性投入,后续通过售电实现每年稳定的现金流回报。受益于国家给予的度电补贴和光伏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当前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在10%~15%,相较于现时的传统产业,这个回报率是非常诱人的。光伏电站已成为光伏产业链中利润最厚的一个环节。
在电站建设环节,目前还处于“跑马圈地”的扩张阶段,对于建设方来说,抢在电价补贴下调前累积尽可能多的光伏装机是关键。光伏电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入壁垒比较高,企业不但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还需要有项目取得能力(“路条”获取等),因此大型国企的竞争优势比较突出。但民营企业依靠自身灵活多变的机制、强大的执行力,以及通过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同样能够在竞争中跻身前列。(www.xing528.com)
由于日照资源、土地租金等因素,我国之前建设的大型光伏地面电站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等省区。然而这些地区对于光伏电力的就地消纳能力不足,电力必须经高压输电线路传输至东南部,由于电网传输能力有限,弃光限电现象时常出现。而东部地区用电需求量大,但闲置土地较少,用地成本也较高,理论上应充分挖掘屋顶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然而在现实中,分布式遇到了一系列阻力,包括屋顶的产权归属问题、电费回收困难、融资难度偏大等;所以近期新建电站仍将以大型集中式电站为主。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高潮预计要等到西北部地面电站的饱和与光伏平价上网条件的达成之后。
在国内光伏电站大规模上马之前,我国光伏制造业处于“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光伏电站建设的提速增加了国内对于光伏电池组件的需求,也可降低美国及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影响。未来,国内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将继续带动整个光伏制造产业的回暖。总体来看,光伏发电行业近期前景偏正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