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4.2.2研发团队技术中心现有专职员工29人,除1名中心主任和2名中心副主任外,技术研发部和对外研发规划部共有5人,质量管理部共有17人,学术推广部共有4人。

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7.4.2.1 研发模式

公司技术中心于2017年5月成立,将技术研发部、对外研发规划部、学术推广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等五部门纳入技术中心管理,其中学术推广部亦接受公司销售系统的双重领导,以便更好地系统管理公司项目研发、新药引进和技术开发等相关工作。

技术中心设主任1名,由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郝振平兼任;设副主任2名,由研发总监徐溧和生产质量副总秦兴卫兼任。技术中心下设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由研发、质量、财务、市场、销售、行政等相关系统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组成,研发总监和生产质量副总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立项阶段研发总监为组长、实施验收阶级生产质量副总为组长)。项目管理委员会主要履行项目立项审核、实施监督、验收等职责。

(1)自研新药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国家政策,选取可行的目标项目,对中药1~7类、化药创新药和改良类新药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2)剂型改造

针对公司现有产品而言,为满足市场需求,并增强患者对产品的适应性,着力进行新剂型研究,对老品种进行剂型改造,从而达到更新换代的目的。

(3)首仿

主要针对国外专利到期药而言。积极收集国外专利保护即将到期的药品信息,提前至少3年开始布局研发,利用自有研发平台和国内外合作的科研院所技术平台联合研究,在专利到来之前即申报至国家局审评。在首仿药品品种类别上,以抗肝炎类药、抗高血压心脑血管类药及抗肿瘤药为首选,同时与现有产品能相辅配合使用。

(4)现有产品深度研究

以美洲大蠊系列产品为重点研究对象,分四个方向进行:①生产工艺研究。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防止有效成分破坏。②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分离美洲大蠊系列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并用相应药理模型进行验证。③临床药效研究。主要针对肝龙产品,搞清楚与恩替卡韦等核苷类抗肝炎药物的区别和优势。④养殖研究。

以欣络平为另一重点研究对象,为抗高血压药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新的活力。

(5)项目引进

积极关注国内外科研单位及新药研发企业,对符合公司产品战略的新品种项目,采取整体购买引进或授权合作引进的方式,可以大大缩短研发时间,并可在短期内获得生产批文、将产品推向市场后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7.4.2.2 研发团队

技术中心现有专职员工29人,除1名中心主任和2名中心副主任外,技术研发部和对外研发规划部共有5人,质量管理部(含质量保证部和质量控制部)共有17人,学术推广部共有4人。这29人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20人;中级以上职称5人;具有执业药师/中药师资格11人。

另外公司还聘请了大理大学李树楠教授作为我公司长期的技术顾问,为我公司提供技术研发项目顾问咨询服务;聘请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奇勋高级实验师对我公司美洲大蠊系列产品深度研发进行指导;聘请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马克坚研究员为专家顾问,为公司的报奖及知识产权方面提供咨询服务;聘请原省知识产权副局长、现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所长范严生老师为我公司知识产权申请等提供咨询服务、政策解读、对策指导。

7.4.2.3 产品的研发周期

自研新药一般周期10年左右,主要经历:临床前研究4~7年、临床研究4~6年。

新药引进,若临床前研究成熟,则可只进行临床研究,4~6年即可上市。

(1)新药研究的开发历程

·基础研究和可行性分析:研发靶标的确立、新药物实体的发现和确立。

·项目研究:一般药学研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物活性,质量标准。

(2)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

临床研究与评价:临床药理研究与评价的项目。

(3)临床四期研究与评价

临床前研究——新药研究申请(IND)——临床研究(Ⅰ、Ⅱ、Ⅲ期)——新药申请(NDA)——批准上市——上市及监测——Ⅳ期临床研究。

(4)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研究(原料药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稳定性和制剂的研究等),保证临床研究用药的质量。

·动物药理和毒理学研究(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和致突变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保证临床研究用药的有效和安全。

·制定临床研究方案。

7.4.2.4 历年研发支出和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等关键数据

公司每年研发费用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每年投入到新药研发的资金均达500万元以上,尤其是近3年来在新药研发上更是加大投入力度,其中2016年科技活动经费664万元,占销售收入的4.25%;2017年科技活动经费938万元,占销售收入的4.32%;2018年科技活动经费1084万元,占销售收入的3.08%。这些资金投入从设备硬件、人员等条件上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公司的研发水平,为公司的新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2018年间公司经济效益和研发投入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说明:研发投入数据2016年度为高企申报审核数据;2017和2018年度为报统计和科技口数据。(www.xing528.com)

7.4.2.5 目前的在研产品情况及所处阶段

(1)美蠊胶囊的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美蠊胶囊是与大理大学合作研制的抗癌新药,本项目的目的是①按国家对新药的最新评审要求,完成美蠊胶囊中有代表性的抗癌活性物质化学成分分离、结构鉴定及以HPLC法控制具有多组分活性物质的5类新药质量标准这一技术难题;②完成美蠊胶囊对肝癌肺癌等的多靶向抗癌活性优势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并获得其在增强免疫调节、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延长带瘤生存周期等方面的科学依据;③进一步完善及验证美蠊胶囊中试生产关键技术研究。④进一步完善及探索美蠊胶囊的优势与亮点。

本项目2014年底立项,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的药理活性研究、中试工艺研究以及化学成分研究阶段。

(2)恩替卡韦片一致性评价研究

按照总局发布的《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及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对恩替卡韦片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百时美施贵宝生产恩替卡韦片为对照,与其进行体外体内一致性评价。主要研究内容有:处方和工艺研究、质量及稳定性对比研究、BE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本项目2018年6月立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处方和工艺研究。因市场原因,现本项目已暂停。

(3)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欣络平)一致性评价研究

按照总局发布的《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及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对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欣络平)进行一致性评价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处方和工艺研究、质量及稳定性对比研究、BE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本项目2018年6月立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处方和工艺研究,包括合成工艺研究、晶型研究。并正在进行质量初步研究。

(4)肝龙胶囊多中心临床研究

本临床试验研究共包含2个项目,分别如下:

①肝龙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多中心、干预性、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用于评估肝龙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包含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治疗各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拟纳入受试病例600例,试验疗程96周。

②肝龙胶囊治疗肝纤维化患者的多中心、干预性、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用于评估肝龙胶囊治疗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拟纳入受试病例300例,试验疗程48周。

本项目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试验单位:红会医联体肝病-感染性疾病临床专科联盟成员。

本项目2018年1月立项,目前项目已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完成了注册,正在接受伦理委员会审批。

(5)CD22免疫毒素类单抗药物研究

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美国JECHO LAB(联合实验室)研制了以CD22为靶点的新型人源化免疫毒素类单抗药物,该技术包括分子结构和生产免疫毒素的生产技术以及细胞构建、发酵、回收、折叠重复性、纯化、制剂,完整的分析方法、产品结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物化、生化分析技术。

研究团队运用最先进的人源化技术对阿斯利康开发的重组免疫毒素moxetumomab pasudotox进行了优化,此项优化首先是将鼠抗体框架与所有人源化抗体框架进行比对匹配,筛选出的合适的人源化框架,并将HA22抗体中的CDRs移植到该人源化框架上。然后将所有非CDR但对维持CDR构象有重要作用的残基引入该人源化框架。最后确定那些维持VH和VL相互作用及稳定性的重要残基未发生变化,由此产生新的蛋白质序列,属于完全创新型的1.1类新药。

公司于2018年11月已于上海交大签署了共建“创新生物药物及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并即将于美国JECHO LAB(联合实验室)签署CD22免疫毒素类单抗药物技术引进协议。

7.4.2.6 未来的上市计划

(1)产品上市计划

CD22免疫毒素类单抗药物,2019年完成技术转移试验,2020-2024年完成临床研究和新药申报,2025年获批上市。

(2)企业上市计划

公司于2016年启动IPO,并于同年7月完成股改,目前已完成本次IPO的云南证监局辅导备案,处于上市辅导期;针对发行资质法律和财务核查进入收尾阶段;已经完成客户、供应商及部分历史股东的走访;募投项目内容也已经确定;拟于2020年期间在科创板上市,报告期:2017~2019年。

7.4.2.7 未来三年研发计划

(1)新产品引进开发

①CD22免疫毒素类抗体药物研究。完成新药转让合作谈判,签订转让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单位提供资料进行技术转移试验、药理药效和安全性试验、临床批件注册、临床试验等工作。

②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药研发。完成新药转让合作谈判,签订转让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单位提供资料进行技术转移试验、药理药效和安全性试验、临床批件注册等工作。

(2)现有产品深度研究

①美洲大蠊养殖技术研究。弄清美洲大蠊生长、养殖环境及药材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制定美洲大蠊药材养殖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实现规范化养殖。

②美洲大蠊活性成分研究。分离出修复细胞损伤、促进组织细胞再生、治疗消化道溃疡、抗肝炎病毒等活性成分,并研究相关作用机理。同时对美洲大蠊体内的其他成分如抗肿瘤、抗艾滋病等活性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为美洲大蠊系列新药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③美洲大蠊系列产品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针对肝龙胶囊修复肝组织损伤、抗肝纤维化等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以期能扩大肝龙胶囊适应证。同时积极开展肝龙胶囊上市后4期临床研究,评估肝龙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各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肝龙胶囊治疗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④美洲大蠊美国深度研究。在美国开展针对某种特殊适应证的临床研究,力争在美国FDA获得临床许可。开展功能食品、化妆品、护理产品的研究,拓展美洲大蠊大健康系列产品范围。综合展开活性成分/组分研究,把美洲大蠊相关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专利提前布局美国和欧洲,保持我司美洲大蠊领域在全球的领先和独占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