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因素之于科技政策及其执行力的影响源自科学、技术及经济绩效之间日趋显著的联系。人们对科学和技术展开持续的探索,但取得回报则集中在特定的领域执行责任和特定的时机,政府制定具备执行力的科技政策必须正确选择领域和时机。领域和时机的选择受制于技术创新自身的进展情况,对于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其技术创新水平总体上居于大部分领域的前沿,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重点在于培育最新科学技术的能力,并将其与应用相结合;对于发展中国家,其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科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先进技术适应本国需求,进而在吸收和应用的基础上,进入更加广阔的产业领域。与此同时,科技进步的显性特征即为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进,而为适应这一变化,相关科技政策需要引入新的执行工具,以此强化其执行力。
不同技术发展水平衍生不同的科技需求,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科技政策,不同科技政策其执行力也存在不同。以此言之,技术因素对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科技可以分为科技水平、科技需求、科技潜力、科技创新氛围四项细分指标,其影响效果根据宏观、中观和微观有所差异(见表4-1)。
表4-1 技术因素对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影响
(1)科技水平
在宏观层面,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首先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伴随着这一改变的则是国家整体制度框架的逐步调整。为了更好地适应上述变革,在中观层面相关科技政策则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调整各项政策的功能性需求,结合对科技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了解发展需求、选择未来技术方向等,明确执行目标。
在微观层次,一定的科技水平下,政策服务对象有所不同,而这些服务对象对于参与政策执行过程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主动性。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科技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行为模式也随各自科技能力的变化而自发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着科技政策的执行力。(www.xing528.com)
(2)科技潜力
科技潜力反映的是区域未来科技发展能够达到怎样的层次,它是对科技水平的预测值。在宏观层面,科技潜力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生产方式变化趋势的期望,而这种期望进一步决定了现有政策执行力的持续情况。如果某个地区或从产业未来技术发展突破抱有较大的期望,那么就需要对现行科技政策进行调整,以牺牲部分执行力为代价,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而如果认为某个地区或产业的科技潜力有限,那么为了更好地挖掘现有技术的价值,将进一步延长相关政策的执行期限。在中观层面,科技潜力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政策执行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科技潜力意味着新兴技术可能大规模涌现,一方面对现有产业形成潜在的冲击;另一方面部分传统产业又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两者都需要调整科技政策支持方向和支持方式等。
在微观层面,科技潜力影响着执行力各个主体要素对科技政策执行效果的预期,进而决定了政策执行目标和执行工具需要怎样的调整。
(3)科技需求
在宏观层面,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开展科技活动的需求源自其对当前科技发展水平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潜力的预测。而随着需求的不断调整,科技政策体系也就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需求的政策不断出现,适应性不足的科技政策被废止,在整体上,反映为科技政策体系执行力的波动。在中观层面由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科技政策的执行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需要根据需求的演变,及时调整关注热点,选择恰当的时机颁布特定的政策内容,这也是最大程度发挥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关键。微观层面科技需求带来的影响更加贴近现实,技术进步为科技政策执行过程注入一系列更加先进的技术工具,从而降低政策执行成本,提升政策执行效率,进而带动执行环节行为逻辑的改变,如从供给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等。
(4)科技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氛围是一项文化因素,它反映的是社会对科技活动的接受程度。在宏观层面,它是科技需求产生的堆积效应在全社会的直接表现。随着需求的持续攀升,企业、个人对于科学技术的了解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人们更加认可科技带来的改变,对于一些负面影响也会更加容易接受。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科技政策执行的阻力。在中观层面,科技创新氛围制约着科技政策的内容边界,即在越是活跃的氛围下,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越高,科技政策涉及的领域也就越加宽泛,如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科技金融政策才具备强大的执行力,而倒退回20世纪90年代,科技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基本处于隔绝。在微观层面,科技政策的具体执行行为由不同人员或机构承担,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将改变科技的社会认同,提升个人对技术进步的重视程度,使执行人员从心理上更加认同科技政策,增强其执行兴趣,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科技政策的专业性会得到不断强化,这对执行行为的责权划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而促使科技政策执行力从传统的政府部门,转向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