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学效能感。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效能感高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注意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效能感低的教师由于不相信自己在工作中会取得成就,便难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总结和提高。在学校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造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教师自身来说,提高教学效能感,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其次,要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等,增强自信心。(www.xing528.com)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还来自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相互关系中感到轻松、自在、幸福。在幸福的教育中,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感染的。师生双方在教育幸福的创造和享受上得到了内在的统一,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学校要加强尊师重教的宣传,开展尊师重教的活动,用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来激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