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义府笑里藏刀
唐朝时的右宰相李义府,表面非常和善,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使人放松对他的警惕。但实际上,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这人表面看起来温顺恭敬,心底里其实非常阴险狡诈。
现在又逢他当上了右丞相,位高权重,一心要拉拢别人归附自己。谁要是冒犯了他或稍微有点不顺从他的心意,他就运用手中的权力对别人加以倾轧陷害。所以当时有人称李义府为“笑里藏刀”。
就这样,随着他在朝廷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做事也越来越胆大妄为了。有一次,李义府在宫中看到一份尚未公布的任职名单,他认为这是个生财的好机会,就把名单上的人名暗记于心。回丞相府后,李义府吩咐自己的亲信把名单上人都叫到了家里,然后私下向他们透露消息,榨取钱财,从中收取了一大笔钱财。有不服气的官员将此事透漏给李义府的政敌。这件事情让他的政敌知道后大喜,对方随即向唐高宗告密。皇帝得知此事龙颜大怒,不但罢免了李义府的官职,还将他流放到了外地充军。
李义府虽然被充军,但是他的“笑里藏刀”的计策确实是阴险狡诈的。他随时随地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从中找出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办法。这些办法都是小人所为,是自私自利的、阴险狡诈的,他表面和善、背后阴险的丑恶嘴脸可以说是把“笑里藏刀”发挥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兵不厌诈!”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打败对手,夺取胜利。但是这种行为要是放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则不可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连起码的诚信都没有,只能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所以一定要提防那些惯用这些伎俩的伪君子、真小人。
东汉末年,祢衡才华横溢与孔融交好,孔融十分看重祢衡的才华,决定向曹操推荐,使祢衡有用武之地,成就一番千秋大业。但祢衡心里却对曹操另有所见。祢衡把曹操视作“奸相”,很鄙视他,每次都托病不肯前往,并且经常在背后指责曹操。
曹操对祢衡的事迹是早有耳闻,他想祢衡既然不能为己出力,为防止他成为隐患,决定要尽快除掉祢衡。于是曹操借刀杀人,把祢衡派到性情暴躁的江夏太守黄祖手下。果然,祢衡在江夏很快得罪了黄祖,结果被黄祖所杀。到了最后,孔融也被曹操所杀。
曹操一生既爱才又妒才,祢衡既然不能为己所用,当然要铲除他,恐留后患。这是曹操对待人才的一贯做法,何况祢衡还在背后指责曹操。祢衡是这样,孔融是这样,杨修也是这样。
曹操借黄祖之手除掉了祢衡,是不想让自己背上妒忌人才、心胸狭窄的骂名。他让祢衡去赴任,表面上是给他官做,让外人看来曹操是大度的,其实是要祢衡自己去找麻烦。他知道祢衡恃才傲物的秉性,故意让他在性情暴躁的黄祖手下做事,有朝一日祢衡肯定要得罪黄祖,而到那个时候曹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种“借刀杀人”的心机,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
3.黑熊精趁火打劫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孙悟空收服白龙马后,与唐三藏继续前行。这一日,两人来到一个寺院,名叫“观音禅院”,受到了寺院里的僧人款待。寺院院主亲自出来接待他们,在请他们饮茶的时候,拿出了几样宝贝,唐僧见了,连连称赞。
院主有意显摆,就问唐僧有什么宝贝。唐僧连连谦称没有,孙悟空却忍不住,将观音赐给唐僧的那件袈裟拿了出来炫耀。这老院主一看见这件宝贝就忍不住动了心,想把它据为己有。他手下有个叫广智的小和尚就献计说要用火将唐僧师徒烧死,这样袈裟就自然归了这老院主。于是,这晚上寺院里的僧人都聚集起来,将唐僧所住的房子用柴火围了起来,然后点起熊熊大火。
没想到孙悟空早就发现了他们不怀好意,借了个“辟火罩”将唐僧给罩了起来。这火没把唐僧烧死,反倒惊动了观音院正南二十里黑风山的一个妖怪。
这妖怪与老院主一向有来往,见观音院起火,就想来帮忙救火。结果发现唐僧那件袈裟。这妖精见宝起意,也不救火了,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直接就回了黑风山。老院主不但没有得到袈裟,还因此丢了性命,而被本是前来救火的黑熊精拿了去。这是“趁火打劫”的最好例证。
对趁火打劫的防范对策为:
(1)防患于未然。敌人趁着我们“家里着火”才采取行动的。如果我们根除了“着火”的火源,就可以不发生火灾,那么骗子就没有可乘之机了。这就要求我们凡事小心谨慎,尽量不要出现纰漏,给别人以可乘之机,“断绝火源”。
(2)关好门户。趁火打劫是看着时机到来才取利的,如果我们关好门户,就可以防止外人进入,骗子也就找不到可乘的“缝隙”了;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临危不乱,骗子也就没有机会“趁火打劫”了。
(3)团结一致。如果骗子趁着我们亲人或朋友之间有什么不和,产生内乱之时进攻,那可就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认清亲之间的内部矛盾。立即摒弃前嫌,遇到恶人一定要一致对外,这样大家就能够共同对外,得以保存。
“趁火打劫”其实是一种卑劣的手段,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攻击他,对于“英雄好汉”来说是胜之不武的,但是它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那些急于快速解决的问题,找到一个良好的契机,是可以事半功倍的。但是我们自身一定要提防“趁火打劫”的行为发生在我们身上。
4.张巡无中生有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两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
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没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
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无中生有之计,“无”是迷惑对手的假象,“有”则是假象掩盖下的真实企图,此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被采用,让对手以假为真,出其不意地实现自己赚钱计谋的真正目的。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孙坚之子孙策,年少有为,并且继承其父亲的遗志,于公元199年,向北进军,想要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而且军阀刘勋势力非常强大。如果孙策与其硬打,十有八九会惨败而归。于是他和谋士商议,决定以调虎离山之计打败对方。
孙策针对刘勋贪财的弱点,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而且还一并送去一封信,把刘勋大肆的吹捧了一番。说刘勋功名远播,并要与其交好,并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装作很无奈地说,上缭派兵前来侵扰,但是我们力量太弱小,又没有能力远征,所以请刘勋发兵降服。
刘勋见了孙策的信万分得意。再加上上缭一带,民风甚好,土地富庶,刘勋早有心夺取,现在看来孙策如此软弱无能,就对孙策掉以轻心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刘勋决定发兵上缭,夺取土地。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率兵马去了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十分高兴,说:“现在老虎已经被调了出去,我们就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孙策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顺利地控制了卢江。而率军远征的刘勋猛攻上缭,却一直没能取得胜利。突然听说孙策已取得卢江,才知道自己中计了,后悔莫及,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这是“调虎离山”的典型例子,对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只能智取,不宜强攻。“调虎离山”是很好的办法,想方设法让对方离开其大本营或根据地,然后趁其不备,抄其老窝。这是很多小人惯用的伎俩,要小心防范。
6.石勒欲擒故纵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歼灭王浚的部队。但是王浚的势力强大,石勒担心在短时间内很难取得胜利。于是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皇帝。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
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样一来,就使王浚对石勒完全没有戒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王浚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往往有很多人对此却心存侥幸。欲擒故纵之计正是利用对方急迫或者是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先使对方尝到一些甜头,而逐步进入自己设下的布局。待到对方已经骑虎难下、欲罢不能之时再索取己方应得之利益。
唐朝时期,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四大将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机谋。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于己不利。他首先在营州制造军中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军逃跑,统帅曹仁师见一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黄肌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还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
张、麻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硖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绝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唐军络绎不绝的进入谷中,艰难行进。黄昏时分,只听一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
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人。曹仁师早就轻视契丹,接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过峡谷,赶往营州。不用说,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抛砖引玉直译过来就是抛出砖头,引来玉石。引申为通过发表不成熟的意见或者作品,来引出别人更加高明的意见或作品。在商业销售中,则可引申为通过付出极小的代价而引出更大的利益。
此计的关键在与“抛砖”,不过在“抛砖”之前要确定有“玉石”的存在,否则很有可能会砸到自己的脚。而确定“玉石”存在之后,则要尽早的将“砖”抛出,以占据有利的形势。
8.诸葛亮浑水摸鱼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来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方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浑水摸鱼”是趁别人在互相争斗混战的时候,自己悄然出动,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很好的计策,“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利益和好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提防,不要被别人利用和钻了空子。
9.黄巢关门捉贼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请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
第二年,唐军部署已完成,出兵企图收复长安。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拼。
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弛,成天三五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只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
程宗楚从梦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关门捉贼”无异于“瓮中捉鳖”,是将对方引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包围圈,然后一举歼灭,取得胜利。这是战争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后来经过人们的演变和加以利用,它的意义也有些改变。
10.范雎装死逃生
魏国人范雎,少年贫困,但胸怀大志,先侍奉魏国中大夫须贾。须贾替魏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齐襄王听人说范雎善于辩论,口才很好,就派人赐给范雎黄金十两和一些牛肉和好酒,范雎婉言谢绝不敢接受。
须贾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恼火,认为范雎将魏国的政治秘密告诉了齐国才有奖赏,于是让他只接受牛肉和好酒,把黄金还给齐国。但是回国之后须贾还是恼怒范雎,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大发雷霆,派舍人将范雎肋骨打断,牙齿打落。
范雎只有装死逃过一劫,被人用竹席卷起来放在厕所里面。喝醉酒的宾客轮番往他身上撒尿,故意糟蹋他,以他为例,警戒以后的人,使他们不敢胡说。范雎忍辱负重,对看守他的人说:“只要您能放我出去,我一定重重酬谢您!”看守就去请求把竹席里面的死人抬出去扔掉。魏齐此时喝得酩酊大醉,随口答应:“去吧!”范雎这才死里逃生。后来范雎逃到秦国,当上了秦国宰相,终于报了当年受辱之仇。
11.诸葛亮智激孙权(www.xing528.com)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故事。
曹操在夺取荆州后,日夜操练,并给孙权写了封信,要求孙权到江夏跟自己会盟,一同讨伐刘备。孙权收到这封信后,跟手下群臣商议,是投降还是跟曹操决一死战。
刘备派遣诸葛亮前来说服孙权,联合抗曹。鲁肃一再叮嘱诸葛亮不要在孙权面前提及曹军兵多将广,可是诸葛亮在观察孙权之后,认为只有用激将法才能够说服孙权。
第二天,孙权接见了诸葛亮,问他说:“曹兵共有多少?”
“骑兵、步兵加水军,大概有一百多万。”诸葛亮回答。
孙权又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诸葛亮说:“这是真的。曹操在兖州的时候就有青州兵二十万,后来又击败了袁绍,收编了五六十万,在中原时又新招了三四十万,现在又得到荆州的军队大概二三十万,这样算一下,不下于一百五十万。我说曹军一百万,那还是怕吓到各位少说了。”
鲁肃在旁边听到诸葛亮说的这些话,大惊失色,不停给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就当没看见似的。孙权又问:“曹操部下的战将还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说:“足智多谋的人才,能征惯战的将领,不止一两千人。”
孙权听了,问诸葛亮该降该战,诸葛亮说:“如果将军觉得自己能够率领吴、越的人民跟曹操对抗,那不如早点跟他绝交,否则还是听从你那些谋士的话,早点向曹操称臣吧。”
孙权反问他:“那刘备怎么不投降呢?”
诸葛亮激他说:“我们主公乃皇室出身,英才盖世,天下人都仰慕,如果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又怎么能屈居别人之下呢?”言外之意就是:你孙权怎么能跟刘备比呢?你还是早点投降,保全你的小命吧。
孙权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当下就拂袖而出。鲁肃埋怨诸葛亮说话难听,诸葛亮笑着说:“怎么这么不能容忍呢?我有破曹的计策,他不问我,我就故意不说。”
鲁肃听了,马上禀告给了孙权,孙权才醒悟过来诸葛亮是在激他,于是虚心向诸葛亮请教,最终双方结成了孙刘联盟,打败了曹操。
诸葛亮的这招“激将法”,使孙权不得不与刘备联合,硬把他逼上了房梁。诸葛亮故意置鲁肃的颜色于不顾,故意激怒孙权,使得他放弃与曹操联合的念头。用刘备与之相比,激发他的自尊心。所以用“激将法”很灵验,如果对方是恶意的,那么我们一定要小心提防。
12.薛仁贵瞒天过海
唐太宗想要取高丽。路过辽东这一地区,但是当他们看见距离长安五千里的辽河之水,太宗就后悔了。
过了几天,他来到海边,看见这波涛汹涌的大海,心里又是一阵恐慌,后悔没有听从手下人的劝告。东望高丽,隔着汪洋大海,又应该如何是好呢?于是皇帝找来总管张士贵询问有何计策。
张士贵很无奈,想了好久也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于是便请来了薛仁贵。薛仁贵想了一会儿说:“现在天子就是担心面前的大海深而广,没有办法渡海去打高丽,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千里的大海水到明天就不见了,大家都可以平安的渡过难关。”
于是他们就将事情的具体情况告诉了皇帝。听说附近的海上,住着一位很富有的老人,他愿意为我们提供粮草。太宗很高兴的让老人进见,老人让太宗皇帝到海边去亲自体验,感受一下海边的生活。
太宗带着一些随从来到海边,只见眼前有很多房屋,都是用彩幕遮着,非常美丽。老人将太宗请到一间铺着彩色地毯的屋子里。皇帝入座后,各位官员开始饮酒,有说有笑,热闹非凡。
稍稍静了一点后,他们就觉得四面的帷幕好像在呼呼的作响,桌上的酒菜也被打翻在地,身体更是坐不稳。这个时候皇帝心里产生了疑惑,命令侍卫把四周的彩布都揭掉,只看那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分不清方向,太宗皇帝惊慌地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张士贵起身回答说:“这就是我们渡过大海的计策,借助风力,现在已经快到达东岸了。”就是这样,太宗皇帝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人带着渡过了汪洋大海。
“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手段,引诱对方;再利用可乘之机来坐享其成。也可以说在外表上装作就要采取行动的样子,使对方有了一定戒备心里;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总之,此计是用来克服敌方的侦察和监视力,然后使自己的计策得以顺利的进行。
骗子们是懂得“危险中有安全,闹市中有空隙”这个道理的,利用人们熟视无睹,常见不疑的心理大胆行骗。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不要给骗子可乘之机。
那么,如果骗子使用些计策,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骗子将事情办得如何隐蔽,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将这些疑点结合起来仔细琢磨,顺藤摸瓜,这样就可以发现骗子的真正意图。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可以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对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会用一些烟幕弹,使我们视线模糊,所以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提高警惕,小心行事。
宁有虚防。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那些与我们有冲突的人,一定要小心提防。做到“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灾害”,只有让对方活动在我们的监视和控制下,才不会被别人的欺骗行为所迷惑。
13.王允巧施美人计
东汉末年,董卓掌握了政权,想自立称帝。这时候正直的大臣们都不敢发表言论,以求自保。王允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看着朝廷这般情形,亦是无可奈何!所以整天闷闷不乐。
恰巧被府里的歌妓貂蝉看见,惊问其故,王允将实情娓娓道来。这貂蝉本是王允从小收养长大,貌若天仙。于是王允心生一计,想让貂蝉离间好色的董卓和吕布父子。便向貂蝉申明大义,陈述厉害,并且下跪求貂蝉为苍生黎民着想。貂蝉为报王大人的恩德,便同意了。
其后王允将吕布邀进府中饮酒,席间故意让貂蝉献歌,还不时向吕布献媚。吕布哪里招架得住,早就被貂蝉迷住了。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主动向吕布提出将小女貂蝉下嫁与他,吕布当然欣然接受。而后王允用同样的办法将董卓邀至府中,将貂蝉送与他,好色的董卓当晚就将貂蝉带回了府中。
过些时日,吕布在府中看见貂蝉与董卓在一起,怒气冲天来找王允理论。王允说:“老夫说了已将小女许与将军,怎奈董相看中小女美色,不理会老夫。”
吕布听后肺都要气炸了,誓要杀了老贼。王允见时机差不多成熟,便叫貂蝉实施美人计,在二人之间使用手段,终于使他们的“父子”关系破裂,后来吕布终于杀了董卓,除了祸患。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心态不正,男士想找富婆或靓女,女士就想着傍大款。骗子们就投其所好,通过网络、“婚托”钓你上钩。在与不知底细的人见面时,必须多留个心眼。
如果通过婚介所征婚,除了审核其营业执照外还须提防上当,不可有虚荣心和惰性。要紧记“色字头上一把刀”,切不可贪图美色,误了大事。古今中外的例子很多,要正确处理好男女关系,否则就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有些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诈骗。
14.黄盖诈降
《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黄盖与周瑜施用了苦肉计,阚泽深夜前往曹操水寨献诈降书。曹操心有疑惑,不肯轻易相信,阚泽能言善辩,对曹操说:“黄盖乃东吴三朝元老,却无端的被周瑜在众人面前痛打,心中愤恨,想要归顺丞相。我与黄盖情同骨肉,便前来献密书,希望丞相能够容纳。”
曹操看了密书,仍不敢相信,又对阚泽一番责问,甚至假意推他出去斩首。阚泽临危不惧,坦然面对,禀明其中缘由,终于化解了曹操心中的疑惑。后来曹操得知黄盖果真被周瑜鞭打,便信以为真。黄盖计谋得逞,最终大败曹操。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探清虚实,三思而后行。
苦肉计是用自我伤害来欺骗对方的一种计谋。此类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一定要仔细分析,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举止行动是否有异,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敌友。
15.尹子崇偷梁换柱
尹子崇是一个偷梁换柱的高手。他做了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他的银子一到手,才写信给原有的股东们,说:“现在公司的生意不好做,而且太吃老本,如果再做下去就实在有点撑不住了。迫不得已之下,他才把矿产卖给了洋人。”
而后他说自己的资本几乎所剩无几,一齐打三折归还人家的本钱来了事。股东中向来有几个是倚仗他的,所以明明知道自己吃了亏,也什么都没说,而且心甘情愿。但有两个强硬的,听到了外头的传言,当然是不肯罢休。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尹子崇既然做了这种事情,所有同乡京官里面的正派之士,因为事关大局,所以都说尹子崇的不是;一些有小意见的人还说他只是一个人得了钱财,别人没有沾上一点光,他却一个人安稳地享用,所以很气愤。就为这事,同乡当中还特地开了一回会馆,尹子崇却吓得没敢到场。后来又听外头风声不好,不是同乡要递公呈到都察院里去告他,就是都老爷们参他。
尹子崇一想不妙,京城里要站不住脚,便去催逼洋人,等把银子收清,立即收拾行李,逃到了上海。后来消息传到了上海,他一想上海也呆不了了,就逃回了老家。
由此可见,“偷梁换柱”的小人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的下场。尹子崇虽然得到了昧心钱,但是他失去了自由和声誉,其实是得不偿失。
16.胡雪岩智斗骗子
胡雪岩是清朝有名的红顶商人,他经营企业的事迹也被许多企业家称颂和模仿,他曾开了一家当铺,因为胡雪岩很讲信义,所以人们都很敬重他,称他为“胡大善人”。
一次,一个陌生人来当铺当一个他自称是商朝时的罕见珠宝,胡雪岩事务繁忙没在当铺,是他当铺的伙计招待的这位客人,这位客人说自己急需用钱,只要当300两,一个月就能还上,伙计不识真伪,就答应了他,于是这位客人高高兴兴的走了。
后来伙计找人鉴定这个珠宝,结果他吓得差点晕倒,原来这个珠宝是假的,根本不是什么古董,最多就值几两银子,伙计额头上的汗顿时渗了出来。300两银子对于当铺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财富啊。
等到胡雪岩回来,伙计哆哆嗦嗦地把这件事一说,本以为胡雪岩会大发雷霆,没想到胡雪岩笑着对伙计说:“没事,这件事不要声张,我给你30两银子,你帮我办一件事就行了。”
伙计问:“什么事?”
胡雪岩让他用30两银子办几桌酒席,把附近有名人士都请来到一家有名的酒楼吃酒。这一下把伙计弄愣了,心想自己犯了错不但不惩罚我,还要请别人吃酒,他简直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既然胡雪岩吩咐了,他也只能听命行事。
还没到请客吃酒那天,胡雪岩就使人四处宣扬说,自己得到一件商朝的宝珠,要大家一起来观赏。
一直到请客那天,胡雪岩所请客的酒店人满为患,都想看看这商朝的珠宝是什么样子的,在大家的期待中,胡雪岩吩咐手下的伙计把珠宝取来让大伙观看,大伙都静静地等着看胡雪岩所炫耀的珠宝。
就在伙计把珠宝从楼下往楼上拿的时候,突然摔倒在楼梯上,随着几声清脆的声音,珠宝被摔得粉碎。周围人看了无不惊骇惋惜,胡雪岩吃惊的看了一眼,让伙计打扫完继续吃酒。之后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
不久在胡雪岩的当铺,那个当假古董的人又来了,拿了300两银子,来到柜台要赎回那个假古董,胡雪岩从里面把他的那个假珠宝给了他。这时那个人才明白过来,自己上了胡雪岩的当了。
其实那个摔碎的珠宝根本不是这个骗子的,事后伙计们都问胡雪岩怎么知道骗子就一定会回来,胡雪岩说因为那个骗子趁他不在的时候来行骗,说明骗子对他的当铺留意很久了。骗子都很贪心,所以他一定会留意着我们有没有发觉那个珠宝是假的,如果没有发觉他就会放松警惕,所以他就导演了这场闹剧,引骗子来上钩。
胡雪岩巧妙的利用骗子的贪心,将计就计,最终使自己免受巨大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