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劳动者,又被称为职工、员工,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指导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劳动者还应当具备法律上的资格条件。
(一)劳动者年龄条件
《劳动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可见,劳动者最低就业的法定年龄为16岁。但《劳动法》中另有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即告终止。劳动者就业年龄的上限一般以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为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劳动者的就业年龄上限应符合两项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已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二是退休人员应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实践中存在劳动者已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的情形,在此种情形下,该人员与原用人单位之间被认定为劳务关系,该人员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
(二)劳动者健康条件(www.xing528.com)
我国《劳动法》要求劳动者须具备所从事职业所必要的健康条件,特殊职业还有特殊身体要求。劳动者的健康条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讨论:(1)劳动者不得患有其所在岗位所禁忌或者不宜的特定疾病。(2)完全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完全无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可能无法获得劳动者这一法律资格;部分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只能从事其根据残疾状况所允许的职业。(3)患有精神疾病的劳动者,视情况可从事所需职业。
(三)劳动者文化条件
劳动者的文化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劳动市场越来越受重视。劳动者的文化条件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1)受教育程度。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人才需求。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选择适合所需岗位的劳动者,劳动者根据其自身教育程序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2)职业技能。对于一些技术性职业,劳动者可能会被要求掌握从事该职业必备的技能。例如,驾驶员、电焊工、研发人员、网络完全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医护人员、法律工作者等。
还有外国人、无国籍人就业许可条件。外国人、无国籍人依法取得就业证件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建立劳动关系;持有“外国专家证”并取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