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征用法律实务指南

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征用法律实务指南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诉讼。关于诉讼时效,对于直接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对于提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诉讼时效为十五日。征用行为经复议的,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被告的确定与前述一致;复议机关改变原行

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征用法律实务指南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因此,被征用人可以就征用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诉讼。具体而言:

关于应当先行申请复议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若征用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行提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提起行政诉讼。

关于诉讼时效,对于直接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对于提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诉讼时效为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我们认为:关于对被征用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按前述规定执行;如征用行为是在法定的紧急状态或应急响应状态下做出,行政诉讼也可以在紧急状态或应急相应状态结束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www.xing528.com)

关于起诉的条件,主体条件应当符合规定(被征用人,被征用人死亡时为被征用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被征用人终止时为承受其权利的主体)、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与事实依据、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四条规定:“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交以下起诉材料:(一)原告的身份证明材料以及有效联系方式;(二)被诉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存在的材料;(三)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的材料;(四)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由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代为起诉的,还应当在起诉状中写明或者在口头起诉时向人民法院说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并提交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代理权限证明等材料。”第六十八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特定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九)其他诉讼请求。当事人单独或者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补偿诉讼的,应当有具体的赔偿、补偿事项以及数额;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应当提供明确的文件名称或者审查对象;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应当有具体的民事诉讼请求。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其明确诉讼请求。”

关于代理,法定代理人一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姐、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被征用人还可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关于被告的确定,作出征用行为的是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的,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是被告;作出征用行为的是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下属职权部门的,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下属职权部门是被告;作出征用行为的是多个同级别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下属职权部门的,多个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下属职权部门是共同被告;作出征用行为的是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临时组织并授权的应急办公室的,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是被告;作出征用行为的是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下属职权部门临时设立并授权的应急办公室的,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下属职权部门是被告。征用行为经复议的,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被告的确定与前述一致;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具体而言,复议机关是上级人民政府的,上级人民政府为被告;复议机关是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是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行政机关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