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游戏的内涵
若将教学游戏看作一种教学活动,那么教学游戏是“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利用游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组织的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的教学活动”[1];若将教学游戏看作一种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游戏是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2]若将教学游戏看作一种游戏类型,那么教学游戏的实质是一种手段性的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而设立的游戏。总之,教学游戏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性体验,又有游戏的乐趣,也部分融合了教学的控制性、计划性、目的性等特点。幼儿园的教学游戏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手段,它不仅利用游戏的形式特征,更注重以游戏精神引领幼儿园教育教学,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二)游戏与教学游戏的比较
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然”活动,而是负载着一定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3]教学游戏总是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处于教师的教学安排之中,与自发的游戏有所不同。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游戏的具体比较如下。
表3-1 游戏与教学游戏的异同
问题讨论:加入教师的计划和教学目的的游戏还算是游戏吗?是否违背游戏的自发性与自主性原则?
阅读、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
问题1:对不同年龄班,教学游戏有什么不同要求?
问题2:教师在不同游戏情景中应怎样介入幼儿游戏?采取什么方式指导较好?
问题3:案例4中教师的指导对吗?你认为应当如何指导?
案例1
小班:容容用手在一大团橡皮泥上拽了一小块,放在手心里搓。橡皮泥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长条。他继续搓,长条断了。他又拽了一块,还是那样搓,搓着搓着又断了,桌上已经有了好几段长条。容容把这些长条放在一起,东张西望。教师坐到容容的旁边,也拽了一块橡皮泥开始搓。容容看到教师也来玩橡皮泥,显得很高兴。教师也像容容一样搓成一长条,同时嘴里说:“长长的一条。”容容看着教师,不作声。教师继续说:“我要变戏法了。”说着把长条的两头接起来了。容容说:“变成圆圈圈了。”教师又说:“我再变一个。”说着把圆圈交叉成8字形。容容说:“两个圆圈圈。”接着,教师又变了一下花样,容容高兴地说:“一只小鸟……”教师要走了,但容容要教师再变。教师说:“明天老师再变给你看,好吗?”临走,教师留在桌上一条搓好的长条,说了一句:“你会变吗?”容容又开始搓长条了,这次他也在长条的基础上,变起了花样,一会儿说是虫,一会儿说是娃娃,一会儿说是奶瓶,还变了个苹果,尽管看上去四不像,但是他很得意。
案例2
教室一角,有一个专供幼儿玩车辆的活动角。王王选了一辆自己喜欢的车在“马路”上畅游。王王是个很喜欢车的男孩,他天天都会带不同的车到这个活动角来活动。今天正好有个幼儿过生日,蛋糕盒子就放在这个角里。
王王:“红灯。”汽车在横道线前停了下来。“绿灯亮了。”汽车沿着马路往前开。不久,汽车开到一个像加油站的地方。
王王:“汽车没油了,要加加油。”于是他又当加油站工人给汽车加满了油。汽车又往前开了。这时他发现旁边包装蛋糕的绳子,将包装绳不停地绕在汽车上。包装绳由于较滑,一会儿就松开了。他反复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教师在一旁看着)。
教师:“你为什么要把绳子绑在车上?”
王王:“我这辆是新娘车。”
教师:“你看到过新娘车吗?”
王王:“嗯,车上有好多好多花,很漂亮的。”
教师意识到王王用绳子绑车的目的了。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做花,好吗?”
于是教师和王王一起用包装带折出小花样,绑在车子上。王王开着他那辆新娘车显得十分得意。
案例3
幼儿在认真地搭大桥,有的幼儿选择的材料是小型的积木,结果怎么搭也搭不好。这时,教师走过来一看,就悄悄地拿来一些大型的板材,在幼儿旁边搭起了大桥。幼儿一看,也学着拿来大板材搭了起来,教师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不一会儿大桥就搭好了。
案例4
早晨户外锻炼时,琳琳和君君结伴进行滑板活动。琳琳趴在滑板上,做游戏的动作,突然说:“呀!不好了,前面有大鲨鱼,快逃。”说完便用力向前滑,君君紧追其后。两人绕了一圈,似乎有些累了,便停了下来,仰面躺在滑板上休息。
没过多久,琳琳起身,看着躺着的君君说:“我来做医生,我给你看病,好吗?”君君说:“好。”琳琳按了按君君的肚子,又在君君胸前听了听说:“要开刀,我开刀轻一点儿,保证不疼。”于是做了个打针的动作,又用手代替刀,给君君开刀。这一开刀,惹得君君“咯咯”地直笑。于是两人仰面躺在各自的滑板上,双脚着地,你一下我一下挠起痒痒来。在一旁的教师看见了,走到她们面前,生硬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她们俩立刻收住脸上灿烂的笑容,抽回了留在对方身上的小手,两人互视了一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滑去了。
【拓展阅读】
华爱华:游戏与教学关系
华爱华在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中提出,可以在教学中生成游戏,也可以在游戏中生成教学,她认为要实现此点,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做到以下3点:我看到了什么?(分享游戏故事);我看懂了什么?(分析行为与发展的关系);我该做什么?(建立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准确解读幼儿游戏中所蕴含的发展水平。
(2)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
(3)支持幼儿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
(三)教学游戏的类型
教学游戏既可以是教学的先导活动,也可是教学的后继活动,还可以是教学和游戏的不断相互转化,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教学游戏可做如下区分。
1.根据游戏在活动中的位置分类
(1)导入性游戏:身心准备、相关知识、经验导入。
(2)过程性游戏:主动练习、自主探究。
(3)结束性游戏:内容总结、舒缓身心。
2.根据游戏构思成分分类
(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2)规则性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四)教学游戏的作用
1.组织教学
游戏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使活动有一个很好的开端,如教师在活动之前常用的手指游戏。因此,教学游戏被普遍地用于教学的组织之中。
案例
踩鸡蛋
科学活动课上,幼儿刚到户外,就被户外各种刺激活动吸引。这时教师拿出4个鸡蛋和1块木板,把木板放在鸡蛋上,神秘地说:“老师会轻功哦!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说着教师就准备踏上木板。幼儿马上关注教师的行为,有些幼儿惊讶地大叫:“老师不要踩,鸡蛋会碎的。”幼儿们都很期待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活动课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2.教学准备
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可以为教学提供一个活跃的气氛,如利用游戏带着幼儿热身等,提高幼儿准备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案例
玩飞机
一次健康活动课,为了帮助幼儿展开身体动作,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扮演小飞机:“小飞机要起飞了,先活动一下机头(颈部运动),再活动一下翅膀(肩、手腕运动),再活动一下机身(腰部、胸部运动),再活动一下轮子(腿、脚运动)。”同样的准备活动,使用游戏更加有趣、形象,幼儿能积极主动、准备充分。(www.xing528.com)
3.教材呈现
游戏还可作为活动的主体部分呈现,让儿童在玩耍中突破活动重难点,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
案例
山洞寻宝
一次小班的健康活动课,教师想训练幼儿的听力。活动开始以后,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寻找宝贝,山洞里什么也看不见(把大家眼睛蒙上),大家只能跟着小精灵的铃铛走。训练开始,活动在情境中展开。
4.学习巩固
在活动展开或者结束部分,可利用游戏进行巩固训练,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趣味性,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完成训练,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
一次健康领域的体育活动,教师想训练幼儿的侧滚翻能力。教师完成对幼儿的指导活动后,在巩固练习阶段,组织了一个游戏:我们都是小老鼠,现在要去仓库里搬东西,但是仓库有猫在把守,我们不能站起来走过去,会被猫的探照灯发现,只能侧滚翻过去。这样幼儿在活泼的气氛中完成了巩固练习。
5.增加趣味
教学游戏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教学吸引力。
案例
谁的材料多
幼儿在一次参与环境创设中,需要用篮子拾取材料。有一个环节是幼儿分组比赛,看谁的小篮子里拾取的材料多。教师建议幼儿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赢的幼儿可以拾取一个材料。幼儿热情高涨,不只是这一环节,也为下一环节环境墙面的布置和造型做好了铺垫准备,幼儿乐在其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教学游戏的关键作用在于调动幼儿的内部动机,使其形成积极情绪,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获得自主发展,从而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拓展阅读】
教学游戏的实施原则
1.目的性
任何教学都应该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为一定的目标服务。教学是一个让孩子们的知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从而逐步达到教师预期的培养目标。
(1)每一个游戏应为一定的教育目标服务。
(2)游戏为当次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服务。
(3)游戏为巩固、复习所学教育知识服务。
2.准备性
教学游戏的成功进行离不开游戏前的准备,这是保证游戏成功的必要条件,准备包括:
(1)物质准备:道具、头饰、录音机、卡片、服装、安全剪刀、环境的创设等。
(2)经验准备:每个游戏的进行,都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幼儿已有经验,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针对不同儿童进行不同的要求,注意因材施教。
3.顺序性
游戏往往具有一定层次性,这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具有顺序性:从易到难,逐步深入,逐渐提高。在遇到有挑战性的游戏部分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幼儿,烘托游戏气氛;在遇到幼儿熟悉的部分时,要将操作权交给幼儿,做好观察与保护工作。
4.公平性
游戏公平尤为重要,游戏的规则不仅对游戏的进行必不可少,更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遵守规则、敢于承担的品质。因此,教师必须维护游戏规则,保证游戏秩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5.可控性
由于幼儿的情绪具有外显性、不稳定性,游戏过程中容易发生秩序混乱的情况。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如在游戏开始之前讲明游戏规则,游戏过程中要求一致,因势利导,游戏结束后注意总结。
6.适宜性
游戏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若难度过大,会挫伤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若难度过小,会造成游戏单调乏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从幼儿实际出发,激发幼儿兴趣,选择或者创编适合幼儿的教学游戏。
7.趣味性
游戏设计的趣味性并不能保证游戏实施的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游戏精神,避免过度控制,如惩罚过重、过于严肃等,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有趣的游戏环境。此外,还可以加入幼儿的游戏之中,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带领幼儿通过游戏探索未知世界。
思考与练习
1.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2.教学游戏的内涵、类型与作用是什么?
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的设计依据、来源、创编步骤是什么?
4.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游戏表现形式有哪些?
5.请你选择一个教案,并根据这个教案设计一个教学游戏,与大家分享。
6.请讨论下列情景中的幼儿行为是否是游戏,是否是教学游戏,并说出为什么。
情景一:天空刚下过雨,幼儿园里有个小沙丘,明明拿起铁锹就在沙丘上挖沟,一会儿一群小朋友加入了挖沟战队,小朋友们忙得不亦乐乎。
情景二:在一次结构游戏“搭建公园”活动中,教师严格要求小朋友把积塑片按颜色进行分类。
情景三:李老师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什么形状滚得快”活动,要求小朋友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形状的物体滚得快,并收集整理。小明在楼道里发现了一个铁桶。于是在楼道里滚铁桶,小强出来对小明说:“你把这个铁桶从楼道的这一头滚到楼道的另一头,我给你2元。”小明答应并照做了。小强又说:“这次你把这个铁桶从楼道的这一头滚到楼道的另一头我给你1元。”小明想了想也照做了。然后小明第三次把铁桶从楼道的这一头滚到楼道的另一头,小强说,我不会给你钱,小明想了想,没有钱我才不滚铁桶呢!说完就离开了。
情景四:在大班科学活动课“磁铁能吸起什么”活动开始时,教师组织幼儿玩“走迷宫”,给每组幼儿一块“迷宫板”和一个带有磁铁的舞蹈小人,让幼儿利用磁铁在板下指挥板上的小人尽快走出迷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