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非常重视游戏对于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23]他指出,游戏是儿童重要的天性,儿童有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游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特点。陈鹤琴对幼儿的游戏做了很多研究,他的游戏理论是相当深刻、本土化、有影响力的。
图2-6 陈鹤琴[24]
(一)游戏的价值
陈鹤琴认为游戏的价值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发展身体
游戏是一种自然的、有趣的、活泼的运动。游戏的时候,儿童会不知不觉地将他的全部精力拿出来。因此,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筋骨,辅助他的消化,促进他的血液循环,增加他的肺之呼吸。[25]
2.培养高尚道德
陈鹤琴认为,游戏是一种发展幼儿道德的利器。诸如独立、共同作业、自治、纪律、理性的服从、克己、公平、尊重、诚信等良好的道德品性,幼儿都可以从游戏中习得。例如,幼儿在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闭目捉人的幼儿,就必须要诚信自制,不能偷看,他不这样做,别的幼儿就会不乐意,不愿意和他玩,所以他必须要诚实,因此,游戏在培养幼儿的品德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3.发展幼儿的智力
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使孩子的“脑筋锐敏”,幼儿的判断、观察、想象、创造等与思维和智力相关的能力都能够在游戏中得到发展。譬如,幼儿在玩棒球游戏的时候,必须眼快手快,要有决断,要时时注意,时时观察,方能获胜。
4.为休息之灵丹
陈鹤琴认为,人的精神是有限的,人不能经年累月地勤劳,游戏是幼儿最好的休息方法,“除了游戏之外,没有好的灵丹”。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消除疲惫,放松大脑。游戏是发展幼儿活泼精神的好方法。
(二)游戏的要素与条件
陈鹤琴在分析总结剩余精力说、休养学说、生活预备说、复演说、松弛说等西方经典游戏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关于游戏的看法。他认为游戏是很复杂的动作,无论是复杂的游戏还是简单的游戏,都要有一定的要素与条件。(www.xing528.com)
游戏必须要靠两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游戏的力量,譬如幼儿要吸吮手指,首先要有“吸”的力量;二是游戏的能力,譬如幼儿模仿出殡的游戏,需要记忆力,要记得之前看到的出殡的情形;玩“请客”的游戏,需要拿草当茶、拿水当菜,这是需要想象力的。
此外,游戏还有两个附加的条件,一是要有快感,即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愉悦,这种愉悦的快感既是生理层面的,又是心理层面的,还是社交层面的。二是好动的天性,陈鹤琴认为儿童是生来好动的,除了睡眠和重病以外,是无时不动的。这种好动的天性是幼儿自己主动的。游戏能够让幼儿快乐,能够让幼儿越玩越喜欢玩,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能让幼儿自主地去做事情。
(三)游戏的年龄特点
陈鹤琴认为“人生一期有一期之游戏”,幼儿以游戏为生活,我们应该依儿童的年龄,给以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有适当的游戏。他引述华特尔的研究,将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做出了如下划分。[26]
1.幼稚期(0~3岁)
这个时期的幼儿喜欢玩属于动作与感觉方面的游戏,喜欢独自游戏,喜欢触觉与听觉的游戏,他们喜欢推动桌椅,喜欢把东西扔到地上听声响,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游戏,成人应提供各种会响的玩物,如摇铃、摇鼓等。
2.儿童初期(4~7岁)
这一时期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喜欢模仿游戏、化装游戏(假装游戏),如几个幼儿一起用竹棒玩“抬轿子”的游戏、用长凳玩“开火车”的游戏。陈鹤琴认为这些模仿和假装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方面是很有关系的,因为这些游戏能使幼儿在无形中学习社会上的风尚和习惯,所以教育者应该“设置良美环境,使儿童不知不觉模仿才好”。
3.儿童末期(8~12岁)
在这一时期,儿童随着身体更为强健,精神更为充沛,知识更为丰富,他们之前喜欢玩的游戏,现在会觉得太容易而不喜欢玩了。此时儿童所喜欢的游戏更为复杂,如,放风筝、踢毽子等,不是之前那种推推拉拉容易做的游戏了。
(四)游戏性的教育
陈鹤琴主张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他认为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
譬如,孩子晚上应该去睡觉的时候,父母如果不顾孩子的意愿直接领他去睡觉,或者命令他去睡觉,孩子可能会哭,也可能违背父母的命令,两者都不妥当。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休息。再如,幼儿不喜欢洗鼻子,家长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告诉他说:“你晓得门是很脏的,我们要洗洗它,房子里的灰尘很多,我们要扫扫它。你看我这个门(指着自己的鼻孔)干净不干净,房子里面有没有灰尘?我已经把它们弄干净了,现在看看你的门(指他的鼻孔),哎哟,很脏呀!我们把它们洗干净。”照这样做,孩子不但愿意做,而且乐意做。这种游戏性的教育,可以应用到儿童的种种动作上面去,以养成他的种种好习惯。[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