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游戏:促进早期发展

幼儿游戏:促进早期发展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男孩也讲了自己的笑话:“我爸爸从淘宝上买了一把枪,过了好久都没到,好像有十几天那么久。我问爸爸为什么东西还没到,爸爸说才过去两天呢。”皮亚杰看到了游戏中同伴交往对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作用。维果茨基认为学前儿童的假想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游戏与健康发展3~6岁是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阶段。在幼儿艺术发生的过程中无不包含游戏的因子,幼儿的艺术与游戏是融合的。

幼儿游戏:促进早期发展

(一)游戏与语言发展

语言是由语音、语法、词汇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是学习的工具,也是学习的最终结果。婴儿发出咿咿呀呀声和其他声音的单独活动是语言游戏的开始。较大些的儿童通过讲笑话、吟唱、模仿押韵的语句一起玩语言游戏。游戏能为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情景和需要。儿童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运用音调、表情再现角色;在讨论游戏情节的时候运用合适的语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在假想游戏中运用一组词汇来描述一个想象的物体。当儿童在表演一个角色或讲述他们的游戏时,他们使用语言就像在讲故事。

【案例】

好久没到

晚饭后到放学之间有一小段自由活动时间。有两个小朋友坐在教室外面的长凳上互相讲笑话,教师也加入他们中间听他们讲笑话。小女孩说:“我妈妈从淘宝上给我买了一个玩具,过了好久都没到,好像有一百天那么久。我问妈妈为什么东西还没到,妈妈说刚刚过去一天呢。太好笑了!老师你觉得好笑吗?”女孩说完,自己哈哈大笑起来。小男孩也讲了自己的笑话:“我爸爸从淘宝上买了一把枪,过了好久都没到,好像有十几天那么久。我问爸爸为什么东西还没到,爸爸说才过去两天呢。”说完男孩也大笑了起来。

(二)游戏与社会性发展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0]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皮亚杰看到了游戏中同伴交往对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作用。游戏交往有助于儿童理解其他参加游戏的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维果茨基认为学前儿童的假想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假想游戏使得儿童能够控制他们的冲动,服从游戏的规则。在社会性游戏中,儿童不断地与同伴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受到冲突、来自同伴的支持、爱和归属感,学会解决问题,正确地处理社会信息,展现正面的、积极的行为举止。

【案例】

下午三点,幼儿午睡完起床了。室外的阳光很好,这是在寒冷的冬天难得遇到的好天气,全园的幼儿都到操场上玩耍了。仅有的3个秋千旁围了一大群人,幼儿都想坐秋千,已经有几个小孩子吵起来了。看到这个情况,教师急忙走过去,告诉幼儿排队可以解决问题。小孩们虽然来自不同班级,但是最后还是排起队来。教师离开后,队伍也没有乱,还有幼儿自愿为其他幼儿推秋千。

(三)游戏与健康发展

3~6岁是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阶段。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包括走、跑、跳跃、投掷、攀、钻、爬等大肌肉动作发展以及手指精细动作发展。幼儿年龄越大,随着身体成熟,控制自己的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能力就越强。但是单单通过幼儿自身的身体成熟和幼儿自身的运动不能保证幼儿在学前阶段就一定能掌握基本动作。不能掌握这些基本动作的儿童在未来的娱乐性活动和体育活动中将会遭遇挫败。游戏,特别是户外游戏,是常常和身体锻炼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园中开展的围着圆圈走、大熊钻山洞的奥尔夫音乐游戏,50米接力赛跑、跳房子、扔飞镖、壁虎爬行等体育游戏有助于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搭积木、玩沙、手工编织、串珠、堆雪人、手指操、翻花绳等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游戏也能促进幼儿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宣泄消极的情绪情感。例如,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喜欢表现“妈妈吼人”这一幕,实则是将自己被妈妈吼的情景再现,以释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此外,游戏还能给幼儿多方面的刺激,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让幼儿变得更加敏捷。

【案例】

大班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时,全班幼儿在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玩起了扔沙包的游戏。在游戏圈里的幼儿时而左右躲闪、跑跳,时而静止不动,时而抱成一团,动作很敏捷;游戏圈外的两名扔沙包的幼儿也很欢快,左右移动,寻找目标。这场游戏活动持续了40分钟,幼儿和教师都玩得酣畅淋漓,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活动结束时幼儿之间还在热烈地讨论刚才的游戏。

(四)游戏与科学素养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主动探究的能力比在高控制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培养。游戏可以巩固幼儿的数概念,例如,幼儿运球游戏时会主动计算自己总共运输了多少个球。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识别几何图形,例如,找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身上有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圆形、多少个平行四边形等。幼儿在玩泥、玩水、玩沙、玩雪,或者用树叶、石子、花瓣、种子、木棍等进行拼图时,可以了解到丰富、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

【案例】

打电话

中班幼儿最近学习了1~10的数字,为了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教师开展了“我给家人打电话”的游戏活动。教师请幼儿询问家长的电话号码,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把电话号码的每个数字做成卡片带入幼儿园。幼儿园里的电话是一部已经坏掉的手机,但按键很清楚,一个幼儿充当电话亭的管理员,其他幼儿陆陆续续前往电话亭打电话。孩子们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按下电话键,假装和家人打起了电话。游戏过程中笑料百出,有的幼儿拨错了号码,有的幼儿拨出了号码不知道说什么……活动结束后,幼儿已经能将写出来的0~9和口头上的0~9一一对应了。

(五)游戏与艺术能力发展

18世纪的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席勒-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游戏与艺术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每一种类型的游戏都有某种艺术形式与之相应。例如:音乐游戏与音乐舞蹈艺术,装扮性游戏与戏剧艺术,结构游戏与建筑造型艺术等。在幼儿艺术发生的过程中无不包含游戏的因子,幼儿的艺术与游戏是融合的。幼儿的艺术就是幼儿的游戏,例如,皮影戏、傀儡戏、翻绳游戏等本身就是艺术。幼儿的艺术能力是指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通过美感体验、情绪快感来获得,是幼儿对美的情感体验(不像成人那样有对美的理性把握)。[21]幼儿是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发展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的。

【案例】

秋天到处都是落叶,教师想到一个绝妙的利用自然赠予的礼物——落叶来开展活动的办法。周四,教师请来了小班幼儿的家长,并和幼儿家长以及幼儿一起捡拾幼儿园里被秋风吹落的各种树叶。收集完树叶的家长和幼儿一起拼出了美丽的图案,还用颜料喷洒在树叶上,创作了许许多多的美丽图案。整个活动过程,教师除了帮助准备材料外没有任何干预,幼儿和家长都玩得很尽兴,虽然穿着防护衣,还是有家长和幼儿由于玩得开心而不小心将衣服沾染上了颜料。

【拓展阅读】

给教师促进幼儿游戏的建议

(1)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游戏中的教学契机,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和教学判断。

(2)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游戏进行不同结构化程度的设计。

(3)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动静交替的游戏活动。

(4)教师为幼儿准备功能开放性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5)教师为幼儿准备通过建构活动促进再现的游戏材料。

(6)教师为幼儿提供通过艺术经验发展美的能力的游戏材料。

(7)通过设计围绕读、写活动的游戏促进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

(8)教师通过参与幼儿游戏,示范扩展性的语言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9)教师设计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游戏,鼓励幼儿自己发起交往关系,参与到幼儿社会性游戏中去,示范社交技能。

(10)支持幼儿的户外游戏,在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思考与练习

1.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观察和记录一个幼儿的游戏片段,试分析该幼儿游戏活动的特点与意义。

【本章小结】

游戏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伴随着文化发展又渗透于文化。对于幼儿来讲,游戏出于其本能驱使。学前期是特殊的“游戏期”。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且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幼儿的游戏源于其生活,在其生活中发展,并赋予幼儿生活以灵性。从本质上来说,游戏是表现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也是他们的社会性活动。外部行为、内部心理体验和游戏情景因素构成了幼儿游戏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因素来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也可以通过对活动情景的观察来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游戏不仅给幼儿以快乐,而且帮助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媒介。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游戏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想象和真实、自由和约束、轻松和紧张、过程和结果等相互矛盾的性质获得了和谐统一。

【真题解析】

1.(2014年上半年单项选择题)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摇去,这类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机能性游戏

2.(2014年下半年单项选择题)幼儿拿一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  )。

A.表演性符号B.工具性符号 C.象征性符号D.规则性符号

3.(2015年下半年单项选择题)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来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www.xing528.com)

A.表演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4.(2016年上半年单项选择题)中一班的男孩如厕时常常有意将小便撒在便池外,甚至是小朋友身上,据此,王老师在便池里合适的位置上画了几朵花,要求幼儿小便时比谁能瞄准花朵,给花浇水,此后男孩小便再也不乱撒了,王老师的教育方法体现的幼儿教育特点是(  )。

A.游戏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浅显性

5.(2018年下半年单项选择题)小班同一个“娃之家”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每位幼儿都感到很满足”的场景。这反映小班幼儿游戏行为特点是(  )。

A.喜欢模仿 B.喜欢合作 C.协调能力差 D.角色意识弱

6.(2017年下半年材料分析题)操场上新安装了一个投篮架。幼儿经常在这里玩投篮游戏。一天,几个幼儿带着笔刷和水桶来到这里,他们先是快乐地粉刷投篮架,之后开始往篮筐里灌水,有的从上面灌,有的在下面接,再灌,再接……相互配合,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问题:是否应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真题模拟】

1.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  )。

A.自主性 B.控制性 C.愉悦性 D.创造性

2.推动儿童游戏的内因是儿童的(  )。

A.游戏的有趣性 B.外在的控制 C.需要 D.情感

3.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总是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并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下列关于该行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游戏能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

B.游戏是教师自发自主的行为

C.游戏需要教师的综合指导

D.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

4.某教师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配班教师介绍完道具,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教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教师带领进“剧场”。主班教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教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教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教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教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教师又不停地提醒。结合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推荐阅读】

1.[荷兰]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美]约翰逊,等.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第二版)[M].华爱华,郭力平,译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凯瑟琳·贾维.游戏[M].王蓓华,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美]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注释】

[1][荷兰]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4.

[2][荷兰]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前言1.

[3]注:该段内容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的《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及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中内容组合改编而来。

[4]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Kindle版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34.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

[6]注释:此段论述的观点为早期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松弛说”“前练习说”“复演说”以及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观点。此段并非对它们的否定,仅认为它们从游戏的理由和目的出发而进行的描述不能称之为是对游戏本质的揭示。对游戏理论的详细叙述见第二章内容。

[7][荷兰]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3.

[8][荷兰]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9.

[9]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Kindle版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16.

[10]该部分内容的观点引自丁海东的《论儿童游戏的生活本质》,内容阐释部分根据教材取向有改动。

[11]陈帼眉,刘焱.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56.

[12]曹中平.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三维视野[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59.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14][美]约翰逊,等.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第二版)[M].华爱华,郭力平,译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

[15]该段引自刘焱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在书中对该段的描述为“幼儿游戏的特点”,在本书中将其归类为幼儿游戏的基本属性,对幼儿游戏特点的描述从结构要素特点的角度而展开。

[16]本部分内容源于刘焱的《儿童游戏通论》中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部分内容。

[17]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Kindle版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04.

[18]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Kindle版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26.

[19]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26.

[20]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年10月9日.

[21]陈艳蓉.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