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5]12。“设计”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二是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设计是一种行业性的称呼。按照第一种观点,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产生之初,甚至可以说设计的出现是人类产生的标志。按照第二种说法,则设计只能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5]12。
设计作为一个学科,至今发展已趋成熟,学科分类多样。按行业可分为传统工艺品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按视觉识别可分为二维方面和三维方面。二维方面包括平面设计,其按功能、用途分为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三维方面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它又分为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另外,尚有多维方面的分类,如网页设计、影视设计、游戏场景设计等。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以工业革命为标志、起点的西方设计历史中的“生态”概念。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主要以现代设计中迅猛发展的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为主要对象做相应的实例讨论。
其实,在设计学中,最初并无“生态”的观念。但纵观西方发展了近200年的现代设计历史,要找出“生态”概念的萌芽、形成与发展轨迹,也并不是无迹可寻。
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就开始发展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展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现代设计。从20世纪初期的“德意志工业联盟”对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探讨,到20年代“包豪斯设计学校”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确立,经过了50年代功能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的流行,再到60年代的波普设计及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以及今天所提倡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现代设计已发展成了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在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关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思想,经历了多种风格和潮流的变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其中,设计学中的“生态观”即在此过程中慢慢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其中,对设计“生态”的反思首次凸显应该是针对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设计市场中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而出现。而这一制度却正是奠定了现代设计不可逾越的地位的有利基石。
“现代设计是20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与传统设计有很大区别,其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密切关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是传统设计所不具有的。而20世纪现代设计最重大的发展和突破,是所谓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5]14
“20世纪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市场结构的变化,对设计造成了巨大影响。”[5]16以往几千年的设计发展,总是有一个领导性的风格,如古典风格、罗马风格、中世纪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帝制风格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原因是设计的主要支持人、设计的服务对象都是十分单一的:统治者(社会上层等),如罗马时的国家、中世纪的教会、文艺复兴时的富商、巴洛克时期的皇室、帝制时期的拿破仑等。这种情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很大的质的改变。“资产阶级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人,中产阶级日益变成社会的主干,设计风格上的领导性地位动摇了,民主的趋向越来越强烈,反对为权贵服务的装饰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个人主义超越了权威主义的控制,设计风格突发巨变,装饰主义的根基最终被动摇。个人主义的凸显,民主主义的主导,是现代设计开创时最大的特征之一。”[5]16而这种新的社会状况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消费时代,商业主义很快就成了设计背后主要的推动力量。这种力量很快腐蚀了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发展,把设计转变成了促销工具。由此,设计的“消费”本质便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www.xing528.com)
现代艺术的中心最初是在欧洲大陆,在波洛克时代,热点已移向美国;美国在艺术史上从未扮演过领导者的角色,而20世纪中叶以后,它却居先而行了。这正是一个生态选择的结果:美国建国时期短、移民众多、传统压力小,尤为重要的是,它有第一流的科学技术,有泰然容纳任何事物的气度[6]215。还有十分活跃的、发展快速的经济市场。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便是设计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在通用汽车公司中的一个非常大的贡献是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式,即“有计划的废止制度”(planned obsolescence)。“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建立一种制度,使汽车的式样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3—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地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5]185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性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代替老产品;二是款式性废止,即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到消费者丢弃;三是质量性废止,即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事件后无法再使用。总之,其目的在于以人为的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进消费者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这种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基石。
由此,设计中的“生态”意识问题第一次强烈地酝酿并被表达出来——“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盛行同时也遭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抨击”[5]185。由于有了这个体制,消费者原来具有的勤俭节约的旧习惯逐渐被新型号、新款式的新消费习惯取代,不但造成开支上的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对有限的地球资源的浪费,因此,这种制度被批判为迫使消费者抛弃依然有用的产品、购买他们不需要的新型号产品的消费主义恶劣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影响到了世界各国,直到现在,也无法彻底将厄尔建立的这一体系推翻。“这一体系从汽车设计开始,逐渐影响到其他方面,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5]186
通过上述,我们发现两个问题:第一,设计中对“生态”的反思已经出现,并且一直针对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进行抨击;第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生态”观的出现,并没有阻止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蔓延至全世界,以至今天还在设计市场上长久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