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破传统,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传播对象分析

打破传统,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传播对象分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破了过去科普活动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的方式,将科学共同体、政府、媒体、公众以及非政府组织并列在科学传播主体之中,同时,又都是科学传播的信息的接受者,强调了公众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参与权。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科学传播对象分析来看,究其根本都是要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打破传统,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传播对象分析

科学技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只是少数人的活动,而科学技术活动的目标是将其成果为全社会共同享有,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公众是否应该了解科学技术活动,如何该理解科学技术活动本身,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改善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刘华杰将面向公众科学传播的三阶段[1]:政府立场的科学普及阶段,科学共同体立场的公众理解科学阶段以及公民立场的科学传播阶段,这三个阶段均以面向公众,让参与社会活动的且与科学技术事物相关的所有公众理解科学为其目标,而在当今社会,这几乎涵盖了所有民众。

首先,就我国政府立场的科学普及阶段来看,科普的对象和具体任务在其成立之时就已经以文件的形式确立下来。1958年9月23日,中国科协正式成立,其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密切结合生产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具体任务有6项,其中既有机关单位层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改革,也有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教育工作,同时还囊括了学术语讨论、学术批判和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改革再教育的内容[2]。可以说,中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从起步之处就有明确的政治色彩,属于正统的“官方”组织。

其次,从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的历史考察来看,公众理解科学是一场由科学家或者科学共同体发起的,以宣传和普及运动。其中的公众,以非科学人数为主,主要包括:

①追求个人的满足与财富的私人个体;②作为民主社会成员履行公民职责的个体公民;③从事技术性及半技术性职业的人群,其中大多数职业包含一定的科学内容;④从事中层管理、专职性工作及商务活动的人员;⑤在我们的社会中负责制定大政方针的人们,特别是在工业界和政府担当要职的人员[3]。比较科普对象和公众理解科学中公众的分类不难看出,后者所涉及的范围更广,传播内容更广。(www.xing528.com)

第三,从科学传播的视角来看,与传统的科学普及理论相比,科学传播将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传播渠道以及信息接受者进行了细分。打破了过去科普活动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的方式,将科学共同体、政府、媒体、公众以及非政府组织并列在科学传播主体之中,同时,又都是科学传播的信息的接受者,强调了公众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参与权。

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科学传播对象分析来看,究其根本都是要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而公众的科学素养因其受教育程度、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其中,又以提高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为首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