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漫画》于1930年6月7日,110刊后停刊。在其第110刊上发表声明与《时代画报》合并[23]101。究其原因,主要是几个原因:①《时代画报》提供给了漫画家一个更好的平台。之前在《上海漫画》的漫画家几乎身兼数职,收入不稳定,而《时代画报》受新加坡书商赞助。同时,用林语堂主办的《论语》挣来的钱做周转,发行《时代》[24]40。经济上较宽裕。②在《上海漫画与时代画报合并的缘起》的文章中提到,“因为当今我民族的时势承受上下世界的大关键。我们负起为智识上而服务的使命,更办了《时代画报》以应时代的急需”[12]112。当时的漫画会也确实希望能够在漫画界传递出时代的声音。③据叶浅予的自传,《时代》的出现更多的是书商为了与当时另一本画刊类刊物《良友》在发行上对抗。张光宇等人受书商利诱为了经济利益,拆分了《上海漫画》[25]68-69。实际上,张光宇确实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社会活动家和漫画家。这次刊物的转型,不仅解决了经济上的问题,同时将漫画家的职业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之前的漫画家大多是非职业的,如《上海漫画》期间,很多漫画家其实都是兼职。如叶浅予在《上海漫画》期间就在时装公司做时装设计师[25]66。而在时代图书公司之下,其中很多人都成为职业的漫画家和编辑。同时,《时代画报》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漫画函授部,培养新的漫画创作力量[11]49。
但是在1930~1933年间,《时代》和《良友》上的科学漫画几乎绝迹。《时代》和《良友》为当时两大画报类刊物,但其中漫画量很少。其原因在于:当时的出版业者认为照片是最有说服力的图片表现形式。在这样的思路下,绘画插图随着国内摄影摄像技术的日益成熟,渐渐减少。其中以科学文化作为题材的漫画则更是少得可怜。作为漫画刊物的《时代漫画》及《漫画生活》等刊物则保持了其固有的特点,虽然其中也刊登照片类栏目,但是其中仍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漫画以及科学漫画。科学漫画不仅能表现得很幽默,又可以很讽刺很调侃,很自然地成为从眼球到大脑的理想表征方式,成为争夺公众以至于争夺权力的一种社会意象。
1933~1934年,被称作“杂志年”(the years of magazines)。在当年发行了诸多的杂志,其中漫画刊物20多种[9]90。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1934年时代出版公司出版了《时代漫画》以及《漫画生活》。同时,进入30年代后,漫画队伍开始扩大。漫画家的人数从20年代的十几人发展至1936年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时的近两百人[26]57-59。这一时期的科学漫画,在表达主题上和艺术表现方式上有了很多的“中国”味道,从之前模仿英国的《Punch》等漫画刊物的风格,渐渐变得本土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漫画有刊于《时代漫画》1936年2月20日名为《将来要人汽车装置的透视》的作品,作者为丁深,是以汽车为形去表达当时“要人”的“重要”[27]。漫画中,在一个老上海的汽车里,“要人”坐在车后排的中心,而类似于警察的保镖,则纷纷从车窗和车灯的地方把枪伸出来,以“保护要人”。而另一幅科学漫画作品《长足进展中的科学生活化——物质消灭新论的实施》所想表达的意味也相同,其作者为董汉生[28]。画面中绘制了一辆高速飞驰在北京到上海之间的火车专列,其乘坐专列的“要人”去上海仅仅只为了参加一场舞会。漫画借此表达了科学走入生活,是走入权贵的生活,是为权贵服务的深意。
这两幅漫画都认为科学技术在越来越贴近和进入中国国民生活的时候,首先是给上层阶级带来了好处,而作为底层的人民则仍然与“科学”以及“民主”无缘,科学被权贵滥用了。正如,约瑟夫·C·皮特所言:“很多抨击技术的人是出于反对滥用地方民主决策制度去支持某些技术项目的目的。”[19]150科学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权贵们的玩物,成为权贵的时尚,讽刺了当时“要人”滥用科学技术,公众根本无法享受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在整理出的老上海时期的300余幅科学漫画作品中,此类借科学漫画的形式去讽刺社会问题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漫画数量占到了一半以上。这也反映了当时科学漫画所表达的主题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无法剥离开的。其原因正是科学文化交织在社会问题之中。反观,后期的科学漫画作品,其兴趣点则更多地回归到对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诠释以及对于战争和政治题材的热爱。而老上海时期的科学漫画中所带有的那一股“讽刺和调侃”之风,则慢慢淡去。
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科学社成立于1914年,后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科学》杂志。其《科学画报》也创刊于1933年,王季梁在其创刊词中写道:“中国科学社此次刊发《科学画报》的宗旨,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普通科学知识和新闻传输到民间去。我们希望用简单文字和明白有意义的图画和照片,把科学发明、事实、现象、应用、理论以及于谐谈游戏都介绍给他们。”[29]2事实上,《科学的中国》(也于1933年创刊)和《科学画报》刊刊有科学漫画的身影。如,《科学的中国》第1卷第12期所刊登的《世界最高的温度计》,其中所绘温度计高有20层楼。又如,《科学画报》第1期所刊的《机械牛》,介绍牛为芝加哥世博会的产品,图中的机械牛竟可以产牛奶。《科学画报》第2卷2期刊登的《昆虫式飞机》为一架像昆虫一样扇动翅膀飞行的飞机。科学漫画成为“想象中的科学”最喜爱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了科学漫画可爱的一面。在那个时期,科学发展在经历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和社会上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在大众文本中,而漫画在20世纪30年代也正逢上升期,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报纸期刊市场的扩大造成的插图业界扩展。在当时,照片作为配图的成本是很高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漫画成为报纸期刊主要的插图形式。中国科学界和中国漫画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漫画成为反映当时科学本土化过程中的一面镜子。(www.xing528.com)
科学漫画在老上海时期的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几方面的原因。
①得益于漫画家和漫画团体的发展。科学漫画扎根于漫画界,没有漫画界的兴盛,科学漫画也就无从谈起了。
②中国科学本土化的发展。科学漫画是科学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只有科学本土化进行到一定程度,科学漫画才能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所增加。在1927年至1937年之间,中国近代科研成果及其交流媒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1927年当年,全国专科以上教育院校中,实科(理工科)共毕业756人。而1936年,当年实科生毕业3036人[30]68-69。这种发展不仅仅表现为人数的增加,还包括老师的人数和归国科学家人数增加,政府对于高校的资金投入加大,各大学校所开设科目日益完善。
③社会资本向科学文化产业倾斜。之前的研究大多认为,“杂志年”的出现大多是一种出版界的爆发,或是个人的创业神话。但是本质上是社会资本直接投资了科学文化产业,如新加坡出版业对于张光宇的投资,中国科学社“赞助会员”对于《科学画报》的支持,等等。
直至1937年,随着战争阴云的密布,漫画界诸多刊物纷纷停刊。如,《漫画生活》在1935年关停,其原因在于当局认为其思想倾向有问题。鲁迅称其为“大受压迫的杂志”[23]133-134。《时代漫画》和《中国漫画》于1937年6月停刊。张光宇后办的《上海漫画》和《独立漫画》也于同年停办。但与此同时,于1937年8月14日,“上海救亡协会”成立,同时创办《救亡漫画》。同时组织抗日漫画宣传队走向全国,叶浅予为领队。1938年1月创立《抗战漫画》[11]247-258。科学漫画的主题也从讽刺社会问题,表现科学文化对于大众的影响以及调侃权贵对于科学技术的滥用等,转变成对于抗战的支持和宣传。中国的科学漫画史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