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漫画》中的科学漫画:老上海科学漫画的汇聚期

《上海漫画》中的科学漫画:老上海科学漫画的汇聚期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漫画会的成立,其会刊《上海漫画》在1928年4月出版。其中,含有少量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漫画。在《上海漫画》总共110刊中,与科学有关的漫画大概只有30幅。《上海漫画》中,每期都有1~2幅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漫画作品。《上海漫画》成为其外显,直观地表现当时的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漫画会的成长以及《上海漫画》的发展,科学漫画在那一时期呈现出了汇聚的情况。

随着漫画会的成立,其会刊《上海漫画》在1928年4月出版。发行量每期达到3 000份以上[11]45。其实,在同时期代派的《中国青年》的发行量也不足4 000份[14]24,因而这样的发行量大致算得上是畅销刊物了。《上海漫画》中栏目众多,包括摄影类栏目、散文、名家漫画、广告、连载漫画等。其中名家漫画为主要的漫画栏目,涉及讽刺漫画、肖像漫画、风俗漫画以及新闻漫画。其中,含有少量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漫画。在《上海漫画》总共110刊中,与科学有关的漫画大概只有30幅。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可以从中发现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开始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引发那个时代大众对于科学的思考。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科学题材的漫画占到当时漫画总量不到5%。大量的漫画还是关注旧有习俗和西方新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洋”市场,讽刺政治、风月之事。而在当时,科学和西方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意义,成为西方文化的表征形式。如,鲁少飞在1929年5月4日的《上海漫画》所绘的上海街道题材的漫画,以漫画的形式,用拟人的笔锋,由左及右分别刻画了高楼、汽车、电车、电影院与舞场[15]。该漫画将高楼大厦、汽车、电车等物比做“猛兽”,强调了这些引入的“洋玩意儿”,无论是汽车和舞厅产生出的噪音,还是高楼大厦造成的坠楼,对于普通中国老百姓而言无疑就是猛兽。用科学技术物作为隐喻对象来表现社会问题的科学漫画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如,1928年6月2日的《上海漫画》中张光宇所绘的漫画作品《市》,张光宇通过漫画的夸张表现了城市中灯光和音响的那种嘈杂[16]。又如,1927年12月1日,黄文农所绘的《上海的原动力》,其中用了齿轮的意象表现了鸦片是推动上海发展的原动力[17]。黄文农在12月15日刊所绘的《当心树梢头》,其漫画正是绘制了一架低飞的飞机来讽刺当时外资侵入的社会问题[18]。从观念上及对社会的影响的更深层次上来讲,对这些当时的新新事物——技术物的漫画式刻画,对公众理解现代化和西方社会造成了直观的影响。

科学漫画中这种对于技术物隐喻的利用,反映了当时国人对现有生活状态被科学与西方入侵的一种担忧和思考。科学漫画通过技术物对于生活的精神状态和物质状态发出诘问。事实上,这也是一种人们面对具有深远影响的潜在未知事物的恐惧,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本能反应[19]147。通过这类科学漫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文化对于科学技术本土化过程的回应。但是,这种对于新技术和新科学的担忧和思考与我们现在对科学技术的反思是截然不同的。当时中国科学漫画所表现出的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实际上是对当时文化生产场域的思考。帕诺夫斯基就认为,一件艺术品能够明显地展示出“一个民族、一段时期、一个阶级、一种宗教或者哲学说服力的基本态度”[20]76。正如伽里森的“交易区”理论所认为的,两种亚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文化物质属性[21]79-80,这种对于科学文化的思考是不同文化出现混杂情况下产生的表现,而科学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在科学漫画这个媒介中的文化遭遇正是我们所关心的。

当时的科学漫画,在面对“科学”时,其态度也是不留情面的。《上海漫画》中,每期都有1~2幅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漫画作品。其中大多是对当时的科学体制以及作为西方文化代表的科学文化一种从漫画角度进行的探究,这种艺术上的思考,因为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当时处于中国科学技术本土化过程中的刚起步阶段,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也受到民粹主义者对于民主与科学不分割似的宣传的影响,民粹主义者认为科学精神可以带给国家和民族以新的面貌;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科学技术与外国资本侵略密不可分。此时刚成立的漫画会也带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对科学漫画的定位则更多的是着眼于从外部反思科学。民粹主义者期待科学能在国内吸引更多公众的注意,从而可以推动国家民主的进步。例如,张光宇在《上海漫画》第32期中的一幅漫画作品,刊于1928年11月24日,题名为《机械的运动》[22]。画中表现的是四个机械的人头互相卡住前一个的喉咙,像齿轮一样旋转。反映了机器作为资本的帮凶欺压了民众,使得民众成为失去个体创造力的工厂零件。这种讽刺“科学”的漫画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问题,而这种问题自然而然地通过艺术的塑造被表征了出来。《上海漫画》成为其外显,直观地表现当时的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视觉的自我投射,我们甚至会为当时受到欺压的公众感到伤心和不悦。将这种视觉表现方式作为一种图像主义(graphism)来检视的话,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漫画用图像的方式汇聚了科学文化、新兴技术物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和更深层次的嵌入文化。(www.xing528.com)

随着中国漫画会的成长以及《上海漫画》的发展,科学漫画在那一时期呈现出了汇聚的情况。这种情况体现在:①漫画创作者人数的增加和创作的联合;②中国漫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反映西方科学和中国科学本土化的漫画开始受到青睐;③漫画期刊从简单地模仿西方漫画杂志,发展出自己的漫画刊物类型,同时其作品向社会问题汇聚。当然这里也包括反映科学和公众关系的题材。无论是漫画作者、表现形式,还是刊物的情况,1928~1933年期间,上海漫画经历其汇聚期,而在其后的几年中,其漫画家的地位和组织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从而迎来了漫画史上的“杂志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