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巴达克起义与恺撒独裁:世界古代史全解析

斯巴达克起义与恺撒独裁:世界古代史全解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巴达克在他的伙伴克里克斯的帮助下,组织一支起义队伍,四出袭击附近奴隶主的农庄。但是,斯巴达克在这关键时刻表现了最大的智慧和英勇。当斯巴达克率领队伍回军南下的时候,罗马的奴隶主们非常惊慌,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在一个风暴的冬夜,斯巴达克率领的起义军突破了克拉苏的防线,计划由东岸渡海,去巴尔干半岛。斯巴达克率领起义军继续战斗。斯巴达克率领全军冲入敌人阵地。斯巴达克起义给罗马奴隶主阶级以严重打击。

斯巴达克起义与恺撒独裁:世界古代史全解析

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过去在一次反对罗马统治的斗争中,被俘虏卖为奴隶。他的智慧、勇敢和体力都很突出,被送到罗马南部加普亚城的一个角斗士训练所里。这里有很多角斗士带着脚镣接受训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监视。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和在监狱里一样。这种悲惨的暗无天日的生活,以及供罗马奴隶主娱乐而死在剧场上的前途,迫使角斗士奴隶比其他奴隶更迫切地想从奴隶地位解放出来。斯巴达克意识到同伴们的这种愿望,就出谋划策,并号召说:宁可为自由而战死,决不供观众(指奴隶主)娱乐,只有进行反抗斗争才能摆脱这种悲惨命运。[19]在他的组织下,七十多名角斗士团结起来,拿起武器起义。他们走上维苏威山,[20]在山上建立了坚固的营地。斯巴达克在他的伙伴克里克斯的帮助下,组织一支起义队伍,四出袭击附近奴隶主的农庄。附近的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投奔起义队伍。起义队伍迅速地增到一万多人。这时起义队伍使整个坎佩尼亚地区处在动荡之中。罗马政府派遣大量军队进攻起义军,企图把起义者包围在维苏威山上,想用饥饿迫使起义者投降。但是,斯巴达克在这关键时刻表现了最大的智慧和英勇。起义军照他的命令攀着用葡萄藤编成的绳索,沿着没有罗马军队守防的峭壁那面爬下,迂回到罗马军队的后方,出其不意地击溃了罗马的军队,并夺了他们营垒和许多武器。这次胜利以后,起义军的声势更加壮大。公元前72年秋,罗马政府派遣两个军团进攻起义者,又被起义军击溃。这时南意大利的大部地区都被起义军所占领。起义队伍已扩大到七万人。

取得这些胜利以后,起义者感到奴隶主的罗马还很强,在起义地区建立稳定的政权比较困难。因为起义是发生在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心脏地区,当时还没有彻底粉碎罗马的军事力量。针对这种形势,斯巴达克就率领起义军采取不断进攻的策略,以武装进攻方式,消耗罗马的军事力量,争取更多的群众参加起义。起义军多次击败罗马的军队,开始向北意大利进军。在波河流域,起义军打败山南高卢总督的罗马军队。这时起义军已达到十二万人。整个意大利从南到北都燃起了起义的烽火,起义军受胜利的鼓舞,要求斯巴达克率领他们向罗马进军。

当斯巴达克率领队伍回军南下的时候,罗马的奴隶主们非常惊慌,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在这种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元老院免去两个执政官对军队的统帅权,准备选任一名大法官出来和起义军作战。当选举时,那些元老贵族一反过去你争我夺,贿选收买的丑态, “谁也不提自己为候选人”。[21]一筹莫展的元老院经过百般周折,最后派遣大奴隶主克拉苏担任作战统帅。这个出身于豪门的高利贷者和投机商人企图通过镇压起义军,作为升官的政治阶梯。他在任统帅后,急忙地用军队封锁了通向罗马的道路,企图在匹塞浓包围并一举消灭起义军,但克拉苏的军队连吃败仗。迫于这种情况,元老院不得不把马其顿总督马可·卢库斯的军队和尚在西班牙的庞培军队调回来应援。[22]这时, “斯巴达克改变了他进攻罗马的计划。他认为他还没有准备好作这样的战斗,他的全部军队还没有适当地武装起来”。[23]因此,斯巴达克率领起义队伍迎着罗马军队继续向南进军,在一次交锋中,斯巴达克把克拉苏的军队又打败了。他决定派一部分队伍去西西里,在那里发动西西里奴隶起义。当斯巴达克率领起义军到意大利半岛南端的时候,渡海计划并没实现,因为同意供给他们渡海去西西里的船只的海盗们没有履行诺言。当时海上有大风暴,他们自己制造木筏渡海也没成功。这时,克拉苏率领的军队从北方赶来。克拉苏决定把起义军封锁在意大利半岛的南端,并挖掘沟壕,筑起工事,切断了起义军的回路。但这些还阻止不了斯巴达克。在一个风暴的冬夜,斯巴达克率领的起义军突破了克拉苏的防线,计划由东岸渡海,去巴尔干半岛。因此,他率领起义军向东进军。这时起义队伍内部出现意见分歧。一部分起义者脱离了斯巴达克队伍,被克拉苏消灭。斯巴达克率领起义军继续战斗。公元前71年春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和罗马军队发生了决定性的会战。斯巴达克率领全军冲入敌人阵地。他要在战斗中亲手刺杀罗马最高司令官克拉苏,但是没找到,在杀死两个罗马军官后,不幸壮烈牺牲。[24]罗马对起义者进行残酷的屠杀,但余下的起义军仍在南意山区坚持十几年的斗争。由于当时罗马还很强盛,也由于起义者内部出现意见分歧,[25]结果起义失败。

斯巴达克起义给罗马奴隶主阶级以严重打击。起义军在意大利半岛上辗转征战,到处解放奴隶,摧毁奴隶主农庄,打击了奴隶制经济。这次奴隶起义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都代表了罗马奴隶起义的最高水平。起义军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在古代历史上树立了一个人民领袖的英雄形象。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这位杰出的领袖和他领导的起义斗争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称赞他:“具有高贵的品格,为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的代表。”[26]列宁说:“斯巴达克是大约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杰出的英雄。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帝国,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27]

斯巴达克起义对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冲击和对整个罗马历史发展的推动都是异常深刻的。它不仅引起奴隶制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也促使奴隶主迅速地走向新的统治形式。起义大军在整个意大利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对意大利各地的奴隶制经济给予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奴隶制大农庄占优势的南意大利奴隶制经济遭到的打击更为严重。在斯巴达克起义以后,奴隶主被迫对剥削奴隶和经营地产的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开始改变控制奴隶的方法,防止奴隶起义。奴隶主尽量收买不同种族的奴隶,避免把同族奴隶集中起来,提防他们联合起义。当时奴隶主作家瓦罗曾建议不要“用太多同族的奴隶,因为这是家内祸患的根源”[28]。同时出现了“特许析产”(Peculium)的剥削方法,奴隶主交给奴隶一定资金或一块土地和工具,让奴隶自己经营而交纳定额租金。瓦罗在论述怎样组织奴隶经营地产才能提高收入时写道:“工头们,庄头和监工,应该用奖赏使奴隶更加殷勤地劳动,而且必须注意让他们有一份‘特许析产’,并且使他们能从奴隶伙伴中得到配偶,生育子女,这样方法可以使他们更加安心,进而把他们牢固地束缚在这块土地上。”②特许析产在法律上仍属主人所有,并且随时可以被主人收回。马克思曾经指出:“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29]但, “特许析产”对于奴隶也具有一定的利益,因为这使奴隶自己经营,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较为关心生产,而且个人可以有积蓄,以便从主人那里赎身之后,转为释放奴隶。

大约在斯巴达克起义后不久出现了“科洛尼”。[30]这个时代的碑志中,已出现“科洛尼”这个名词。在恺撒的著作里,[31]曾出现奴隶、被释奴隶和科洛尼并列的情形。在斯巴达克起义后,奴隶主为了改变对农庄的经营方法,保证收入,除把财产交给奴隶使用外,也把农庄土地分成许多小块租给“科洛尼”。

奴隶大起义对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它不仅引起了奴隶主经济方面的严重变化,而且对罗马奴隶制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斯巴达克起义使城邦共和制度的软弱无能完全暴露,促使民主派和元老贵族派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最后终于促使共和制度解体。

前三头政治同盟与恺撒帝国的建立 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罗马派苏拉等率军侵略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恺撒又征服高卢,罗马国外领地不断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国外领地(实际就是殖民地)的面积已经超过了意大利本土面积的五倍。然而,统治这个地中海地区的大帝国,它的政治制度却还是成立在几个世纪以前的城邦共和制度,而共和国的政权一直被罗马一小撮元老贵族所把持。随着罗马变成地中海区域的奴隶制霸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城邦共和国已经不能适应罗马奴隶主和意大利奴隶主阶级加强统治的需要。共和国的经济基础(小所有制)长期遭到破坏,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与此同时,骑士阶层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日益强大起来。广大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了争取经济和政治权力遂和骑士联合起来,反对元老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和对公有地的霸占。对共和末期所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他们都是采取和元老贵族对抗的立场。元老贵族竭力提高元老院的作用,他们却主张削弱元老院的权力;元老贵族要发展奴隶制大地产,他们却主张分配土地,取消债务;元老贵族对罗马以外的地区(殖民地)实行掠夺式的统治,他们却主张建立比较合理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些都关系到当时罗马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缓和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罗马奴隶主专政就不能巩固。

斯巴达克起义之后,罗马奴隶主内部两派力量的对比是苏拉派元老贵族势力走向土崩瓦解,骑士民主派开始壮大。在这种形势下,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的克拉苏和庞培,虽然都是苏拉派,但是他们看风使舵,也都转到骑士民主派这方面来。对苏拉建立的那些反动制度,迫于形势,他们也表示不满。公元前70年,在骑士民主派的支持下,他们当了执政宫。在他们担任执政官的那年,应骑士民主派的要求,颁布恢复苏拉以前的制度和法令:恢复了公民会议和保民官的原有权力;清除元老院中的苏拉派,并且把元老独占的法庭审判会改由元老、骑士和中等奴隶主平均人数组成。这些变化,虽不能说是根本性改革,却充分说明在斯巴达克起义冲击后,元老贵族势力大大削弱。苏拉以前制度的恢复给庞培造成很大影响,使他以后获得许多重要使命。公元前67年,不顾元老贵族的反对,在骑士民主派的支持下,庞培被任命去地中海进行肃清海盗的活动,地中海上的海盗截击运往意大利的粮食,并经常劫掠意大利沿海地区。庞培率领军队三个月时间扑灭了地中海上的海盗,维护了和骑士利益密切相关的海上运输。这时,在小亚细亚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还在继续进行着,保民官建议授予庞培镇压小亚细亚起义的统帅权和统治东方各行省的无限权力。元老贵族派反对把这些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由于骑士民主派坚持斗争,这个法案终于通过。公元前66年春,庞培被任命为镇压东方起义的统帅。小亚细亚的本都人民从公元前74年掀起的反抗罗马斗争,直到公元前63年才被庞培所率领的侵略军镇压下去。之后罗马在小亚细亚地区建立一个新的行省(本都和比提尼亚行省)。接着庞培又率领军队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进行侵略,把叙利亚王国的残余领土并入罗马,建立叙利亚省。庞培在东方的侵略,使罗马在东方掠夺许多新土地,并把行省税收交给骑士承包。这时,庞培已成为罗马最有势力的人物。

与此同时,骑士民主派又出现了一个新首领名叫恺撒(公元前101—44年)。他出身于破落贵族。在苏拉独裁时期,他曾受过元老贵族的迫害。苏拉死后,他曾和元老贵族派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控诉元老贵族总督在行省的横征暴敛,鼓励波河北岸人民争取公民权的斗争。反对元老贵族派的活动,使他在广大平民群众中获得很高的威望。通过各种复杂的斗争,公元前60年,他和庞培、克拉苏结成同盟,历史上习称这个同盟为“三头同盟”。根据三人的约定,恺撒担任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恺撒在担任执政官期间,不顾元老贵族的反对,批准庞培在东方的措施的法案,提出了土地法,使两万退伍老兵和贫穷公民分得了份地,又通过一些有利于骑士和平民的法案。 同时,他的拥护者保民官瓦提尼乌斯通过公民会议,决定恺撒执政官任满之后,出任高卢总督,任期五年。[32]从此, “三头同盟”控制了罗马的政治。

高卢人即凯尔特人,最初住在欧洲中部,后来沿莱茵河向西迁移,定居在大约相当现代法国、比利时、部分荷兰和大部分瑞士等地。后来分成许多支族向各地移动:一支渡海到不列颠;一支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一支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波河流域。到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对定居在阿尔卑斯山以南的高卢人发动进攻,结果罗马占领了山南高卢,并建立了山南高卢行省。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占领了纳尔旁高卢(在今法国南部)。此外,全部高卢还有大部分地区不在罗马统治之下,公元前58年,恺撒到高卢以后,他率领军队经过三年多的掠夺战争,不但占领了高卢的大部领土并把罗马西北边境扩展到莱茵河岸。[33]

恺撒在高卢进行掠夺战争期间,罗马的元老贵族派和骑士民主派之间曾进行激烈的斗争。同时,庞培和克拉苏也想谋取行省指挥官职位。恺撒唯恐“三头同盟”力量削弱,遂在公元前56年和庞培、克拉苏在路卡城(在伊达拉里亚和利吉里亚交界处)会晤。除庞培和克拉苏前来外,许多元老和行政长官也参加了这个聚会。实际上,三头已经变成不公开的罗马政府,在三头的压力下,会议决定:公元前54年底恺撒的高卢总督任期期满之后,再续任五年;庞培和克拉苏任下年(公元前55年)的执政官,他们在执政官任满以后,庞培出任西班牙总督,克拉苏出任叙利亚总督,任期皆为五年。当时尽管有反对派的反对,路卡会议的决定终于在公民会议上通过了。公元前55年底,克拉苏去东方任叙利亚总督。公元前53年,在对安息战争中被打死。公元前55年,庞培执政官任满后,并未离开罗马,只派他的副将去西班牙。公元前56年,恺撒在高卢继续进攻高卢境内的高卢人和日耳曼部落。公元前55和54年,恺撒曾两次率军侵入不列颠。[34]这时高卢爆发起义,给罗马侵略者以严重打击。但由于缺乏严密组织,起义终被恺撒压服。

恺撒在高卢总督期间,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掌握了外省的军政实权,这就具备了和元老贵族派进行武力决战的雄厚实力。但是,自从克拉苏死后,所谓“三头政治同盟”变成庞培和恺撒并立的局面。为了战胜恺撒,庞培和元老院便结成了同盟。公元前52年,两派斗争异常激烈。当罗马元老贵族派和骑士民主派发生武装冲突时,元老院利用这种形势,以非法手段任命庞培为唯一的执政官,实际就是独裁者。

恺撒在高卢总督任期结束(公元前49年3月)以后,打算竞选公元前48年度的执政官。公元前50年,元老贵族派和骑士民主派围绕着恺撒在未解散军队以前,他是否应该亲自到罗马来竞选执政官问题曾发生了激烈斗争。庞培和他的追随者用威胁手段迫使元老院,命令恺撒把行省交给指定的继承人并解散军队,否则以罗马的“公敌”论罪。[35]拥护恺撒的两位保民官提出异议,因而被赶出元老院。恺撒坚持斗争,决定废除共和制,遂以“保卫人民夙有的权利”和“为解放自己和罗马人民免于一小撮寡头的压迫”[36]的名义,于公元前49年1月率领军队渡过卢比康河,进攻罗马。对这样坚决的行动,元老贵族和庞培是没有预料到的。庞培遂宣布放弃罗马城,命令罗马政府、元老院以及“一切爱祖国与自由而不要暴君虐政的人”[37]都跟他逃走。但当时跟庞培逃走的只是两个执政官和一部分元老贵族,因为罗马和意大利的广大城市平民、骑士和一部分贵族都是支持恺撒的。因此,恺撒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率领军队占领了罗马,取得了政权。之后恺撒随即进军西班牙,迫使庞培在那里的军队投降。公元前49年冬,恺撒回到罗马,被宣布为“独裁者”,不久之后,他卸任了非常权力,而当选为公元前48年的执政官。意大利巩固之后,恺撒便率领军队去东方,进攻在希腊的庞培军队。公元前48年夏天,恺撒最后在希腊的法塞拉斯(在帖撒利亚)击溃了庞培的军队。庞培逃到埃及被杀死。[38]恺撒去埃及追击庞培时,埃及正发生托勒密王朝争夺王权的斗争,恺撒干预埃及内政,把对他倾心依附的王后克利奥帕特拉扶上王位。公元前47年,恺撒离开埃及,到叙利亚、小亚细亚和非洲击溃了庞培派的势力。公元前45年9月,最后又把庞培在西班牙的残余势力消灭了。至此,全部罗马属土都归于恺撒的统治。

恺撒击溃庞培以后,被宣布为终身的独裁者,获得了无限期的统治权力。[39]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专政,恺撒采取军事独裁的统治形式。名义上,共和制度在罗马还保存着:公民会议依然存在,元老院也保留,官职每年照样选举,但实际上这是个军事帝国,通称恺撒帝国。恺撒针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方面问题,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改革元老院,对元老院进行清除,把一些非元老贵族出身的奴隶主(有的是军人出身,有的是来自意大利和各行省的中小奴隶主)选进元老院,把元老数目增加到九百人。经过这样的改革,元老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再是一个狭隘的、仅仅代表罗马一小撮贵族奴隶主专政机构。不论从地域或社会阶层来看,它代表范围都比以前广泛。其次,扩大公民权,把公民权扩大到一些行省:他使山南高卢和西班牙许多城市先后取得了罗马的公民权。这就扩大了统治基础和加强了对行省的统治。第三,改进行省的管理,使各地自治城市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第四,实行早在盖约·格拉古时期所拟定的在各行省广泛殖民的计划,使八万退伍的老兵、被释奴隶和贫苦公民在各行省分得了份地,并把殖民地提升为自治城市。[40]这些殖民地成为罗马政权的可靠支持者。第五,为了减少失业人数,命令大农庄主的大牧场里,至少要雇用三分之一的自由农民。第六,改善税收制度,规定国家征收直接税,只有间接税仍然采用包税制。第七,针对共和末期罗马总督、法官贪污、勒索的变本加厉,恺撒颁布新法律,严惩有贪污勒索的总督。第八,为了便于对罗马全部领土实行统治,恺撒采用一种新的单一的金币制,并改进了历法。此外,恺撒还计划挖通科林斯地峡,清除奥斯提亚沿海所有防碍航行的暗礁和浅滩,同时建立港口和船坞,使奥斯提亚变成罗马的庇里犹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他还计划排干波门久姆和赛几亚沼泽,这样可以得到可供几万人耕种的土地。

恺撒的这些改革不仅适应罗马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罗马以外各地的经济发展;不仅代表了罗马的奴隶主,也代表了各行省和各地方城市奴隶主的利益。经过恺撒的改革,由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的狭隘城邦共和国被基础比较广泛的恺撒帝国所代替。[41]恺撒公然宣称:“共和国徒有虚名,既无内容,又无形式。苏拉放弃独裁统治,真是一个政治上的孺子。”[42]恺撒的独裁和苏拉的独裁形同而实异,苏拉独裁是为了维护共和国元老院的一小撮元老贵族的统治,恺撒的独裁则是废除共和制。恺撒的独裁统治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不满,他们维护共和制度,始终反对恺撒。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布鲁图和喀西约为首的共和主义集团,在元老院议事厅刺杀了这位古代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恺撒。[43]

恺撒独裁的出现是罗马共和末期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阶级斗争激化的产物。共和主义者虽然刺杀了恺撒,但并不能挽救共和制度。后来又一个新的军事独裁——后三头政治同盟应运而生。

后三头政治同盟与共和国的倾覆 恺撒的被刺并未导致共和国的复兴,因为元老院中的贵族派在罗马的势力已相当衰弱。共和主义的维护者见形势不利,遂放弃罗马,逃往东方。于是在罗马城就开始了当年执政官安敦尼(恺撒的部将)和西塞禄所领导的元老派之间的斗争。当两派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罗马又出现一个新的政治人物,名叫屋大维(恺撒的甥孙)。他借恺撒老兵和平民的支持,以及西塞禄的力量进入元老院。之后,他又依靠元老院和恺撒的老兵的拥护,成为安敦尼的竞争者。

公元前43年4月,屋大维以代大法官的身分和两位执政官一道率军去北意大利进攻安敦尼,战于穆提那;两位执政官战死,安敦尼军队被打败。穆提那战争胜利后,元老院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对屋大维采取轻蔑和敌视态度。屠大维的士兵坚决要求他和安敦尼和解。当时屋大维也意识到只靠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取得政权。公元前43年秋,他与安敦尼、雷比达(恺撒的骑兵长官)结成同盟,即所谓“后三头政治同盟”。它和“前三头政治同盟”不同在于前者是秘密的,后者则获得公民会议的承认。公民会议被迫授予他们统治国家五年(即到公元前37年1月1日)的全权。[44]“后三头”获得全权以后,便在罗马大肆搜杀政敌,并没收其财产,结果杀了三百个元老和二千个骑士。[45]这时,布鲁图和喀西约同他们的一部分余党已逃到希腊,企图在那里为共和制度作垂死挣扎。公元前42年,他们被安敦尼和屋大维的军队在马其顿的腓力堡附近击溃。布鲁图和喀西约相继自杀,残军投降屋大维和安敦尼军。腓力堡战役及最后的共和主义者之死,就是共和主义最后的灭亡。[46]这时三头不但在罗马国家西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且成了富庶的东方的主人。公元前42年夏,三头划分了军队势力范围。安敦尼统治罗马的东方行省并负责对安息的战争;屋大维统治意大利、高卢和西班牙;雷比达则统治非洲北部。

屋大维回到意大利以后,在意大利没收了一些土地,分给三头的士兵。此外,他还屠杀一些贵族代表。这些活动,在意大利居民中引起极端的不满。长期在西班牙活动,后来控制了西西里的绥克斯都·庞培(庞培的儿子)遂乘机联合对屋大维不满的人,并吸收海盗和奴隶,向意大利进攻。绥克斯都·庞培势力的强大和三头统治渐趋动摇,迫使屋大维与安敦尼和绥克斯都·庞培暂时妥协。屋大维和安敦尼承认绥克斯都·庞培在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的统治权,绥克斯都·庞培保证不再接受自由民和逃亡奴隶。同时,意大利的奴隶主逐渐感到自己的奴隶向西西里逃亡的威胁,又趋向于三头;屋大维利用奴隶主这种恐惧心理,在重新巩固自己的统治后,便向绥克斯都·庞培进攻。公元前36年,屋大维借雷比达的援助,消灭了绥克斯都·庞培的势力。之后就剥夺了雷比达的军权而授与他大教长的职位。此外,屋大维把俘获的逃亡奴隶交还他们的主人,把无人认领的逃亡奴隶均处死刑。元老院感激屋大维,决定在广场上为他建立黄金雕像,并授予他终身保民官的权利。[47]

当屋大维在罗马巩固自己统治的时候,安敦尼在共和国的东方也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公元前37年,安敦尼与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结了婚,并宣称把罗马东方领土的一部分(阿尔明尼亚、西里西亚和叙利亚等地)赠给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子女。公元前36年,安敦尼发动对安息的战争又遭失败。这些事件激起罗马奴隶主对安敦尼的不满。屋大维利用这个机会攻击安敦尼。公民会议和元老院则宣布安敦尼为“祖国之敌”,并向埃及宣战。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率军和安敦尼、克里奥帕特拉在希腊西海岸的亚克兴会战。[48]当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克里奥帕特拉认为安敦尼已无胜利希望,遂率领自己的军队逃回埃及。安敦尼也尾随逃往埃及。失去统帅的安敦尼军队投降了屋大维。公元前30年,屋大维使小亚细亚、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都复归于罗马,并侵占了埃及。安敦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均自杀。[49]

安敦尼死后,屋大维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罗马遂由集体的军事专政变成了屋大维个人的军事独裁。从格拉古兄弟、秦那、恺撒等领导的民主运动以来,延续一百多年的罗马共和国内部斗争(民主派同元老贵族派之间的斗争),暂时地潜伏下去。从此,罗马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罗马奴隶制帝国时期。

[1]狄奥多拉:《历史从书》(Diodorus.The Historical Library)第3卷。第12—13节。

[2]狄奥多拉:《历史丛书》第35卷,残篇。

[3]狄奥多拉:《历史丛书》第34—35卷,残篇。

[4]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55页。

[5] 普鲁塔克:《提比略·格拉古传》第8章。

[6] 阿庇安:《内战史》第1 卷,第11节。

[7] 按人口调查,公元前164年应服兵役公民为337,452人;159年为328,316人;147年为322,000人;136年为317,933人,形势每况日下。引自马什金;《古代罗马史》,(俄文版)第193页。

[8]普鲁塔克:《提比略·格拉古传》第9章。

[9]普鲁塔克:《盖约·格拉古传》第5章。

[10]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22节;普鲁塔克:《盖约·格拉古传》,第5章,则认为于300元老之外再加300骑士。

[11]普鲁塔克:《盖约·格拉古传》第5章。

[12]大概是公元前111年托利乌斯土地法(Lex Thoria)

[13] 关于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的主要材料,见狄奥多拉,第36卷,残篇。

[14] 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35—37节。(www.xing528.com)

[15] 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38—39节。

[16]阿庇安:《罗马史》第12卷,第1—23节。

[17]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59节。

[18]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95节。

[19]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116节。

[20]维苏威山在坎佩尼亚境内。

[21]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118节。

[22]普鲁塔克:《庞培传》第20章。

[23]阿庇安:《内战史》第1卷,第117节。

[24]普鲁塔克:《克拉苏传》第11章。

[25]萨路斯提乌斯:《历史》第3卷,残篇96、98,载《古代史通报》1950,第1期,第302—303页。

[26]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861年2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59页。

[27]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50—51页。

[28]瓦罗:《论农业》第1卷,第17章。

[2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8页。

[30]科洛尼(Coloпi)本指自耕农民或移民地的居民。

[31]恺撒:《内战记事》第1卷,第34章。

[32]阿庇安:《内战史》第2卷,第10—13章。

[33]恺撒:《高卢战记》7卷,大体上是一卷记载一年的事,第8卷由其幕僚补作。

[34]恺撒:《高卢战记》第4卷,第20—38章;第5卷,第1—23章。

[35] 阿庇安:《内战史》第2卷,第32—33节。

[36] 恺撒:《内战纪事》1、22。

[37] 普鲁塔克:《恺撒传》,第33章。

[38] 阿庇安:《内战史》,第2卷第83—86节。

[39]阿庇安:《内战史》,第2卷,第106节。

[40]斯韦东尼阿斯:《恺撒传》第42章。

[41] 经过改革的国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软弱无力的罗马共和国,它已是一个新中央集权的军事独裁国家。

[42] 斯韦东尼阿斯:《恺撒传》第17章。

[43] 塔克:《恺撒传》, 第66章;阿庇安:《内战史》第2卷 第117普鲁节。

[44] 阿庇安:《内战史》第4 卷,第7节。

[45] 阿庇安:《内战史》第4卷,第5节。

[46] 塔西佗认为布鲁图和喀西约之死,只是“共和国已丧失了武装力量”。塔西佗:《编年史》第1卷,第2章。

[47] 阿庇安:《内战史》第5卷,第130—132节。

[48]斯韦东尼阿斯:《奥古斯都传》第17章。

[49]普鲁塔克:《安敦尼传》第76章;斯韦东尼阿斯《奥古斯都传》第17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