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纪中期的迦太基 罗马把意大利征服以后,西部地中海地区的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这个时期以前,这个地区的伊达拉里亚人、萨莫奈人和希腊人的势力都很强。但是罗马通过一百多年的侵略战争,把伊达拉里亚、萨莫奈和希腊城市全都征服,剩下来的只有隔海相对的西部地中海霸国迦太基。在对希腊移民城市的战争中,迦太基和罗马曾经是协力作战的盟邦。当时,迦太基人设想只要打败希腊人,就可以占有西西里,并认为以农业立国的罗马不会在海上和它争夺海外利益,意大利半岛可以满足罗马的要求。然而侵略成性的罗马统治者,侵占土地和掠夺奴隶的胃口越来越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商业奴隶主,也追求向海外扩张。这样,罗马就把侵略矛头指向富饶的西西里。但当时西西里已在迦太基控制之下。这样,两国对外侵略掠夺政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们必然成为互不相容的敌人。
迦太基位于现在北非突尼斯的东北部。最早它是由腓尼基的推罗建立的移民地,是当时东部地中海和西部地中海海上交通的枢纽。公元前7世纪以后,腓尼基的海外商业受希腊的排挤,而削弱了它在西部地中海上的势力。在这种形势下,迦太基就占领了腓尼基在西部地中海的移民地,逐渐强盛起来。当希腊各城邦向西部地中海移民时,迦太基已成为它的敌手。从公元前3世纪初,迦太基领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地区、西班牙南部、科西嘉、撒丁尼亚和西西里的大部地区以及西部地中海的一些岛屿。到公元前3世纪中期,迦太基已成为西部地中海的一霸。在迦太基的经济中,不仅中介贸易发达,农业也较繁荣。
迦太基是奴隶主寡头共和国,每年选举两个国王管理行政和军事。由三百人组成的元老院控制立法权。公民大会虽然存在,但在政治上不起什么作用。迦太基有比较强的陆军和海军。军队是由雇佣兵和从附属各部落中征来的士兵组成。这时迦太基的社会矛盾相当尖锐。迦太基的奴隶、从属部落、雇佣兵经常爆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还存在着互相敌视的两派,即经营奴隶制大农场的奴隶主和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业奴隶主。农业奴隶主主张在非洲进行土地扩张,商业奴隶主则要求在海上推行广泛的侵略政策。迦太基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在它以后同罗马的长期战争中完全暴露出来。
第一次布匿战争 罗马变成西部地中海的霸国以后,它与北非的迦太基发生利害冲突,形成两霸争夺的对立局面。从公元前264年到146年,罗马和迦太基曾进行三次战争,延续一百一十多年。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而迦太基是腓尼基人的移民地,因此称这次战争为“布匿战争”。公元前289年,叙拉古从南意大利和坎佩尼亚招募的雇佣兵背叛了叙拉古占领了叙拉古东北的一个城市麦山那。公元前265年,叙拉古的统帅海伦进攻麦山那。当时麦山那的雇佣兵形成两派,分别向罗马和迦太基求援。当罗马和迦太基军队开到西西里后,就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241年)。战争开始后,罗马军队在麦山那把迦太基军队战败了。叙拉古等一些希腊城市都转到罗马方面。公元前262年,罗马又攻下了西西里的一个大城市阿格里根特。罗马海军不如迦太基,但在战争过程中,罗马迅速把海军建立起来。公元前260年,经过几次战斗,罗马海军终于在密列海角附近(在西西里北岸)打败了迦太基舰队。公元前256年,罗马军队渡过地中海,在迦太基附近登陆,进行掠夺,把两万多居民掠回罗马充当奴隶。但是,作为这支罗马远征军队的主要部分农民兵,反对长期在外作战,罗马政府被迫只留下一小部分驻扎非洲,后被迦太基歼灭。公元前241年,罗马舰队在西西里西海岸附近埃加特群岛打败了迦太基舰队。迦太基无力再战,被迫求和。和约规定:迦太基将西西里及附近小岛让与罗马,从此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第一个行省。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以后,罗马奴隶主并没停止对外扩张。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把科西嘉、撒丁尼亚、波河流域,以及隔着亚得里亚海的伊利里亚和希腊西岸都控制在它们的势力之下。战后的迦太基也并未甘心失败。它把持续三年(公元前241—238年)的雇佣兵起义镇压下去以后,于公元前237年侵入西班牙,准备反击罗马。迦太基对居住在西班牙的伊伯利亚诸部落进行九年的掠夺,终于把西班牙的东南部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罗马对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活动深感不安,但罗马此时正与高卢人作战,无力出兵。公元前226年,罗马遂与迦太基统帅哈士杜鲁巴达成协约。根据协约,迦太基不得渡过埃布罗河以北,罗马不得干涉埃布罗河以南西班牙的事务。位于埃布罗河以南的西班牙城萨贡图姆为了抵抗迦太基的侵略,曾向罗马请求援助,要求加入罗马同盟。当时罗马企图在埃布罗河南岸建立自己的基地,于公元前221年竟破坏了以前和迦太基达成的协约,答应了萨贡图姆的要求。迦太基统帅汉尼拔遂率领军队围攻萨贡图姆。(www.xing528.com)
第二次布匿战争 当汉尼拔进攻萨贡图姆时,罗马曾派使团会见汉尼拔,警告汉尼拔不要进攻萨贡图姆。但汉尼拔无视罗马的警告,于公元前219年率军围攻萨贡图姆,并把萨贡图姆攻下。这样,由于萨贡图姆事件,又爆发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
战争开始后,罗马计划派遣军队进攻北非和西班牙。汉尼拔出其不意,于公元前218年春,率领一支军队从西班牙出发,越过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本土。公元前217年,罗马军队在特拉西美诺湖附近遭到汉尼拔军队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罗马的执政官弗拉米尼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在特拉西美诺湖遭到失败的消息传到罗马后,罗马奴隶主贵族异常惶恐。元老院宣布紧急状态。大奴隶主贵族费边被任命为独裁者。费边企图用回避大决战的办法,消耗敌人的力量。这个战略的后果使战争在意大利境内长期拖延,农村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奴隶主们要求政府采取坚决行动。公元前216年,罗马推选了两名执政官率领八万六千人与汉尼拔决战。在阿普利亚的坎尼附近,罗马的军队和汉尼拔的军队相遇。这次战役,罗马军队有八万步兵和六千骑兵,迦太基军队有四万步兵和一万骑兵。[1]按双方兵力的对比,罗马是占绝对优势。但汉尼拔以劣势兵力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术,使罗马军队陷入重围。结果八万罗马军队几乎全部被歼,逃出者不多。罗马甚至家家都在为战场上失去亲人而哀泣。[2]
坎尼战役以后,罗马曾一度发生危机。南部意大利的一些地区、中部的萨莫奈和北部的山南高卢都纷纷脱离罗马,坎佩尼亚的加普亚和西西里的叙拉古等城市也都投向迦太基。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公开支持汉尼拔。汉尼拔虽连战皆胜,但由于长期孤悬敌境,人力的消耗和补给的困难都使他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在罗马方面,情形正和他相反,罗马虽然一再失利却一直坚持战斗。罗马的公民兵制度在久战中显示了优越性。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罗马公民为保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踊跃从军,坚决和敌人斗争。这样,罗马在危机中又逐渐恢复了元气。公元前204年,罗马派遣军队直攻 太基。 迦太基因敌军压境,召汉尼拔回国。汉尼拔率领军队在意大利辗转征战了十六年,遭到削弱后,被迫撤出意大利。公元前202年,双方在迦太基南部的札玛附近发生了决定性的战斗,罗马终于战胜了迦太基。[3]次年,迦太基同罗马订立和约:迦太基放弃一切国外属地;除保留十艘舰船外,其余舰船全交给罗马;向罗马赔款一万他连特,分五十年还清;迦太基不得对外进行战争。罗马同迦太基进行的这两次战争,双方都是为了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霸权,掠夺土地和奴隶而进行的,因此都是非正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