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
一、学习第一节时,首先要对埃及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加以了解,指出尼罗河在古代埃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学习奴隶制国家形成时,要根据考古学的成就,指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指出最初奴隶制国家——州的形成的具体过程、规模、统治形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早王朝的历史时,要分析埃及的统一过程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要注意了解国内外学者在埃及统一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国内学者否定美尼斯统一埃及的传统说法的理论根据。
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入手,指出古王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
要注意分析所有制关系的特点, 《梅腾自传铭文》、 《古代埃及年代记》是研究这方面问题的重要资料。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化,形成了复杂的阶级关系。在指出社会的基本阶级一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后,应注意分析各阶级所包括的阶层及所处的社会地位。
在了解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形成时,一方面要注意分析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指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取决于埃及的统一,取决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而不能单纯地归结为公共永利灌溉事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指出中央集权制作为上层建筑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
就某种意义说,古王国与金字塔的修建联系在一起。因此,对金字塔要予以注意,要指出它的发展过程、规模及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和他们付出的代价。
学习第一中间期,要分析古王国衰落和出现分裂局面的原因,要指出第九、十王朝时爆发的全国性人民大起义的原因、规模及其历史作用。 《聂菲尔列胡预言》、 《僧侣安虎对自己心灵的谈话》等作品是反映这次起义的重要资料,应注意研读。
二、学习第二节时,要注意分析中王国时埃及重新统一的客观要求,指出统一后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要注意奴隶制的发展的原因,指出奴隶制的发展程度、奴隶的使用范围和奴隶的社会地位。
要注意分析由于奴隶制的发展、王权与地方贵族势力的斗争而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旧氏族贵族势力日衰,新兴的世袭奴主贵族力量日强,自由民分化激烈。
学习第二中间期历史时,要着重分析贫民、奴隶大起义。《伊浦味陈辞》是中王国末期贫民、奴隶大起义的重要资料,要根据这个资料分析这次大起义的社会背景、规模、结果及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要了解第十三王朝以后埃及的政治形势:南北分裂、外族入侵。要指出喜克索斯人入侵的历史过程,及其在埃及的残酷统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埃及人民为驱逐入侵者所进行的解放战争。
三、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在整个古代埃及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长达五百年的历史中,埃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成为横跨非、亚奴隶制大帝国。因此,第三节的丰富内容应作为重点加以学习和掌握。
要注意分析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军事远征的关系。要注意了解军事远征的过程、重要战役及所属的版图,特别要注意指出随着对外侵略的成功促进奴隶制发展的具体表现。
埃赫那吞改革是新王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之一。要从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入手,阐明它的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及其社会意义。
在分析埃及和赫梯两个霸国之间的战争时,要指出它们之间的战争性质和过程,特别要指出所缔条约:《赫梯国王哈吐什尔和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和平条约》的实质。
要注意分析当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形势:奴隶反对奴隶主、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要注意分析新王国瓦解的原因。
在分析后期埃及南北分裂、外族侵扰的政治局面时,应该探讨这种局面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指出僧侣集团,特别是阿蒙神庙僧侣集团所起的政治作用。
在分析埃及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时,应该注意到自第二十五、二十六王朝起铁器的普遍使用。同时,要指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特别要注意到后期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方面即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要注意到对当时社会产生影响的高利贷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进一步分化和尖锐的阶级斗争;要分析债务奴役日益严重的原因和波克霍利斯的改革的性质及其社会效果。
注意分析波斯帝国对埃及的侵略及其所推行的政策,指出埃及人民所进行的反抗斗争,特别是要指出公元前630年,以伊那洛斯和阿米泰乌斯所领导的起义,肯定埃及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在分析埃及本民族建立的前后几个王朝(第二十八至第三十王朝)的历史时,要注意这一时期法老政权的社会基础,即僧侣集团和希腊雇佣兵的作用。要指出在第二次波斯统治期间,波斯侵略者对埃及的疯狂破坏和掠夺,以及埃及人民再次掀起的反对波斯侵略的解放斗争。
四、学习第四节,要注意分析托勒密王朝的政治制度,明确其政权性质:托勒密王朝作为外国侵略势力的统治政权,是希腊·马其顿军事奴主贵族,联合埃及上层奴隶主贵族对埃及人民实行的专政。
要指出托勒密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国际贸易、货币流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特别是着重指出亚历山大里亚城,作为古代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在国际贸易、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研究埃及社会经济制度时,要着重对土地制度加以分析,指出土地所有制性质和使用的几种不同类型。要分析与土地制度有关的阶级关系。
要注意了解公元前3世纪后期债务奴隶制的发展及奴隶的反抗斗争。了解罗马帝国在埃及实行军事统治的特征,指出罗马帝国对埃及的经济掠夺;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分析奴隶制衰落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分析隶农制和庇护制发展的社会意义。
针对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指出奴主集团为解决出现的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指出与此相关联的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与此相对立的农奴阶级的出现。
在了解埃及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时,要充分肯定他们进行的斗争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产生的过程中所起的革命作用。
五、学习第五节,要了解古代埃及文化在埃及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文化领域里所取得的最主要成就。在文字方面,要了解象形文字产生和演变及其被译读的过程,指出这种文字在世界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文学方面,要了解古王国、中王国时期的“预言”、 “箴言”、 “训戒”之类作品的内容及其价值;要了解中王国时期纯粹文学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要了解新王国时期的“写实旅行记”、 “抒情诗”、 “颂歌”等方面的成就。在建筑、雕刻方面,要了解在金字塔、神庙、宫殿等建筑物所显示出来的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在科学方面,了解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要指出医学高度发展的状况和在古代世界享有的声誉。
在分析古代埃及文化发展的原因时,要注意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影响,要指出宗教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作用。
参考书目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
列 宁:《论国家》
刘家和主编: 《世界上古史》第二章。
《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第三章。(www.xing528.com)
齐思和主编:《世界通史》 (上古部分)第二、三四章,第十一章第一节。
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第一卷,第四、五、九、十二、二十三章,第二卷第九章第二节,第十章第三、四节,第二十一章第四节,第二十七章第四节。
阿甫基那夫:《古代东方史》第五至十章。
费克里:《埃及古代史》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古代部分,第一部分。
日知译:《古代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第一部分。
复习思考题:
1. 古代埃及州的形成与发展的情形如何?
2. 古代埃及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 综合叙述埃及奴隶制的发展和衰亡。
4.综合叙述埃及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5. 中王国末年奴隶、贫农大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如何?
6. 试述图特摩斯三世的征服及帝国的建立。
7. 试述埃赫那吞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阶级实质。
8.试述上古埃及的文化成就。
前言
埃及以其古老悠久的文明著称于世,是迄今所知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于诺萨斯建造官殿之前的一千年,它已经是个大国;当意大利半岛的部落还在第伯河畔结草为庐的时候,埃及已经昌盛起来。它披着古代世界中最为夺目的文化光彩,兴旺了27个世纪。
埃及(Aegyptus)名称来自古希腊语AiyuπTos,而它又起源于埃及语孟斐斯城“Hikuptah”一词,意为“普塔神之官”。[1]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是尼罗河的狭长谷地。东西两面夹以山脉。东部隔阿拉伯山脉为红海,东北角过西奈半岛与西亚相通,南为努比亚(即今之苏丹与埃塞俄比亚),西部是利比亚沙漠,北临地中海。
尼罗河总长超过6,000公里,由两大支流汇合而成:一是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另一支源于乌干达的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成尼罗河的主流。从那儿起,大河一泻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流经的地区,于不毛之地开辟出一片几千年来滋养人类文明的细长绿洲。从喀土穆向北奔流途中,尼罗河在六个地方受到湍流的阻挠,形成著名的尼罗河瀑布。第一瀑布在阿斯旺,是尼罗河进入埃及本土的标志。在注入地中海的最后160公里左右,尼罗河在沼泽纵横的平地上呈扇形散开,分成许多支流,形成三角洲。
古代埃及是在第一瀑布到地中海之间的1,200多公里的地域里发祥和繁盛起来的。这个地区由于地理形势明显分为两个不同区域。接近尼罗河三角洲的地域叫下埃及;自开罗至南部苏丹的狭长谷地叫上埃及。上埃及土地比较干燥,河两岸峭壁高耸。
古代埃及是茫茫一片横亘成千上万平方哩的干燥沙漠,除了尼罗河沿岸为河水滋润的那一长条绿色地带以外,几乎无处可供人类安居。从阿斯旺附近的峭壁,到开罗以北的三角洲,河两岸的青葱地带宽窄变化极大。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暴涨,向北倾泻,漫过埃及大地。河水退后,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埃及人把它叫做“黑土”,极有利于谷物的生长。因此,这个气候干燥的地区,竟成为古代著名的粮仓。古希腊的历史家希罗多德也因此把埃及说成是“尼罗河的赠物”。古代埃及人民对此也有明确的认识,他们以抒情豪放的颂歌来表达对这条大河的崇敬:
啊尼罗河,为你欢呼,你从地下流出,前来养活埃及!
尼罗河啊,你的千百代子孙为你高声欢呼,人们尊敬你为君王,你是法律的守护者,你总在泛滥季节出来为上下埃及注水,⋯⋯你的恩情无限量。
但是,要利用这样的自然条件,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古代埃及人民自远古时期起,就开渠筑坝,兴修水库,建立排灌系统,才使沼泽、干旱地区变成沃野良田。
古代埃及居民是由非洲的哈姆语人部落和西亚的塞姆语人混合而成。因此,在古代埃及文化中,既有非洲民族文化的特征,也具有古代西亚文化的特点。古代埃及语属塞姆·哈姆语系,在其形成过程中,与原始的塞姆人、柏柏尔人、库什特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依据有关材料,划分古代埃及的历史为九个时期:
(1) 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
(2) 早王朝时期(第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6年)
(3) 古王国时期(第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
(4) 第一中间期(第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
(5) 中王国时期(第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
(6) 第二中间期(第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
(7) 新王国时期(第18—20王朝,约公元前1570—1085年)
(8) 后期埃及时期(第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332年)
(9) 希腊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年—公元64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