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建立前的伊朗 古代的伊朗大体上包括今之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小部)。西以扎格罗斯山与两河流域为界,东以所罗门山脉与印度河流域为邻,北接里海与中亚盆地,南接波斯湾与阿拉伯海。除南部沿海有狭长的平原外,全境为山地包围,中为高原。境内河流甚少,属大陆性气候。谷地可用雪水、湖泊和地下水进行人工灌溉,经营农业,山地和平原可牧畜,有丰富的矿藏和森林。
西部山区自古有路路贝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他们是西亚较早的居民。在伊朗高原的西部与西南部分别住有米底人和波斯人,他们属印欧语人。东部伊朗的居民和中亚居民大体上属于同一系统。
在米底人和波斯人移居伊朗高原之前(约公元前1000年),这里仅有埃兰人的历史。埃兰语不属于塞姆语或印欧语系统,大概同东方的俾路支斯坦及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有关。当新石器时代,山地居民虽仍继续过游牧生活,但谷地及平原已转入农业定居阶段。到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埃兰已进入青铜时代,原始公社开始解体,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如阿旺等。这里同两河流域一样,有许多小邦,他们有时结盟,共同抗击外族的入侵。它们同上古两河流域南部各国进行不断的战争。乌尔第三王朝曾征服一部分埃兰的领土。公元前19世纪,埃兰人侵入两河流域的拉尔萨,并成为这里的统治者(后被阿摩利人赶走)。公元前13至12世纪时,埃兰强盛,占有南部亚述和北部巴比伦的广大领土。当亚述帝国时期,埃兰成为亚述的劲敌。公元前640年(或639年)亚述帝国侵入埃兰,掳其民至巴勒斯坦。新巴比伦时,埃兰分属于新巴比伦和波斯。公元前550年,埃兰成为波斯一个行省。
埃兰各邦的政治制度近似于苏美尔,各邦除有公侯、执政和首领外,还有称为王的。大概从阿卡德王朝侵入和统治之后,埃兰的首领被苏美尔语称为总督。埃兰各邦由贵族家族统治。王位继承采取兄终弟及之制,后来又采用兄弟三头政治制度,没有形成一人统治的专制主义。母权制的残余还很浓厚,埃兰王家兄弟姊妹为婚。
公社土地分配给各家族。家族土地又在兄弟中分配,而且发生了土地买卖的现象,社会已分化出富者与贫者,但是公社土地仍占大部分。
居于扎格罗斯山以东的大部分是米底人,他们属印欧语人。大约公元前二千年代出现在伊朗高原,公元前一千年代前期开始定居下来。米底人常受亚述人的侵略与掠夺,在反抗亚述侵略的过程中,米底各部落形成部落联盟。据希罗多德记载,公元前8世纪米底的第一国王是戴奥凯斯(公元前728—675年),其实他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公元前7世纪前期,米底已由一个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它的中心在爱克巴坦那。第二代王普拉欧尔铁斯(公元前675—653年)征服了南方的波斯部落,又举兵西征亚述。其子库阿克萨列斯(公元前653—625年)实行军事改革,并与新巴比伦结盟,于公元前612年灭亡亚述。后又征服了乌拉尔图和卡帕多细亚,并与小亚的霸国吕底亚交战。两国之战因日蚀而中止,并订立了同盟。米底成为一个版图很大的帝国。但是米底的强盛是很不巩固的,它包括许多各式各样的半独立的地区和部落。尽管米底王想力图巩固这个幅员广大的强国,但是由于贵族势力的强大,使统治内部国王与贵族的斗争日益尖锐,因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又由于它同巴比伦发生冲突而使其西部的形势复杂化了。波斯人利用这种形势,于公元前550年灭亡了米底。
居鲁士建立的波斯帝国 波斯人居住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分为六个农业部落和四个牧畜部落。在六个农业部落中有三个部落地位较高,居统治地位。公元前7世纪,在反抗米底人的侵略的斗争中,强固了波斯人的部落联盟。其时,社会早已分化,出现了富有的武士贵族和僧侣,奴隶制已经存在。后来建立波斯王朝的阿黑门尼德家族就是一个贵族氏族。
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创立者是居鲁士二世(因其祖父也叫居鲁士,所以称他为居鲁士二世,公元前558—530年或559—529年)。关于居鲁士的出生和成长,希罗多德在其巨著——《历史》中有过详细的记载。据说,居鲁士是米底王阿斯提亚格斯的外孙,曾两次被阿斯提亚格斯所谋杀,但都得救了。后来他领导波斯反对米底的压迫和奴役,公元前550年,彻底击败米底,米底军队或降或逃。据新巴比伦王那波尼德纪年的泥板文书,米底王阿斯提亚格斯被俘。
居鲁士灭了米底之后,进一步向外扩张。在西方,他要占领整个小亚和地中海沿岸各港口,以便伊朗直接与海上交通。、居鲁士的西征,在使原来臣属于米底王国的亚述、阿尔明尼亚和小亚东部承认波斯的统治之后,就遇到小亚西部的吕底亚力图向东扩展势力,于是两个霸国便发生了战争。公元前546年,波斯军打败了吕底亚,据那波尼德纪年泥板文书,吕底亚王被杀。
灭吕底亚之后,居鲁士再图具有战略意义的小亚沿岸各希腊城邦。他或采用贿赂分化,或用武力征服,使希腊各城邦臣服,并将沿海划分为两个行省:萨迪斯省和滨海省。
完成小亚的征服之后,约公元前544年,居鲁士便向帝国东部进军。他以里海以南的希尔坎尼亚和东南的帕提亚置为一省。在继续东进过程中,在阿提亚、巴克特里亚等地建立一些行省后,又渡乌浒河,到达药杀水,以此为他的国土的边境。
公元前538年,居鲁士进军两河流域,征服了巴比伦,两河流域的历史从此与伊朗高原密切联系在一起,一直继续了若干世纪。公元前530年,他又率军远征中亚,在与马萨革泰人的激战中身亡。
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斯(公元前530年一522年或529—522年),秉承居鲁士征服埃及的计划,于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占领全部尼罗河谷地,直抵厄勒蕃丁。这时,波斯的疆域包括小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及中亚的广大地区,形成了横跨亚、非的奴隶制大帝国。
各地的反抗斗争和高墨塔的暂短统治 冈比斯征服埃及后,南征努比亚未成,西侵迦太基因遭风暴而全军覆没。埃及人民乘机起义。驻守尼罗河流域的波斯军队传闻冈比斯已死,准备拥立巴尔秋亚(冈比斯之弟)为王。冈比斯闻讯赶回埃及,血腥地镇压了埃及的起义,并将巴尔狄亚秘密处死。
公元前522年,当冈比斯在埃及时,波斯和米底各地发生了暴动。之后,一个叫高墨塔的僧侣利用被征服地区人民对波斯不满的情绪,夺得了政权。冈比斯闻讯回国死于途中。高墨塔政变在整个波斯帝国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境内叛乱四起。巴比伦、埃兰、亚述、埃及等脱离波斯而独立;帝国东部和中亚的地区的帕提亚、马尔吉安那、沙塔吉提亚等都爆发了反对波斯的起义,致使居鲁士、冈比斯建立起来的波斯帝国大有瓦解之势。
高墨塔政变在古波斯的历史上是个重要事件。据《贝希斯敦铭文》记载,高墨塔取得政权后,在波斯统治半年多的时间里,实行了一些改革。他除免赋税和兵役三年,没收了波斯贵族的牧场、牲畜和奴隶,还摧毁了各地的神庙,可能是企图实行宗教改革。整个帝国,波斯、米底、巴比伦,乃至其他各地人民都背离了冈比斯,拥戴高墨塔。这些情况说明,高墨塔政变是一场复杂的阶级斗争。就波斯人而言,它意味着平民反对氏族贵族的斗争;就被征服的各地人民来说,则是反对波斯征服者统治的斗争。依据希罗多德的记载,高墨塔“大大加惠了他的全体臣民,以至在他死后,除波斯之外,没有一个亚细亚人不盼他回来的”。
公元前522年,阿黑门尼德的族人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年)联合波斯其他六族的上层,杀死高墨塔,夺取了王位。大流士即位之后,采取的一些措施,诸如将牧场、畜群、奴仆等归还奴隶主贵族之类,更激起人民的不满。各被征服部族奋起反抗,企图恢复独立。但因他们各自为谋,彼此缺乏联系,终归失败。大流士和他的8个将领,在执政最初一年多时间里,以少数兵力实行各个击破,经过19个战役,擒获9个暴动首领,才扭转了帝国摇摇欲坠的形势。
大流士把他镇压全国大暴动的经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阿卡德)三体文字,刻在从巴比伦到爱克巴坦那大路中途,克尔曼沙以东32公里的贝希斯敦村悬崖峭壁上,记其武功。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上面刻有大流士等贵族及所俘九个暴动首领的浮雕。铭文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大流士继承王位的令法;夸耀“十九战、俘九王”的武功;表示受命于阿胡拉马资达,强调王权神授,不可侵犯。 《贝希斯敦铭文》不仅对研究古代波斯的历史,而且对研究古代波斯的语言,也有巨大的意义。(www.xing528.com)
大流士改革 据希罗多德记载,大流士等七人集团在杀死高墨塔之后,波斯帝国是采取民主政治,还是贵族寡头政治,或者君主专制统治,七个人有不同的主张。经过激烈争论之后,确立了大流士所主张的专制统治。其实,中央君主集权的统治的确立是波斯帝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非个人之见。因为过去那种氏族制残余的贵族统治,与已形成的横跨亚、非洲的军事帝国不相适应,而日益尖锐化的阶级斗争,特别是高墨塔政变在帝国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映,加速了贵族政治的解体。这些都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从公元前518年起,大流士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强化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23个省,[1]每省设置总督一人,由波斯贵族和王室成员任之。他握有地方行政、司法之权。总督之外,又置一驻守的军事长官,统领一省的驻军。总督与军事长官,互不隶属,各自直接对国王负责,以起互相牵掣之效。同时还设第三个高级官吏专司征收贡赋。贡赋根据各省资源规定,输交国库。每年贡赋总额14,560他连特。仅埃及一个省区就要供给波斯军队十二万人的粮食。巴比伦一省供应宫廷和帝国军队全年所需粮食的三分之一。贡赋采取包税制,由各地商业高利贷者承包,他们和地方统治者狼狈为奸,使人民遭受双重的压迫。
为了密切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大流士在帝国境内修筑若干设有驿站的大路,形成驿路网。最重要的一条驿路是“御路”,从小亚沿岸的以弗所至帝国的首都苏撒,全程2000多公里,驿站110个。另一条则从巴比伦经巴克特里亚通往印度边境。驿站的修筑,不仅加强对全帝国的控制,而且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在行政方面,大流士首先改革税制。在此之前,两河流域计算土地大小,不论面积,而论产量。税额若干,每年由税吏预先估计。即使歉收,也要如数缴纳。大流士在测量土地的基础上,根据面积、种植谷物的种类以及平均产量,规定固定的税额。这样的税额虽然对农民没有减轻负担,但较之以前毫无根据的任意强征,也是一种改进。
大流士还统一度量衡和币制。他所制定的度量衡和货币有某些实物遗留下来。计算谷物、豆类、椰枣等的量,以“丕”计算,在大流士统治的末年,据说, “国王的量”已经代替了私家的量。全国有统一发行的金币(“大流克”,重8.4克)、银币(“舍克勤”,重5.6克)和铜币。金币归中央铸造,银币和铜币由地方铸造。货币的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大流士鉴于高墨塔政变时中央和地方军队起来反对中央统治的教训,对军队也实行了改组。他组成了一万名由波斯人参加的常备兵,希腊人称之“不死队”,是为国王的近卫军。同时,国家规定各省区服兵役的人数,战时按额征兵。大流士凭借他组建的军队,无情地镇压了帝国境内的叛乱者,仅几个月就屠杀了数以万计的人,使一度濒于瓦解的波斯帝国再度统一和巩固起来。
大流士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全国交通网的建设,货币的统一,在客观上扩大了帝国境内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关系,促进了帝国境内先进与落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第二,行省制的确立和军队的改组,使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在帝国的范围内稳定下来,因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大流士的改革是以国王为代表的包括贵族奴隶主、高级僧侣和富商集团,以及被征服地区统治者在内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为前提的。对被压迫阶级和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来说,它意味着更残酷的统治。
波斯帝国的阶级关系 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帝国包括西至小亚细亚沿岸、埃及,东至巴克特里亚、印度河流域的西北部广大地区。在这样幅员辽阔的地区里,社会经济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就帝国西部如巴比伦尼亚、亚述、埃及等地来说,已经有二千年之久的奴隶制发展历史,而帝国的东部如伊朗高原、中亚一带的奴隶制尚未发展,不少地方氏族制的残余仍然存在。这些情况就决定了帝国内部的阶级关系必然是错综复杂的。
大奴隶主阶级包括分布各地的军事官僚贵族、高级僧侣和富商集团,他们是波斯帝国专制统治的重要阶级基础。他们享有各种特权,特别是波斯显贵,他们通过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和国王的赏赐,变成了大土地所有者。他们采用亚述帝国、赫梯帝国时期,农业奴隶和奴隶制农庄式的农牧场的剥削方式,奴役广大奴隶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对埃及、巴比伦等地的僧侣商人奴主集团,波斯统治者给以种种的优惠。他们将占有的大量土地,按国有的形式,即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农民和奴隶耕种,每年收缴收获物。除大奴隶主阶层外,中小奴隶主的数量也不少。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希罗多德记载,居鲁士、大流士都曾把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变成奴隶,运往苏撒等地进行奴役。据古代波斯泥板文书的材料和其他文献,在波斯皇室和奴主贵族波斯地方官吏的奴隶制大农庄里,都使用有大批成家成队的奴隶格尔达(Grda,有“家”、“家庭奴隶”的意思),他们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从事公共工程、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劳动。在这种农庄里,也有个体奴隶,也存在租佃关系的剥削方式,即剥削一部分依附于皇室经济的自由民。这种奴隶制大农庄主往往住在大城市,农庄由其管理人来经营,他们成为“不在地主”。
除奴隶和奴主两阶级之外,还存在许多贫民,他们要交纳贡赋,要承担特权阶层转嫁到他们身上的各种赋税和劳役;还要受到高利贷者和包税吏的盘剥。因此,他们有的破产,甚至出卖子女为奴隶。破产贫民的处境几乎和奴隶一样。奴隶和广大的被剥削的贫民同奴隶主处在尖锐的对立之中。
波斯帝国的衰亡 大流士执政初期,为了进一步扩张领土和掠夺奴隶和财富,他也进行军事远征。从公元前518—513年,他先后对印度河流域、中亚和黑海沿岸进行军事征服。但是,当大流士的军队进入斯基泰人的境地时,遭到了惨败,损失8万之众。但他把色雷斯和马其顿并入帝国的版图。公元前5世纪前期,大流士和他的后继者又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但都遭到了失败。在此之后,显赫一时的波斯帝国逐渐衰落下去。
波斯帝国的统治,主要依赖于它的军事力量。当它的军事力量还能够控制被征服地区的城市、属国和部落时,帝国境内的各地奴主统治者还能从属这个帝国的统治下。一旦失去军事优势,帝国内部的矛盾就暴露出来,就不可避免地处在分崩离析的局面之中。
公元前5世纪以来,被征服地区不断地掀起争取独立、反对奴役的斗争。两次侵略希腊战争的失败,先后发生了埃及、巴比伦反对波斯统治的起义。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后半期,埃及反对波斯的斗争延续六十年之久,并推翻了波斯在埃及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王朝(第28、29、30王朝)。至于规模较小的斗争,或奴隶逃亡反抗事件,更是不可胜数了。
就内部情况来说,随着军事征服和奴隶制的发展,自由民越来越加贫困化。自公元前5世纪起,波斯原有军队组织已经发生变化,雇佣兵日益占重要地位,被强制编入的外族人越来越多;对外战争的失败和对各地反抗的镇压又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也不断地发生。这些都促使帝国统治日趋衰弱。公元前4世纪初,小亚地方贵族小居鲁士率领希腊雇佣兵反对中央,将帝国在危亡的道路上向前推进一步。公元前334—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大流士三世在节节败退中被杀,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波斯帝国遂告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