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解决上述三大风险是不大现实的,只有一招可以完全化解,就是地方政府能够高价卖出且只有政府才能卖出的土地。
这就需要房价能不断上涨,因为,越是上涨才会有人买或者炒房子。接下来才会高价卖地,才会在各地出现所谓的“地王”。
于是,2015年底,高层提出了房地产去库存的口号,住建部紧急全面部署,再接下来就是降低首付比例,也就是加杠杆,再接下来就是韭菜们要干的事儿了,拿出在银行的存款或者借钱买房子。
目前,基本形成了房价普涨之势。三大风险也就迎刃而解了。大小“地王”在各地出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得以缓解,在反腐高压之下,敢打这块肥肉主意的会减少很多,起码不敢直接拿走或分了。
整体而言,政府卖地收入大幅度增加会减少地方债压力,但是,这依然不能解决各地不均衡的现状。比如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等地,这些地方已经出现鬼城、空城或半空城的情况,这些地方的土地依然不好卖,这些本来就存在债务危机的地区依然存在危机。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本来债务负担就不是很重,现在卖地收入又高了,这些钱对这些城市而言属于锦上添花而已。
二线城市也是“喜大普奔”,房价上涨出现了很多新名称,比如:南京、苏州、厦门和合肥,被称为“四小龙”,这之后是广州、杭州和武汉,被称为“三叉戟”。
房价飞快上涨吃相也太难看了点,地方政府的土地也不是能无限提供的,韭菜也得一茬一茬地割,是吧。于是,各地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比如限制土地供应,地价如果是商品且属于垄断供应的商业——限制供应只会抬高地价而已。上海最聪明,限制夫妻共同购买房子,那好,假离婚多好办,这样本来只能卖出去一套房子的现在开发商可以卖出去两套了,卖完了库存再高价从政府手里买地。(www.xing528.com)
地方融资平台获取银行贷款,或者其他途径融资主要的抵押物就是地方政府手里的土地或者财政担保,但是,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卖地收入。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也就解除了。
再看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的贷款最大的去向是国企央企,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地方融资平台,今年最大的投向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国企央企有中央财政兜底,很多企业还是“地王”,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在高地价下已经悄然化解风险了。
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我当记者那会儿第一个报道过,银行的压力测试显示,可以承受房价下跌30%,后来刘明康说还不止。大不了,银行把你的房子都收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成立的。当时,按照四大行分工,建行主要承担住房贷款和开发贷,它的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被剥离了很多在当时的不良资产,比如烂尾楼和写字楼住宅等,后来信达靠这些“不良贷款”躺着赚钱了很久。
当房子还在玩击鼓传花游戏之际,棋已下完。我看到韭菜们还徜徉在成长的喜悦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