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腾讯举办了一个经济问题论坛,《环球时报》摘发了我的部分书面发言,遗憾的是,摘发刊登的多是相对正面和较小的问题。现把2014年前,我关于中国金融方面存在的风险刊发出来,尽管一年过去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也远没有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和西方财经媒体渲染得那么严重。
当时,我的书面发言是这么说的:“经济放缓短期内不会改变;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部分地区房价开始真正下跌;受资金紧张和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组织资金成本增高、利润增速放缓;地方融资平台必然爆发违约;受监管政策和规范影子银行影响,信托行业在到期刚性支付中更大规模出现违约事件……”
“经济增速放缓是共识。出于对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相对稳健的财政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预期,众多经济学家对今年经济走势持相对悲观看法,一般认为增速在7%到7.5%之间。”实际情况是7.4%。
“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人民币连续贬值。”
“地方融资平台或出现违约。今年肯定会出现违约情况。而根据审计署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17.89万亿元。2010年至2013年6月,省级、市级政府债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21%和19.57%,略低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平均增速;而县级政府债务年均增长率达25.75%,高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市级、县级政府债务分别占40.75%和28.18%。”(www.xing528.com)
“市级特别是县级债务违约可能性最高,特别是中西部。”
前不久已经公布了一万亿地方债解决方案。
“信托行业可能会集中爆发问题。”“对互联网金融分类监管,从风险角度看,P2P风险最高,需要高度重视。”
2014年的问题部分已经解决,更多的问题对今年甚至今后依然是问题,但不至于引发金融危机。
(本文发表于《华夏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