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摄像的类型及要求:电视摄像教程

电视摄像的类型及要求:电视摄像教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从电视节目类型、不同制作现场及拍摄方式的角度,对电视摄像的类型及要求进行阐述。拍摄现场拥有系统的灯光照明、精良的电视摄录设备和音响设备。为了保持称呼的统一,我们将所有从事电视摄像的人员都称为“摄像师”。

电视摄像的类型及要求:电视摄像教程

电视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摄像有着不同的要求。下面从电视节目类型、不同制作现场及拍摄方式的角度,对电视摄像的类型及要求进行阐述。

1.内景类摄像与外景类摄像

根据电视节目拍摄现场的不同,可将电视摄像工作分为内景类电视摄像和外景类电视摄像两种类型。

(1)内景类电视摄像。内景类电视摄像是在专业化的电视演播室或者摄像棚内进行的。拍摄现场拥有系统的灯光照明、精良的电视摄录设备和音响设备。在拍摄时一切设备都被调试到最佳状态,现场灯光是稳定的。包括演职人员和现场观众在内的所有参与人员都积极配合摄制活动,摄像师直接听从现场编导的调度,并和其他技术人员协同工作。

(2)外景类电视摄像。外景类电视摄像是在生活实景中进行的,摄像师必须适应现场多变的自然光线和复杂的拍摄环境。在多数情况下,环境对摄像师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围观人群和被摄对象的随意活动,都会给摄像师寻求最佳状态带来一定的困难。相对来说,外景类摄像师需要具备更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技术技能。

外景(室外)拍摄要比内景(演播室)拍摄复杂困难得多。外景拍摄受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拍摄时摄像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摄像机的机位设置、镜头运动等进行不同的选择,远不如在室内(演播室)拍摄时那样随意自由、可控性强。具体来说,演播室室内拍摄与外景拍摄,其光线、音响等条件都不同。在演播室内拍摄时,有良好的人工照明设备,有齐全的音响系统、布景、道具等,又加上往往是由多台摄像机同时拍摄,且对人物的基本活动情况有预先的了解,所以便于在制作上精雕细琢。一般来说, 在演播室内拍摄时,摄像师在稳定的人工照明下其主要的任务是按照导演的用意和调度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完成拍摄任务。而外景拍摄时,摄像师在自然光线的条件下拍摄,只能根据现场的实际光照情况调整曝光,根据所拍事件和人物的活动决定运用何种拍摄方法。不论是在大漠深处,还是在原始森林,哪里有拍摄任务,摄像师就必须出现在哪里,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在多变复杂的条件下拍到令观众满意的电视画面。

2.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

按照电视节目内容和拍摄方式的不同,可将电视节目分为纪实类和艺术类两类。纪实类节目包括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题片等。艺术类节目包括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和MTV等形式。纪实类节目采用的是纪实类摄像,艺术类节目采用的是艺术类摄像。

纪实类摄像和艺术类摄像的主要区别在于记录对象、记录方式和表现目的的不同。首先,纪实类摄像所拍摄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具有真实性。艺术类摄像所拍摄的对象是创作表演的人物和事件,具有艺术的假定性。举例来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系列报道《时代先锋:没有写完的日记——追记安徽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通过记者在沈浩生前工作过的小岗村的实地拍摄,以及对沈浩家人和同学的采访,记录了沈浩大量的感人事迹,向社会报道了一个全面、真实的沈浩。这个节目拍摄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属于纪实类节目。而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则以沈浩的先进事迹为原型,通过表演、摄像、录音、美术服装化妆等多种手段的加工处理,艺术地再现了他在小岗村的感人事迹,这个电视剧就属于艺术类节目。

其次,纪实类节目的摄像通常是深入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面对事件人物取材。艺术类节目的摄像面对的则是一个按照创作要求组织起来的“现场”,在导演的总体要求下对人物和环境进行造型表现。可以说,纪实类摄像具有不可重复性,艺术类摄像具有可重复性。艺术类电视节目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重拍,而纪实类电视节目往往是“一次性记录”,被摄人物和事件具有时空上的不可逆性。(www.xing528.com)

为了保持称呼的统一,我们将所有从事电视摄像的人员都称为“摄像师”。从事新闻片、纪录片拍摄的摄像师,其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摄像,他首先应该是一名记者,不仅要有在新闻现场独立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持机采访拍摄的能力,必要时还需具备在节目制作后期编辑甚至配音解说即完成整个新闻节目编摄制作的能力。电视剧摄像则是一个专门的岗位,摄像师在影视剧创作中主要承担镜头拍摄及相关的灯光设计任务,以确保画面质量,一般不再参与其他环节的艺术创作。由此可见,节目类型不同,对电视摄像的任务要求和素质要求也是不同的。

需要指出的是,纪实类节目也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其艺术性表现与艺术类摄像不能混淆,艺术类摄像中的纪实性表现也不能等同于纪实类摄像。无论是纪实过程中的艺术表现还是艺术表现中的纪实性处理,都只是表现策略和表现手法的一种,并不能改变其拍摄方式和记录对象的性质,我们强调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的艺术性,但并不能因此就改变纪实类节目拍摄的真实性和不可重复性,更不能对所拍人物和事件进行所谓的“艺术化的处理”,不能人为导演和主观摆拍。同样,不管艺术类节目的纪实性特点多么鲜明和强烈,都仍然是在假定性和可重复拍摄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

3.ENG拍摄、ESP拍摄和EFP拍摄

(1)ENG拍摄。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拍摄也称“电子新闻采集”。它是由一台或者多台摄像机在新闻现场或者节目现场分别独立实施画面的摄录取材,而后通过编辑设备将各台摄像机的画面组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等节目多是用这种拍摄方式制作完成的,如《舌尖上的中国》《故宫》《幼儿园》等。

(2)ESP拍摄。ESP(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拍摄也称“电子演播室制作”。这种制作主要是在专业化的电视演播室内进行的,各台摄像机的摄像师通常要佩戴与现场切换导演直接联系的耳机,按照编导及导播对节目的总体拍摄要求和场面调度完成镜头拍摄任务。凡是在演播室内制作的各种节目、栏目均是用ESP拍摄方式摄制完成的,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星光大道》《向幸福出发》《春节联欢晚会》等。

(3)EFP拍摄。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拍摄也称“电子现场制作”。这种制作通常由电视转播车将电视摄像机、导播设备及信号传输设备等带到外景节目制作现场或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通过多台摄像机进行现场拍摄,画面信号通过转播车上的导播将多路摄像机信号处理为一路节目信号传回电视台发射出去。EFP拍摄方式完成的现场视频信号是连续不断的,许多现场实况转播和新闻现场直播节目都是用EFP拍摄方式制作完成的,如《奥运会体育赛事转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直播》等。

ENG方式、ESP方式与EFP方式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后两种方式为多机同时连线导播台,通过镜头切换组成节目信号,前一种方法是单机或多机拍摄,再经过后期画面剪辑形成节目。其次,ESP方式的拍摄基本是在室内完成的,而ENG与EFP方式多在室外进行拍摄。

ESP方式与EFP方式拍摄时,摄像师多采用合作的形式,既要与导播合作,又要与多机位拍摄的同伴合作,单一机位的摄像永远是整个信号采集体系的一个局部,因此创作时的协同、服从与配合是第一位的。对节目画面的总体把控,主要取决于导播台上的导播,具体到某一个机位的摄像师,其任务更多的是调整本机位的画面构图、镜头运动等以技术性为主的工作。而ENG方式拍摄时,摄像师往往是画面创作的总责任人,对节目的前期画面取材负总责,画面取材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摄像师在具体创作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摄像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摄像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虽然工作特点和拍摄方式各有侧重,但是对电视画面语言和造型表现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一致的。有人说,摄像有法,但无定法,最终目的是要拍到符合创作内容和主题要求的高质量的电视画面,因而对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都是相通的,甚至是共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