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话语权,它以地域特色浓厚的藏品体系构建起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脉络,其文化影响力辐射本地及周边地区,是城市中最显著的“地标”建筑之一。其中一些大型博物馆更是声名远扬,不少外地游客为之倾慕,长途跋涉只为一睹风采。但令许多博物馆人感到尴尬的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博物馆,其突出的文化优势往往只是使少数专业学习者为之“狂欢”,却未能成为大多数公众求知的“渴望”。一方面,博物馆自成一派的知识体系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高冷有余、轻松不足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博物馆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着“非营利”阵地,竞争意识落后,服务态度淡薄,其社会功能一贯与“保存、研究、展示文物”捆绑在一起,单一雷同,对“娱乐”二字讳莫如深。反观其他人们喜闻乐见的旅游资源,如大型商场、美食胜地、古城客栈、名山胜水,无一不是围绕着游客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情感满足而存在,休闲娱乐是该类旅游地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早在20世纪初,美国学者弗朗茨·博厄斯就在其关于博物馆管理的论述中指出:“我们不能低估博物馆作为大众娱乐场所的价值,尤其是在大城市希望得到休息和娱乐的人们追求的是情感上的刺激,他们自然不会喜欢系统的说教。”
因而,重视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实质上是对博物馆公众服务职能的一次反思。在强调其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博物馆应尊重公众需求,调整固有的“知识生产者”姿态,承认公众的消遣诉求与文化求知同等重要,并且以满足参观者多重的感官体验、情感获得为努力方向,使人们不总是怀揣着“受教”的心态走进博物馆。当博物馆逐渐加重其休闲娱乐的社会功能时,就不会再以“文化高地”的身份坐等客来,而是会与其他各类旅游资源一道融入人们的闲暇时光中,参与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和“商业运作”,将观众视为拥有主动选择权的“消费者”,尊重他们的消费方式和习惯,以灵活多样的文化产品及服务主动博得公众的青睐。只有积极拓展、创新公众服务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才能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增进公众理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旅游资源。(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