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城市更新历程:从战后重建到居住隔离问题研究

国外城市更新历程:从战后重建到居住隔离问题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以后,城市更新一直伴随西方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发生动态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处于战后繁荣时期,城市更新的主要议题是城市重建,运用推倒重建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以应对“二战”之后大量的住房需求。在这一阶段,欧美国家的城市面貌和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但也产生了过于注重物质层面、贫困阶层居住条件未改善、社会和经济成本沉重的问题。

国外城市更新历程:从战后重建到居住隔离问题研究

二战”以后,城市更新一直伴随西方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发生动态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处于战后繁荣时期,城市更新的主要议题是城市重建(Reconstruction),运用推倒重建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以应对“二战”之后大量的住房需求。国家和政府作为项目发起者、规划制定者、资金提供者,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以清理贫民窟、消除城市中的破败建筑、提升城市形象为战略目标。在这一阶段,欧美国家的城市面貌和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但也产生了过于注重物质层面、贫困阶层居住条件未改善、社会经济成本沉重的问题。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经济保持普遍增长,社会财富充足,但是城市发展郊区化带来的内城衰退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复兴(Renewal)理念指引之下,该阶段的城市更新活动带有国家福利主义色彩,重点关注诸如贫困、就业等社会问题,针对旧城贫困地区,着力于提升已有房屋居住环境,通过改善社会服务解决社会人口问题。其中代表性的计划包括美国的现代城市计划、英国的地方政府补助法案、加拿大的邻里促进计划。在建设资金方面采取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担的机制,依然沿用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时城市更新虽然缩小了贫富差距,但是也给政府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受益面狭窄的问题依然存在。

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城市转型与既有工业化城市空间结构之间产生了矛盾,同时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城市更新主体也开始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主导,大量私人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进入相关领域。针对城市的旧城区域,市场主导的开发模式主要通过修建标志性建筑和服务娱乐设施吸引中产阶级回归,复兴旧城经济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活力和更新区域的经济水平,但是也产生了“绅士化”和居民置换问题,商业化的开发也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社区的参与。(www.xing528.com)

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城市更新重点又转向城市再生(Regeneration),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提倡物质环境、经济和社会多维的社区复兴,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城市多样性和多用途性,注重保护社区历史价值和社会肌理,退推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模式,积极促进居民参与,政府、市场和社区三方共同参与城市更新活动中。在公共部门补贴、大量私人部门投资的融资模式下,竞标式、合约式、互动式等多元化组织实施形式纷纷出现。同时受到后工业化消费城市转型需求的影响,城市空间建设更加具有特色和观光旅游价值,能够有效满足消费性城市空间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