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海(1793~1852),字燕庭,一作燕亭,又字吉甫,山东诸城人。文正公刘统勋、文清公刘墉之后,文恭公刘钵之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以荫生为户部郎中。道光十三年(1833)外简福建兴、泉、永道。会丁艰归。十九年(1839)起复后,改任陕西延、榆道。二十七年(1847)升浙江布政使,署巡抚。后因“以好古为言吏弹劾,罣吏议。未几卒。”[1]
刘喜海酷嗜金石碑刻款识,是嘉道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足迹所至,剔藓探岩,留心物色其任陕西延、榆道时,当时三秦大地出土古器甚多,他大力搜索先后得秦诏版四及唐善业泥造像等,均为自来收藏家未经著录者。新莽十布,至他“始获其全”。因此他虽“韦平之阀,室无长物,惟手辑金石文字逾五千通。服官中外廿余载,所至不名一钱,而箧中钱币尊彝载之兼两”。[2]他收藏的钱币达四千六百有奇,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钱币鉴赏家。他根据自己藏品撰有《金石苑》数百卷、《古泉苑》一百零一卷。惜两书卷帙繁重,兵火后散佚无传。另有《海东金石苑》八卷问世,专门记录朝鲜金石。
刘喜海像
刘喜海又是一位大文献家、藏书家,深通目录之学。其家所藏宋刻唐人文集数十家,皆精本。而他尤喜好搜访目录之书。他在《池北书库藏书目》题识中写道:“余收罗藏书家目录积数十种,每得一目,必于所藏旧书中寻得其藏印,模之卷端,以志欣赏,如菉竹堂、淡生堂、红雨楼、千顷堂、曝书亭、汲古阁、传是楼、裘杼楼、养素堂、曹古一林、曹楝亭诸家,其所藏之本有印记者,余皆收得数种,因得手模其印于其书目。”其藏书处为嘉荫簃、味经书屋、清爱堂、金石苑。其藏书印有“东武刘氏味经书屋藏书”、“清爱堂”、“嘉荫簃藏书”、“文正曾孙”、“喜海”、“燕庭藏书”等。
刘喜海自镌泉匣小像
刘喜海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浙江布政使任上登上天一阁,并为之重编书目。时浙江巡抚梁宝常与刘喜海有相同的嗜好,他们于是年秋天倡议重修天一阁,并准备刻印阁中藏书目录。这是自阮元以后省级人物又一次对天一阁的关注,具体工作由刘喜海操办。当时鸦片战争结束不久,关于英军侵占宁波时掠去《一统志》及舆地书的说法流传甚广,刘喜海”闻之,乃登阁重编书目”。这是介于天一阁历史上最完善的两部书目(不包括冯氏书目)即阮目和薛目之际的一次编目活动,又是鸦片战争英人窃书以后,本来应该具有不凡的意义,可以反映这一时期天一阁的藏书情况。但由于“刘氏编写未竟,遽即罢官”,虽有抄录,终非详尽,社会上流传的是他的未定传抄稿。不过刘目较之阮目,体例更完善,分类更科学,著录更准确,版本更具体,也自有其自身的价值,在天一阁的目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刘喜海还遣人或委托人从天一阁抄出不少稀世秘籍。道光二十八年(1848),他委托徐信轩太守从天一阁藏旧抄本中抄得元人编纂的《新编古今姓氏遥华韵》凡十集九卜八卷,该书既不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著录,亦为《四库全书总目》所缺载,刘氏抄得至为宝爱。又《岁时广记》四卜二卷,也系刘派人到天一阁抄得,“当时奉为枕中秘”。此外尚抄有《后村大全集》(一百九卜六卷)等,也算是对天一阁藏书的化身和宣传。(www.xing528.com)
旧抄本《传是楼书目》刘喜海手跋
刘喜海藏书印
注释
[1]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传》。
[2]叶昌炽《藏书纪事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