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亨参加了,并写了有名的《水调歌头》一首: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文史哲》杂志组织这次讨论,共有山东大学九教授写了文章,他们是萧涤非、蒋维崧、高亨、黄云眉、殷孟伦、徐文斗、孟广来、孙思白、高兰。[30]高亨1927年从清华国学院毕业,也是陈寅恪的学生,所以陈有此诗。陈诗即针对高亨《水调歌头》而发的感慨,“诗题多有深旨”,“高唱”是习语,但暗含“携卷登山唱”,别有深意。
陈寅恪1965年诗《高唱》:
高唱军歌曲调新,惊回残梦太平人。
如何鹤发开元叟,也上巢车望战尘。
胡文辉解为当时知识分子参加备战运动和反美示威,[29]似可商。
陈诗妙处即在今典,只要一寻得今典,解释起来即非常简单,但如何寻得今典,则要对陈的交往和丰富内心世界有深刻理解。最早解陈诗的余英时,早年即把握此点,一般大方向不错。胡文辉解陈诗最用力,也常有极为精妙处,凡与陈内心相合的解释,均可成为确解,反有偏离,则去诗意较远。
我认为,此诗写山东大学的高亨。(www.xing528.com)
1964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组织了一次“笔谈学习毛主席诗词十首”活动。高亨参加了,并写了有名的《水调歌头》一首: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障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高亨把此词连同一张恭贺春禧的短函,寄给毛泽东,后收到了回信,回信类似于毛早年给朱师辙的信,此不具引。此事在当年学界极为有名。
《文史哲》杂志组织这次讨论,共有山东大学九教授写了文章,他们是萧涤非、蒋维崧、高亨、黄云眉、殷孟伦、徐文斗、孟广来、孙思白、高兰。[30]
高亨1927年从清华国学院毕业,也是陈寅恪的学生,所以陈有此诗。知此今典,此诗即不需再解。陈诗即针对高亨《水调歌头》而发的感慨,“诗题多有深旨”,“高唱”是习语,但暗含“携卷登山唱”,别有深意。陈诗机巧于此可见。此诗可与《贫女》对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