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中共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形成的一个习惯做法是:当每一次政治运动进行的时候,相关的“批判文件汇编”都会应运而生。虽然动机是以“供批判使用”,但客观上对于公布、保留某一历史时期的文献还是起了一点正面作用,至少提供了一些文献上的线索,虽然此类文献的编辑有非常明确的取向,极难做到客观公正,但因为限于内部使用,所以作为文献的基本价值还是存在的。《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就是这样一套历史文献,因为这套文献流传不广,在以往关于胡适的研究文献中极少被提到,所以有必要作一详细介绍。[30]
当时的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张僖回忆:“1954年11月29日、12月21日和1955年的1月15日,曾在东四头条4号的全国文联会议室三次召开《〈红楼梦〉的人民性和艺术成就》的专题讨论会。会议规格很高,分别由茅盾等同志主持。其会议通知都是由中国作家协会新成立的一个叫做‘胡适思想批判讨论会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发出的。陈白尘同志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31]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就是这个机构编辑完成的,原始材料来源于胡适当年留在北平的档案,同时也收集了当时港台报纸和杂志中关于胡适的文章及相关言论。中国大陆较早提到这套文献的是邓广铭。近年在中国大陆关于胡适藏书去向的争论中,多有涉及《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的言论,但因为没有见到实物,多数语焉不详。
当时胡适留在大陆的档案存在他原来的住处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一号和北京大学。胡适旧居后来归属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但中国大陆负责管理所有意识形态部门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宣部,它有绝对权力调用各种档案材料。
沈乃文认为,中宣部资料室取走了胡适书信、文件和日记后,从中编选了《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一》和《之四》,均以“胡适思想批判讨论会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的名义编印出版,内部发行,供全国批判使用。邓广铭先生也一直认为这些小册子是查清胡适书信、日记、文件下落的重要线索。邓广铭认为:“在1954年批判胡适的唯心的实用主义思想时,中宣部曾印行了《胡适日记选》、《胡适书信选》等小册子,每册的封面上都印有‘供批判用’四字,这些小册子是根据什么材料印成的,必定是从北大所存的胡适的书箱内提取去的。”沈乃文说:“1954年批胡适,在当时是中央领导的一场极其严肃的阶级斗争,北大是将中宣部取用胡适寄存北大图书馆的书信文件作为政治任务坚决执行的。中宣部的这一行动是不公开的。而且当时胡适藏书和书信文件仍存于沙滩松公府北大图书馆原址楼上书库,其时中宣部资料室已进驻北大图书馆原址楼下,取物不过是从楼上搬到楼下,没有给北大留下任何手续。”[32]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过去后,这批用作资料和证据的书信、日记等文件并没有物归原主,1958年中宣部资料室解散,胡适文件随其负责人黎澍转到了今天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共有11册,编号为“之一至之七”;其中“之五”为《胡适文辑》,共有5册,普通32开本白皮书,繁体竖排。每辑书名分别是: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一·胡适的一部分信件底稿》(1926年4月至1936年12月)。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二·胡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分日记》。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三·胡适发表在〈自由中国〉杂志上的一部分论文》(1949年11月至1955年2月)。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四·胡适在1921年和1922年的一部分日记》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五·胡适文辑(哲学)》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五·胡适文辑(政治)》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五·胡适文辑(文教)》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五·胡适文辑(史学)》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五·胡适文辑(文学)》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六·胡适言论集(1952年11月至1953年1月)》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之七·胡适言论辑录》(1926年月日至1954年)
资料最后附有一篇《胡适略历》,署名“吴容整理”。《略历》介绍的胡适情况除个别地方使用了大陆当时流行的语言外,基本客观公正。
《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的具体编辑时间是从1955年2月至1955年5月,大体是胡适批判运动高潮期间完成的。这套资料在当时是最完整的收集胡适集外文的文献,可以看成是一本胡适集外文集,与原单行本合读,已略具全集规模。因为基本保留著作原貌,所以虽是“供批判”使用的材料,但却意外获得了文献价值。[33]因为这套资料中有一部分材料直接来源于胡适的档案,所以编者对原文(主要是日记和书信)的释读工作也具有学术价值。1949年以后,无论中国大陆还是港台,当时都还没有一套如此完整的胡适作品集。[34]由于这套资料编辑的时间在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后期,所以在当时所有写作批判胡适文章的学者中,只有时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任职的侯外庐全面使用过胡适档案。他的长文《揭露美帝国主义奴才胡适的反动面貌》的注释中,标明他大量使用了当时存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的胡适档案,此文原来发表在《新建设》杂志上,后来收入《胡适思想批判》第3辑中时作者略有修改,特别是在注释中删除了一则原来引用的史沫特莱给友人信中诬蔑胡适的话。[35]现在可以推测,整理这批材料的人可能是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有可能就是专门为侯外庐写文章作资料工作的。[36]这套关于胡适研究的资料,在胡适研究中的意义应当得到重视,至少可以从中看出当时在获取胡适言论活动的渠道上,相关机构掌握的信息相对完整,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也具有相当的学术素养。为了保存关于胡适的研究史料,我已决定把自己收藏的这套完整的《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无偿捐赠给台北“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以供研究者使用。
2003年
【注释】
[1]参见李季:《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上海:神州国光出版社,1931年;叶青:《胡适批判》上下册,上海:辛垦书店,1933年;严灵峰:《胡适〈中国哲学史批判〉》,福州:福建民报社,1940年;徐子明:《胡适与国运》,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58年。
[2]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9页。胡明:《胡适批判的反思》,载《二十一世纪》(香港)1991年12月号。另见胡明:《胡适传论》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963页。欧阳哲生认为:“第一次批胡运动从1951年11月至1952年1月,是以‘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改造运动’的形式出现的。稍后又有‘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运动’。这场运动规模不大,只是局限在京津高等院校,涉及的人员主要也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大规模的批胡运动,或者说第二次批胡运动,是在1954年11月开始的。导火线则是9、10月间的‘《红楼梦》事件’。这次批胡运动是以郭沫若、周扬两人来挂帅的,但真正授意的应该说是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我们能找到毛泽东《关于〈红楼梦〉问题研究的一封信》,这封信当年是作为《人民日报》的‘编者按’出现于报端的,现在我们知道这是毛泽东的手笔,它实际上打响了批胡的信号弹。这次运动几乎动员了整个知识界,包括胡适的许多朋友、同事、学生也卷入其中。时间持续到1955年8月,前后长达10个月。作为这次运动的一个总结性成果是三联书店出版的洋洋三百万字——《胡适思想批判》(8辑)。”见《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3年A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571页。
[4]《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34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620页。《对周扬关于批判胡适问题组织计划的请示的批语》(1954年12月3日),其中说:“刘、周、朱、陈、邓、陈伯达、胡乔木、邓拓、周扬同志阅,照此办理。”
[6]陈清泉、宋广渭:《陆定一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388页。
[7]陈清泉、宋广渭:《陆定一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394页。
[8]《胡适思想批判》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第4页。(www.xing528.com)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625页。
[10]陈清泉、宋广渭:《陆定一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395页。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620页。
[12]王少丁、王忠俊编:《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54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第95页。
[13]见《新建设》1955年第2期。
[14]王若水:《压制思想的思想运动——读李洪林〈中国思想运动史〉(1949—1989)》,载“新世纪”网刊。
[15]《胡适思想批判》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第67页。
[16]周扬等:《我们必须战斗——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5页。
[17]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参考资料》第2辑,1956年,第36页。
[18]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7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第2457页。
[19]《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65页。
[20]潘国维:《中山大学的部分教授对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讨论抱着抗拒态度》,载新华社参考消息组编《内部参考》1954年第282期。
[21]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134页。
[22]《陈寅恪诗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94页。
[23]周一良:《郊叟曝言》,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第3、4页。
[24]《胡适思想批判》1—8辑(1959年,三联书店以此为基础出版过一本同名的书,除原书收入的文章外,增加了孙定国、陈森玉两篇文章),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编:《胡适思想批判资料集刊》,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5年。全国各地出版的类似资料均以上述两书为基本模式。比较知名的单行本有艾思奇:《胡适实用主义批判》(此书曾和作者另一本批判梁漱溟的小册子合为一集在1977年再版,改名为《胡适梁漱溟哲学思想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张如心:《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孙定国:《胡适哲学思想反动实质的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李达:《胡适反动思想批判》,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姚蓬子:《批判胡适实用主义的反动性和反科学性》,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
[25]《杨尚昆日记》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41页。
[2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571页。
[27]陈清泉、宋广渭:《陆定一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388页。
[28]参见《文萃》第17期,1947年。
[29]夏康农:《论胡适与张君劢》,上海:新知书店,1948年。此书被列为“新认识丛书”第一辑第一种。据书后的一则广告说,还有四本要陆续出版,分别是《论知识分子》《论自由主义》《论中间路线》《论优生学》。广告特别说明这些书是“批判与建设并重”,“对于当前种种错综复杂的、有关于文化思潮诸问题,亟待予以科学的分析与批判。本丛书即以此为编辑重心,从学术立场,用正确观念,简洁笔调,对有关问题作严正而深入的分析与批判,从而使广大的知识群有个新的认识。本丛书各册,均由海内外具有专门研究的教授,名家执笔,益见充实”。
[30]陈金淦编《胡适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年)、季维龙编《胡适著译系年目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胡成业辑《胡适研究论著资料索引(1979—1990年)》(绩溪:胡适故居印刷,1991年)等各种关于胡适的传记、年谱和研究著作中也未出现使用《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的记录。
[31]张僖:《只言片语——中国作协前秘书长的回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32]张洁宇:《胡适藏书今何在》,载《中华读书报》1998年12月2日。
[33]只有《胡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分日记》作了较多删节,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的日记》,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第519—595页。《胡适的一部分信件底稿》,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3册),香港:中华书局,1983年。
[34]较早编写关于胡适研究的目录索引的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有关胡适的书刊资料索引(“红楼梦”及有关书刊资料索引)》(内部参考),北京,1955年。
[35]见《新建设》1955年第2期。另见《胡适思想批判》第3辑,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第82页。
[36]侯外庐的《韧的追求》一书中完全回避了此文的写作经过。参见侯外庐:《韧的追求》,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