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多历史细节可以说明,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是在保持学术独立的情况下完成的,体现了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的原则。中央研究院的早期工作基本是在蔡元培领导下进行的,已经积累了约有二十年时间,所以它的成功并不偶然。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的成功,从另一方面说明西方文明与中国现实相遇并没有显示出不适应,在与中国现实较好结合的情况下,形成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新传统。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大体是平衡的,偶有冲突但都在正常范围。作为制度选择,中国院士制度的形成使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建立起了完整的规范,最后融入了世界文明的主流,中国院士制度最后在台湾地区得以延续。
1949年以后,因为国家依靠意识形态管理科学,主动放弃已经建立的中国院士制度传统,代之以学部制度。所以从制度选择的角度评价,从院士到学部的进程影响和制约了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的发展。
1955年作为过渡形式的中国学部委员制度本身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随着不断的政治运动和十年“文革”的发生,作为中国最高的学术体制,它并没有达到平衡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的预期效果。政治和行政对学术的干预程度过深,作为国家学术制度的权威性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作为过渡性的制度设计方案,学部制度因为原初的设计理念偏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流,最终对中国现代学术制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深层制约了中国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从院士到学部委员的变迁,不只是学术制度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政治文化的差异。学部制度虽然最终又回到了院士制度,但作为学术传统,它没有回到1948年中央研究院所积累的传统中,而只是停留在1955年所开创的学部制度上,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2004年
【注释】
[1]樊洪业主编:《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49)》,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1年,第74—76页。
[2]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30页。
[3]《中央研究院的回顾、现况及前瞻》,载《传记文学》(台北)第48卷第5期。
[4]《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5册,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0年。
[5]《竺可桢日记》第2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257页。
[6]李扬编:《国立中央研究院史》,北京: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1998年,第143页。
[7]《杨钟健回忆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年,第167页。
[8]《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分析》,载《观察》1948年第5卷第14期。
[9]刘潞:《刘大年忆郭沫若》,载《百年潮》1998年第4期。
[10]薛攀皋、季楚卿编:《中国科学院史料汇编(1953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第95页。
[11]参见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3页。
[12]参见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41页。
[13]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39页。
[14]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40页。
[15]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47页。
[16]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史料汇编(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43页。(www.xing528.com)
[17]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史料汇编(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177页。
[18]武衡:《科技战线五十年》,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47页。
[19]王忠俊:《中国科学院史史料汇编(1955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第214页。
[20]樊洪业主编:《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49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1年,第49页。
[21]《一九五六年人民手册》,北京:大公报社,1957年,第572页。
[22]顾潮:《顾颉刚年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355页。
[23]皮埃尔·布尔迪厄、汉斯·哈克著,桂裕芳译:《自由交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第53页。
[24]《竺可桢日记》第3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568页。
[25]张稼夫等:《庚申忆逝》,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1页。
[26]《杨尚昆日记》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99页。
[27]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第524页。
[28]胡宗刚:《胡先骕没有选上学部委员》(未刊),2004年。
[29]李真真:《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筹备与建立》,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年第4期。
[30]陈清泉、宋广渭:《陆定一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415页。
[31]江西庐山植物园编印:《胡先骕、秦人昌、陈封怀生平简介汇编》,1994年,第12页。
[32]樊洪业主编:《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49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1年,第53页。
[33]樊洪业主编:《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49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1年,第57页。
[34]樊洪业主编:《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1949年)》,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91年,第59页。
[35]胡宗刚:《不该遗忘的胡先骕》,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