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炜
12月19日,麦积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曙辉一行在副县长杨栋的陪同下考察调研了陇城镇明清街、女娲祠、街泉庄香醋加工厂及三国文化园建设。
明清两代,陇城镇的商业最为发达,商贾云集于陇,谋求生意者颇多,并建有山西客商云集的山西会馆。明代陇城西街建有“都宪牌坊”,清代陇城上街建有“娲皇故里”,并有铺面、楼阁等古代建筑,如今大多已毁。现残存于陇城镇内的明清建筑大多是商铺,分布于陇城镇内街道两旁,长约800米,宽6米,残留铺面103间,其中楼阁式铺面9间,这是天水市保护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如今因建筑年代久远,年久失修,一些铺面的檐角已经开始剥落、掉角,更为可惜的是一部分老式铺面被主人拆除,改建为新式铺面,镇政府已制止拆除改建,并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力求恢复原貌,使其呈现历史价值。
作为两皇故里的陇城,历代都有对伏羲、女娲隆重的纪念和祭祀活动。比如陇城有纪念伏羲生地的八卦城,凤尾村有羲皇寺,风沟有八卦坡。明代胡缵宗写的《秦安县志》记载:汉代以前陇城就大祭女娲。他说:“女娲成纪人也,故陇城得而祀焉”。当时,女娲庙在陇城北山上,叫北山寺,后因北山塌陷庙毁;之后建在东门上,后水逼城垣,庙也被冲毁;又建在寺坪上,叫作东皋寺,清同治年又毁于兵乱,随后建在南城门内的城隍庙旧址,“文革”中又毁。现存的女娲祠是群众自筹资金7万余元于1989年第五次重建的。山门为2001年群众自筹资金8万余元修建而成。大殿为单檐歇山顶仿古式建筑。迎面而立的补天石是村民清理女娲洞时挖出的。上有天然的“风”字以及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图像印迹。殿门上有原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写的“华夏先祖”的匾额,左右有天水诗人霍松林撰写的板对:“毋轻抟土意选良师细塑精雕自有英才清玉宇,须重补天功任硕鼠明吞暗啮何来美政济苍生”。
街亭古战场遗迹就在今天的陇城镇,位于秦安县城东45公里处,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南北群山对峙,清水河缓缓流过,是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三国时,诸葛亮派参军马谡为先锋,王平为副将固守街亭,因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又不听王平力谏,“依阻南山,不下拒战”,舍水上山,凭高扎营。结果蜀军久困渴乏,出战接连失利,终被魏军大将张郃所败,使首出祁山叛魏应亮的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安定(今甘肃镇远)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街亭既是闻名的远古文明源头之一,又是“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要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秦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考查街亭一带,的确有不少秦人征战和活动的遗迹。在街亭南面2公里处有一石碑曰:“秦避难山”,就是说秦人因战事退避在此山一带防守。在这一带经常出土一些镞、矛、带钩、车马器残片等战国青铜武器和战国铜币等遗物。1967年发掘出土的陶器、铜器、铁器共393件,其中的珍贵文物秦权和秦铜灯等已上交北京博物馆。秦权即后代民间俗称的“秤砣”,秦铜灯合为一灯启为三灯,它和秦权均为国宝级文物。(www.xing528.com)
陇城镇街亭这一带经常发生秦、戎争夺战。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战国,有人势力割据略阳川,秦王诛之后凿险洞于积麦崖,建庙宇曰:无忧,后称无忧寺(今西番寺,街亭南面2公里处),在当时曰“无忧”就是意指此地攻战频繁,人们渴望战乱结束,再无忧患。
如今,走进陇城镇,当街建有一座六角亭,亭中立有石碑一块,正面为习仲勋同志(曾任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题写的碑名“三国古战场遗址——街亭”,背面为邑人题写的碑文。街亭是天水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12月,陇城镇人民政府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制定三国街亭古战场旅游景区规划,该规划以街亭古战场、街亭古城等体现先祖遗迹、战争场景和西北民俗风情的资源为依托,以祭拜先祖、战场凭吊、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参与性的动态旅游项目为主,力争把景区建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以寻根祭祖为主体功能的中华女娲文化旅游目的地。
秦安县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