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绳武
近年来,由于在杭州湾两岸和太湖周围的河姆渡和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种植水稻的事实,证明我国南方是稻作起源地之一。以陇山为中心的陇中黄土高原位于泾、渭河上游,它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农业文化起源与发展方面值得注意的地区之一。因此,我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是多中心的。
近十年来,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与农业文化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东起以泰山为中心的山东,向西经冀南、豫北以至嵩山、荥水上游为中心的郑州、洛阳附近,更西到以陇山为中心的泾渭河上游(陇中东部),北至河套,均发现早于仰韶时代的文化遗址,也有早于半坡农业类型达一千年以上的遗存。陇中秦安大地湾遗址比滕县北辛、武安磁山、新郑裴李岗、华县老官台及贺兰暖泉等遗存更齐全而系统。这给我国新石器早期农业发展源流等问题的解决,建立了初步的基础。因此有人主张黄河流域新石器早期陶器和农业文化的发展也是多元的。我国新石器早期的文化分期应该重新编定,至少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早期以前,应增加距今7000年至8000年间的大地湾一期。由于大地湾一期旱作农产种子的发现,对于我国农业的源流和分布,也应有新的认识和推论。
1.以陇山为中心的陇中黄土区东部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以泾河上游的旧石器晚期泾川智人及多种类型的旧石器为证。同时据我国最古文献《春秋·运斗枢》记载,“以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据不少文献称“始画八卦,造书契(文字),教民佃、渔、畜牧”的古帝伏羲及其同母女帝女娲氏均诞生于成纪(今秦安县北部),“始制耒耜,教民务农”的古帝神农“生于姜水(今渭河北岸支流,在岐山以西的岐水),故以姜为姓”。凡此皆可作为新石器早期农业文化发源于陇山附近的文献证据。
2.以秦安大地湾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中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尤其是作为旱作粮油谷物黍、油菜籽等的最早栽培地,距今约7000年至8000年。
3.我国农业最早的发展依据古人类的活动地点、石器、陶器及河谷阶地分布诸条件,做出史前旱作农业传播途径的推论。由秦安清水河谷东越陇山南段,经俩河和济河谷地到关中平原与黄河大三角洲,然后分别向南、北传播,主要沿着三条南北向的河谷交通线或两河间的低平分水带。东面一条由江北丘陵自徐州到安徽和县,过长江,使旱作农耕技术和起源于太湖周围的水稻栽培技术相结合,嗣后循赣江与北江谷地南至珠江三角洲。中间一条循汉江谷地和湘桂谷地,南至广西盆地。最西一条从秦安南到天水,循西汉水和嘉陵江谷地及纂江谷地经过四川盆地而至云贵高原。同时南方的水稻栽培技术,也循上述路线传播到北方谷地。(www.xing528.com)
由大地湾及黄河流域向东北、内蒙古及西北的旱农传播途径,自东向西也有四条:最东一条沿太行山东麓与禹河故道向北,到燕山南麓经山海关北达松辽平原。第二条循汾河谷地北至桑干河谷,可能与第一条会合。第三条循葫芦河谷北上,经固原、同心间的清水河谷,过黄河至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可能东达西辽河谷地而通松辽平原。第四条过渭、洮分水岭与黄河,再循庄浪河谷至河西走廊与南疆绿洲。
上述诸河谷可能是史前人类横渡黄河、长江后的几条南北通道,新石器早、中期陶器和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难免不循历史故道。
《地理学报》
1985年0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