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德镇天宝龙窑:唯一能烧造的百年陶瓷窑址

景德镇天宝龙窑:唯一能烧造的百年陶瓷窑址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自来水到户以及铁皮粮仓的推广,各种生产、生活所用的陶器需求变少,天宝龙窑也慢慢停烧,但窑体一直保护完好。28日凌晨,金师傅带领他的传承人和学生举行祭拜仪式后,对龙窑进行加热暖窑。天宝龙窑不仅完好保存至今,是景德镇唯一能够烧造的龙窑,见证了景德镇陶瓷百年来的生产方式,也是全国保存完好的龙窑之一。

景德镇天宝龙窑:唯一能烧造的百年陶瓷窑址

天宝现属浮梁县鹅湖镇辖。这里四面环山,盆地内地势平坦。据传,唐代黄巢起义时,两次由婺源途经此地,俯瞰盆地,见上空云雾弥漫,宛如水塘,便誉之天之宝塘,后人称天宝堂,简称天宝。自古天宝盛产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在南安坦(今湘湖)米市上赢得“金天宝”的称誉。有赞天宝诗云:“绿水眼前过,群山目中行。良田千顷香,盆地万物生。”

天宝乡有独特的制陶黏土,因此本地村民很早就有制作陶器的习惯。1974年,原天宝乡政府为了开发当地资源,在柳溪村建起天宝陶器厂,迁修了一条龙窑,窑长64米、宽6米、高约2.5米,并从江苏省南通邀请来把桩师傅金跃安负责制陶。20世纪80年代,天宝陶器厂一年要烧上八至十窑,都是老百姓常用的陶瓦片、陶罐,特别是农民家里用来储水、储粮、酿酒的大缸很受欢迎。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自来水到户以及铁皮粮仓的推广,各种生产、生活所用的陶器需求变少,天宝龙窑也慢慢停烧,但窑体一直保护完好。

天宝龙窑沿山坡而建,呈大于30°的斜坡,头南尾北长约50米,窑身内壁以耐火砖砌成拱形,它的烧造原理是让火自下而上燃烧,下部在高温烧造时,上部利用余热烘烤升温。窑尾还在烧造时,窑头已可以出窑了,出空的窑位又放入新的泥坯,利用余热进行烘干加热。龙窑烧造容量大,效率高,非常节能,特别适合烧造体积大的陶缸和数量多的陶瓦等。窑身左右设投柴孔(俗称鳞眼洞)42对,是投放燃料和观察火焰温度的窗口。西侧设装窑用的壶口(窑门),是窑工进出取放陶制品的通道,窑身上方建有窑棚,上覆以木质梁架及小板瓦。燃料主要为煤、松、竹枝等,烧成温度在1150℃左右,所谓千度成陶。(www.xing528.com)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地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决定复烧龙窑。已经是古稀之年的金师傅操起过去的手艺,开始手工练泥制陶,经过成型、利坯、晾晒、上釉等工序,制成了大陶缸、陶罐以及陶瓷雕塑作品。2014年9月26日,准备了一个多月的陶器泥坯开始装入龙窑。28日凌晨,金师傅带领他的传承人和学生举行祭拜仪式后,对龙窑进行加热暖窑。早上6点,龙窑正式点火烧造,龙窑83个窑火口经过依次投柴燃烧,至晚上8点30分停烧。1200℃左右的窑火,从窑头烧到窑尾,历时18多个小时。10月1日,龙窑经闭火2天后开窑,搬出一件件烧成的陶罐、陶缸,烧造工作取得成功,圆满完成全套制陶工艺,真实再现了景德镇古陶瓷制作的全过程。

由于城市建设,生产方式改变等原因,以陶瓷生产为特色的景德镇地区原有的很多陶瓷生产遗址现已不复存在,这无疑是陶瓷历史文化保护过程中的一件憾事。天宝龙窑不仅完好保存至今,是景德镇唯一能够烧造的龙窑,见证了景德镇陶瓷百年来的生产方式,也是全国保存完好的龙窑之一。景德镇陶瓷大学把天宝龙窑厂作为教学实习基地,每年都有来自欧洲各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陶瓷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交流。天宝龙窑的历史虽不是很悠久,但其保留了古代龙窑的建窑技艺和烧造工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不仅对陶艺界专业人士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是国内外旅游者热爱的旅游景点之一。其烧造场景、烧造技术、制陶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陶瓷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