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烧仪式完整瓷业体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复烧仪式完整瓷业体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月8日,徐家窑举办复烧仪式,经过窑工宣读祭文、向火神敬香的程序后点火开烧。2013年,徐家窑及其周边8座明清传统坯房,作为一个完整瓷业窑作体系,被列入国家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坯房仍保持生产,可容纳“四双草鞋”,有20多位主要技术员工,月生产量12伕坯,瓷坯经在邑山窑、徐家窑烧成瓷器。

复烧仪式完整瓷业体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2016年11月,徐家窑停烧38年后,在其原址上成功完成复建工程,这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11月8日,徐家窑举办复烧仪式,经过窑工宣读祭文、向火神敬香的程序后点火开烧。11月12日开窑,瓷器烧出来的效果非常好,优质品率很高。徐家柴窑复建复烧总指挥余喜来激动地说:“成功了,成功了。”73岁的把桩师傅胡家旺也难掩喜色,说:“这窑这批烧造的瓷器达数千件,师傅们入窑码放就花了7天时间,取出瓷器又要花3天,终于成功了。”

据史料记载,清代都昌籍窑户秦邑山有一座窑叫邑山窑(临风景路),因烧造瓷器质量好,窑位供不应求。秦邑山就在旁边再建一座柴窑,称新邑山窑。传说邑山后人嫁女时,将这座新邑山窑作为嫁妆陪出,改名徐家窑。300年过去了,徐家窑一直烧造红火,虽然多次易主,但一直保持着徐家窑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家窑成为景德镇建国瓷厂的骨干生产窑炉,烧造的青花、颜色釉、陈设艺术瓷质量好,多次承担烧造国家礼品瓷的任务。

2013年,徐家窑及其周边8座明清传统坯房,作为一个完整瓷业窑作体系,被列入国家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景德镇正式启动徐家窑的复建复烧工程,复建工作在国家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在徐家窑原址完全遵照原来的形状、工艺进行恢复。数十名曾经烧过徐家窑的建国瓷厂老窑工参与,他们曾经都是柴窑的把桩师傅,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复建完工的徐家窑房,保留了典型明代窑房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达1892.5平方米。窑房用大于30厘米直径的弯曲杂木做窑屋立柱,共108根,屋柱之间是穿斗框架二层结构,屋柱下垫有一尺多宽的方形或柱形的石墩,屋面为人字形,盖小青瓦(也叫土瓦),四五分水路,分三批排雨水。第二层存放松柴,周围用7厘米左右宽的杉木条或杂木围成排气窗。西侧窑室对口有一落眼与落夹子(丢松柴口)。整个窑屋为木结构,看上去就像一片无枝叶的森林,交错有序,气势壮观;外围是用窑砖头与黄泥砌成的护墙,护墙厚0.5米,高3米多;护墙南面有窗户十扇及两扇门。

图5-4 徐家窑窑房内景

窑房的梁柱采用槠树,立柱一般不求树干笔直,但要粗大。先把树砍倒,不剔枝叶放一个伏天,待树干透后搬运到河边,通过水路运到镇上。

徐家窑的窑体(含窑门、窑畔、窑室、烟囱),建筑面积占地215.25平方米,为长方体,用砖与黄泥砌成;窑门处窑屋中间,宽60厘米,呈八字形向西开;窑畔起保温、固护窑室等作用;窑畔内砌有鸭蛋形窑室、烟囱。窑室内长17.36米,内径最宽处4.25米,可容纳300多担坯。烟囱处窑屋东边,高15.6米冲出窑屋顶,顶部如钢笔尖。窑畔的北侧有水井(口径0.6米)、储水窖、阶梯;南侧有木板梯,宽2米,方便挑担上下。南侧与西侧是空间较大的装坯间。

瓷器是“三分做,七分烧”,一窑瓷器价值不菲,烧得好坏全仗窑工操作。要烧好一窑瓷器,业内有“一满二烧三歇火”的说法,即窑内匣钵摆放得当,才能保障温度烧得均匀,满足不同瓷器对温度的要求;控制烧造时间长短和火温高低;判定歇火停烧的时间。

烧窑是技术性非常高的工种。窑工是一个团队,一般有驼坯工、架杪工、小伕手、三伕半工各1人,一伕半工、收兜脚工2人,二伕半工4至5人,以及管事、杂工等若干,他们在把桩师傅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协调工作。把桩师傅负责全柴窑技术操作,包括设定窑位,检查满窑质量,烧窑掌握熄火(刹槽口)时间。一个好的把桩师傅可以同时为几座窑的把桩。把桩师傅的报酬是以烧窑的次数计发的,其年收入一般可以超过一个中等规模器行老板的年收入。自古以来,对把桩师傅的要求很高,要文功、武功、靠山俱全,文功即有经验、懂技术,武功即要有好的体力,靠山即门派,遇到问题可以请师傅帮忙,出了事故有人帮助分析、摆平。

图5-5 徐家窑窑炉口和坯房

与徐家窑相邻的是坯房,是瓷器烧造上一道工序的制作场所。坯房建筑是木屋柱穿斗结构,分为正间、廒间和泥房三座单体建筑,呈庭院式布局,院内有晒架塘,供储水、掏泥、晒坯之用,是瓷业成型的专用建筑。其中,正间为成型场所,廒间存放原料、泥房及附属设施,泥房在廒间西侧,向正间伸展相接,是泥料陈腐和精制之处。中部为矩形庭院有晒架塘,各间均向内院敞开,四周砌围墙,构成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形式。坯房的走廊宽1.6米,用窑砖砌成,中间稍凸,高出室内与晒架塘0.3米。坯房分为两类:一是圆器坯房,二是琢器坯房。

徐家窑是景德镇保存的最大的一座鸭蛋形柴窑,在其周边多个瓷器坯坊生产,才能满足其烧造要求。1949年以后,这些坯坊均转入市建国瓷厂经营,继续为徐家窑烧造提供瓷坯。其中,著名的坯坊如下:(www.xing528.com)

大件手工作坊:始建于清末,建筑面积478.3平方米,窑砖黄泥砌的护墙,杉木柱穿斗式屋架,坯房西向,大门朝南,有正间坯房10间朝南,有廒间房、冷坯间、烧水间和阁楼,晒架塘4口,管理用房2层,系典型明清坯房风格。1935年由抚州籍官某、高安籍章某和刘某合伙修建经营,冠“三义顺”商号。一年后,官某退出,章炳锡、刘能珍继续经营,生产“呙三太”。1948年,刘能珍之子刘国亮与章炳锡养女李月英结婚,继承该作坊,生产罗汉汤碗、镇德汤碗等产品。

1949年以后,作坊在公私合营中归建国瓷厂,夫妻二人双双进入建国瓷厂工作。坯房仍保持生产,可容纳“四双草鞋”(行业计量单位),有20多位主要技术员工,月生产量12伕(行业计量单位)坯,瓷坯经在邑山窑、徐家窑烧成瓷器。品种有双万件花瓶、釉里红、青花、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瓷器等高档礼器瓷器及高级宾馆用瓷等。如1960年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制作双万件花釉缸;1986年10月300件郎红瓶被赠送给朝鲜领导人金正日;1978年至1993年制作的颜色釉、青花瓷瓶,7次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外国政要。

图5-6 装烧大件瓷器的匣钵

琢器手工作坊:始建于清末,面积362.6平方米,窑砖、黄泥砌成护墙,杉木柱穿斗式屋架,有正间朝南坯房9间、廒间房、冷坯间、烧水间和阁楼2间,院内建有4口晒架塘、晒架等生产设施,系典型明清坯房风格。生产能力可容纳“四双草鞋”,生产圆器餐具,日产定额28板坯;生产80件以下花瓶、缸等品种,月生产量24伕。瓷坯在徐家窑、邑山窑火烧成瓷。产品有高级宾馆用瓷、国家礼品瓷,如《花好月圆》系列作品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前意大利参院议长科西加。

粉定钧红手工作坊:始建于清末,建筑面积436平方米。西向正坯房9间,有廒间房、冷坯间、烧水间和阁楼2间,廒间房设有踩泥间、存泥间和货间,院内建有水井1口、晒架塘2口,另有晒架等设施,系典型明清风格坯房。1949年归建国瓷厂管理,可容纳“四双草鞋”的生产,有十多位技术员工。圆器日产定额28板坯;琢器生产80至200件;各种瓶类、缸类、坛类等月生产量24伕。1978年,生产的青花挂紫瓷瓶被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英国首相卡拉汉。

三阳开泰手工作坊:制作“三阳开泰”高温颜色釉瓷瓶名贵品种,1978年至1997年,邓小平等19位国家领导人51次以“三阳开泰”高温颜色釉瓷瓶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外国政要。1981年1月,80件三阳开泰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建国瓷厂的职工可凭结婚证买三阳开泰80件一只或50件的一对。

粉定注浆手工作坊:民国以前冯庭生之妻的嫁妆,商号“冯利盛”,主要生产倒浆品种,如奶盅、玉兰壶等。

图5-7 徐家窑制坯作坊

注浆手工作坊:清末,徐荣标坯房。巢宗礼(都昌人)在这里打长工,后担任都昌会馆的副会长。巢宗礼以1450块银圆,买下这幢坯房,生产日用瓷为主,如渣头碗、盘子等,商号“巢余泰”。后传儿子巢克鸿至1949年。

针匙手工作坊:原名王氏作坊,仿明末制瓷坯房建筑结构,主要生产壶类琢器,如茶壶、酒壶、油壶等。

徐家窑及明清窑作群是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产物,传承着厚重的陶瓷历史文化信息。徐家柴窑及其周边窑业体系建筑,既是景德镇制瓷业进入手工业工场时代的历史见证,又是我国古代陶瓷工业建筑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虽然历尽千年的历史沧桑,但其木构架与建筑布局以及传承工艺至今仍保存较好,尤其是窑屋、窑体、坯房、晒架塘、辘轳车具有很强的原真性和观赏性,在瓷都景德镇不多见,堪称景德镇古代陶瓷工业建筑遗存中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