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发现与重建

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发现与重建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葫芦窑由前后两窑组成,因前短后长形似葫芦而得名。在御窑厂北麓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竟发现了六七个葫芦窑,可见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的使用规模。原来,葫芦窑后室长短与它的热能利用息息相关。专家们认为,不能同时烧造不同规格的瓷器,或许是葫芦窑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之一。2010年6月18日,一座承载着人们梦想的明代“葫芦窑”终于破土动工。

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发现与重建

瓷业发展进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烧造工艺的进步。宋、元时期,景德镇瓷器烧造使用的是龙窑和馒头窑,并且龙窑的形制由长而斜向短而陡发展,并最终被馒头窑取代。而在明朝葫芦窑成为景德镇瓷器烧造的主要窑炉,前后使用了近300年,它兼备了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在烧成技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葫芦窑由前后两窑组成,因前短后长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窑前端设窑门和火膛,后室尾部建一独立的烟囱,窑顶两侧各设有六对投柴孔。整个窑底前低后高,坡度约为100°,在一定的程度上保留了龙窑的遗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景德镇葫芦窑“似卧地葫芦”,窑顶有12个圆眼,烧窑时先将窑柴投入前室火膛,烧20个小时左右,然后将窑柴从投柴孔中投入窑内,续烧4个小时左右,整个制作过程“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在御窑厂北麓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竟发现了六七个葫芦窑,可见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的使用规模。

在考古研究对比测量数据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窑址的后室有长有短,大小不一,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各窑周围出土后修复瓷器的比对,专家们终于破解了这个秘密。原来,葫芦窑后室长短与它的热能利用息息相关。皇宫定制的瓷器器型有大有小,导致瓷坯薄厚不一,它们所需的升温速度也不相同。大的器物成瓷较慢,一般采用后室长的葫芦窑,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窑内热能;反之,烧造小器物的葫芦窑后室较短。

为了提高烧成率,明代御窑厂工匠们根据所烧器物大小来量身定制葫芦窑,不同的瓷器要在不同尺寸的窑中烧造。不难想象,当时的景德镇布满了不同形制的葫芦窑,以满足各种不同规格瓷器的烧造需求。专家们认为,不能同时烧造不同规格的瓷器,或许是葫芦窑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之一。

2010年6月18日,一座承载着人们梦想的明代“葫芦窑”终于破土动工。复建葫芦窑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窑房。窑房不仅可以保护窑体不受风雨侵蚀,同时还可以保证在任何天气下烧窑作业都能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景德镇历代窑炉的砌筑和烧造,都有着一整套异常严格、繁复的工艺,这种古老的工艺,本身就是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目前,挛窑匠师仅有古窑瓷厂的余云山、余和柱两人,而且他们也只是对建造镇窑经验丰富,建造葫芦窑也是平生第一次。和清代镇窑不同,葫芦窑中间有一个收口,把窑体分成了前后两个空间。窑体从什么地方开始弯曲?弯曲度多大?拱顶多高?一切有关葫芦窑的数据都没有记载。

图5-2 复建葫芦窑设计示意图

由挛窑师傅和把桩师傅胡家旺等组成的复烧团队,仔细研究御窑厂等处的葫芦窑遗址,仔细推敲着收口的角度和未来烧造时火焰流动的方向,凭借以往镇窑的烧造经验,最终完成了窑内工程设计。没有使用任何现代科技材料,也不用任何支撑架,挛窑师傅就这样把窑砖一圈圈砌起来,就形成了完美的弧线,而且还可以保证高温下不会变形坍塌。建成的葫芦窑窑长9.2米,最高点达2.95米,最宽处3.48米,烟囱高9.2米。成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觅区历代窑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