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口古瓷窑址位于乐平市涌山镇北3千米许,离景德镇市15千米,距乐平城区33千米。此地古为浮乐通衢,历代都有市面,故有“闵口街”之称。1982年,景德镇市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坐落于涌山河东岸的闵口村,村后“五幢庙山”即为窑址所在地,面积18000平方米,坡面平缓,林木茂密,山南麓因修筑公路被挖掘,断面上可见遗物堆积层,厚处可达1.5米。
窑址未经发掘,从拣选的部分遗物标本来看,器物以碗、盘、碟、盏为大宗,其中以碗最多,都是青白瓷,胎质洁白,纯细。
碗可分六式。
Ⅰ式:敞口,唇外卷,直壁,鼓腹,高圈足,内外满釉及底,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带水绿色,光泽度强,胎薄而纯细,器内底宽而微外凸,圈底有垫饼痕迹,高9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6.5厘米。
Ⅱ式:敞口,唇外卷,弧腹,中圈足,内外壁满釉及底,内底平釉面开细冰裂纹。圈底有垫饼痕迹,高7.5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7厘米。
Ⅲ式:敞口,沿外侈,斜壁、高圈足、倒置呈“斗笠形”,足小,体型小,胎薄,器壁平滑,釉面开细冰裂纹,圈底有垫饼痕迹,器型有大小之异。大者,高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3.2厘米;小者,高4.3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3厘米。
Ⅳ式:直唇,口微内敛,弧腹,内外壁满釉及底,釉色润亮,开细冰裂纹,胎极薄,纯细,低圈足,体型小,圈底有垫饼痕迹,高4.3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3.5厘米。
Ⅴ式:敞口,直沿、斜壁、内外壁满釉及底,釉面开细冰裂纹,低圈足,圈底有垫饼痕迹,高8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6厘米。
Ⅵ式:敞口,唇外卷,鼓腹、高圈足,足外撇,呈喇叭状,内外壁满釉及底,釉面开细冰裂纹,胎薄,圈底有垫饼痕迹,高8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6.2厘米。(www.xing528.com)
碟可分二式。
Ⅰ式:敞口,直沿、浅弧壁,胎极薄,小圈足,釉内略呈豆青色,开细冰裂纹,圈沿有垫饼痕迹,高3.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3厘米。
Ⅱ式:敞口,直沿、浅弧壁,无足,底部微内凹,凹处有垫饼痕迹,胎极薄,纯细,内外壁釉及底,釉色极光亮,釉内有小气泡,高1.8厘米,口径3.5厘米。
高足盏:敞口,弧壁,高圈足,底宽而平,内底沿折,釉面开细冰裂纹,圈底有垫饼痕迹,口径约9厘米,足高3厘米,足径5厘米。
窑具包括匣钵和垫饼。
匣钵:用黏土,细沙混合烧成,内壁斜,呈锅形,外壁上半部为厚直沿,下半部骤折而收成小平底,上重下轻,器型大小因装烧的器物而异。
垫饼:用黏土烧成,部分混合有细砂,有环形,亦有圆形,规格大小因器物而异,烧造时,一般嵌入圈底故小于圈足。
此窑器皿系采用单体装匣钵的仰烧法装烧,瓷片上均不见任何纹饰,具有明显的宋代早期青白瓷特征,应属宋代青白瓷窑址。此外,在当地还流传着一段宋徽宗下令烧造御床的故事传说。这一窑址为研究景德镇市宋代制瓷业提供了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