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前的准备:打造演说家!

演讲前的准备:打造演说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曲啸在磐石红旗剧场演讲,刚要上场,一个意外的事故发生了。怯场是演讲者最大的敌人,它能使你精心准备的一切化为乌有,呈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副窘态。周总理形象、精辟地说明了戏剧表演与观众间的关系,对于演讲来说也是至理名言,非常适用的。

演讲前的准备:打造演说家!

一、演讲前的心理准备

演讲者有了心理定势以后,他就会注意把那些对演讲有意义的事物和信息,摆到自己意识的中心位置上来,以促进自己对演讲活动的准备。那么,演讲者应具有哪些心理准备呢?

1.要有强烈的成功欲

欲望是人们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们思想行为所共有的内驱力。成功欲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促进一切事业成功的主观因素。在演讲活动中,成功欲是造就出色的演讲家的内在动力,成功欲的主要作用,是促发演讲者的心理动机,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能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准备和运作,精心选题、精心构思、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从细节至全篇,从表面到内涵,从形式到内容,甚至一字一词、一声一调都认真仔细地斟酌、推敲,进行优化组合,使演讲者的自身各种潜能在演讲中得到最充分地发挥。所以在演讲前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演讲者高尚健康的成功欲的培养,使其强烈的征服欲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积极统一;成功欲望与行为的积极统一;成功欲的强度与韧性的积极统一,才能形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促进演讲的成功和演讲者水平的提高。

2.充分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后果抱有成功把握的一种预测反应,是一种推断性的心理过程,也是对自我素质和能力的信任。自信心是演讲者重要的心理支柱,它可以坚定演讲者的意志演讲者自信心的表露,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可信度和演讲的效果。1983年曲啸在磐石红旗剧场演讲,刚要上场,一个意外的事故发生了。市里停电,整个会场一片漆黑,曲啸为了满足听众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坚定信心地告诉主持人,照常讲。他有意识地在舞台上做大距离地走动,不断变化自己的音量,使听众在两个半小时黑暗中听了一场扣动心弦的演讲,会场里不但原来座位上的听众都没有走,而且过道里、舞台上都坐满了人,演讲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可见,自信心可以充分发挥演讲者的创造性。自信心强的演讲者很少有心理负担。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发状态,使演讲者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形成良好的临场发挥的能力。因此,演讲者要把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作为演讲准备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科学的自信,克服盲目的自信,要辩证地对待演讲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正确认识演讲中的成功与失败,信心百倍地做好每一场演讲的准备。

3.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一切认识和实践的窗口。对于演讲来说,优良的观察品质是获得演讲成功的重要条件,善于观察就能收集和积累有价值的各种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库存,善于观察演讲现场的环境和听众的反应,就能自始至终掌握演讲的主动权。演讲者往往身负严肃的政治任务和教化使命,经常面对着生疏的、变化着的听众,演讲只有符合听众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演讲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演讲者的观察视野涉及到对演讲材料的感知或发现,对演讲环境的了解,对演讲对象的外部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洞察等,使其做到知彼知己有针对性地进行演讲准备和实践。

4.要有坚强的自制力

自制是个体根据需要对自我情绪和情感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心理现象。演讲者在群体性的社会交际中发表言论,经常面临生疏、复杂甚至意外的情况,能够引起演讲者自身情绪和情感的激动因素很多。有的可能引起演讲者的愉快和兴奋,有的则会引起演讲者的恐惧和忧虑。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不能听任各种激励因素的支配,不能任凭自我情绪的放纵,而是要借助于意志的力量对之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出抑制或开放的反应。像闸门控制汹涌澎湃的激流一样控制激越的情绪。自制力的根本作用是抑制和克服消极性心理的影响,调动和发挥积极的心理功能,以保障演讲者主动适应各种演讲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演讲效果。(www.xing528.com)

5.克服演讲者的消极心理

演讲者的消极心理是指在演讲过程中,呈现在演讲者身上的某些不利于演讲活动开展的心理活动,常见的是怯场心理。这是演讲者,特别是初学演讲的人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怯场常出现的生理反应是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口干舌燥、双手出汗、喉头发紧、声音发颤、两腿发抖、头晕目眩。怯场是演讲者最大的敌人,它能使你精心准备的一切化为乌有,呈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副窘态。怯场心理产生的原因,除生理方面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1)陌生感引起的紧张。心理学研究证明:大脑神经受到新的环境刺激,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消极抑制状态。演讲者面对无数双眼睛,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危机感”,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和怯场心理。(2)准备不足。演讲者仓促上阵,往往会弄得心情慌张,乱中出错。(3)害怕强手,认为竞争对手强大,就意味着自己弱小,为自己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怕听众比自己水平高,不买自己的帐,怕在同行面前现丑。(3)高期望值引起的怯场心理。演讲者每一次演讲都想取得完美无缺的最佳效果,甚至想一鸣惊人,稍有不当,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于是就会出现怨天尤人的不稳定情绪和怯场心理。(4)场面重大。演讲者在某些特殊重大的场面演讲,心中怕出现差错,负担重、压力大,容易出现怯场心理和紧张情绪。

在演讲实践中,演讲者产生怯场心理的情况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克服怯场心理,首先,演讲者对听众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价。伟大的科学家法拉弟不仅是电学创始人之一,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假定听众的水平,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一无所知”。其实听众并不是“一无所知”。而这种假定却有利于增强演讲者的勇气和信心,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多方面的演讲艺术和才能,发挥最佳演讲水平,以引起听众心理上的美感和共鸣。其次,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周总理在五十年代教高盛麟演戏的方法,叫做“目中无人,心中有人。”所谓目中无人,就是说演员登台以后,只管自己认真做戏,尽情发挥才能,不要因台下的观众而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表演。所谓心中有人,就是说演员要明白戏是给观众看的,要与台下的观众有感情的交流,争取他们的合作和支持。周总理形象、精辟地说明了戏剧表演与观众间的关系,对于演讲来说也是至理名言,非常适用的。再次,要做好充分准备,认真练讲,做到胸有成竹,万无一失。平时,争取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熟悉各种各样的社会场合,锻炼自己的表现能力和胆量。最后,演讲者要争取早点到演讲现场,熟悉环境、了解听众,有时也可到群众中去聊聊,以便尽快适应会场气氛,消除陌生感觉。克服怯场心理,消除紧张情绪,这既是一种感情控制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临场的经验多了,怯场的毛病就可以逐渐得到克服。

二、了解有关情况

听众情况的了解和演讲环境的掌握。它决定着演讲内容的选择、演讲类型和表达形式的确定。演讲者的演讲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听众服务。有的人把听众称之为演讲的上帝,就说明了二者深层次的关系,也揭示了听众在演讲这一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演讲是一种双边的社会实践活动,听众不仅是教育对象,也是取得演讲成功,提高其社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演讲的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要认真研究、时刻想着听众。正如黑格尔所说:“既然要产生一种活的实践效果,演讲家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到演讲的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力和一般性格,否则他的演讲就会由于对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适合而不能达到所希望的实践效果。”〔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47页〕这就意味着听众也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趣、自己的选择,他们听演讲是能动的接受者,是活的需求者,演讲者的观点和主张得不到他们的赞同,感情上也不可能引起共鸣,形式上也不会符合他们的口味,你给予的东西是他们所不需要的,甚至是反感的东西,那你的演讲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演讲首先就要认真了解、研究分析听众的各方面情况。(1)听众的心理状况,主要是指听众的性格、气质、心境、需求、兴趣等。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听众性格、气质不同对演讲表达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性格外向的人,对开朗、活泼、直率的演讲方式感兴趣,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对沉静、稳重、坦诚的演讲易于接受。演讲者只有根据听众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演讲,才能使演讲者与听众产生共鸣,奏出和弦,取得演讲的成功。(2)听众自然情况的了解。就是要了解听众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情况。听众自然情况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着演讲表达方式的选择,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对演讲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未谙世事的孩子思维直观形象,情感易受语言支配,他们乐于接受形象、简易、富于幻想色彩的演讲;青年人生活丰富多彩,时代气息浓厚、他们更喜欢时代感强、富于哲理、节奏快、慷慨激昂鼓动型的演讲;老年人人生体验最丰富,他们喜欢沉稳、含蓄、典雅清新启迪型演讲;男女性别不同,他们的实践范围也不同,再加上生理因素,对演讲就产生了不同的心态和接受习惯;听众的职业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对演讲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文化水平高的人注重演讲阐述道理的科学性,表达的准确性,对演讲能做出理智而准确的反应;文化水平低的人喜欢朴实明快,通俗简略的表述,使用日常语体则容易接受。所以,对听众情况的了解这是演讲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讲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另外,演讲者还需掌握演讲环境。即演讲的时空条件。演讲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谁也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摆脱它和超越它,只能去适应它、驾驭它、改变它。“说话要注意场合”,就是提醒人们要注意演讲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环境,演讲必须与环境相统一,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规律。优越的环境会增添美感,加强气氛,提高效果,使演讲生色增辉。组织演讲,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把演讲环境搞得好一点,力求庄重典雅、整洁卫生、艺术化。演讲环境主要有:(1)社会环境,是演讲宏观背景环境,它包括时代、社会、民族、地域、文化等因素。社会环境对演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广泛的。演讲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必然要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都会制约着演讲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演讲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反映时代的主旋律;(2)场合环境,即微观的具体环境。比社会环境对演讲的影响更为具体和直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说在什么样的环境就应进行什么样的演讲。演讲的规模、会场条件、演讲时间等因素都是需要演讲者认真对待的。(3)关系环境,认清和正确处理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运用适于这种关系的演讲方式,才会讲得更得体、更受欢迎。因此演讲只有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任何成功的演讲都是演讲者能动地适应表达环境的结果。能动地适应演讲环境,实际上是完成演讲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动适应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力求达到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即演讲内容与环境的统一;演讲形式与场合的统一;演讲者的外部形象与演讲处境的统一。

三、提高应变能力

所谓应变能力,就是机智灵活,迅速适应事物发展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也是一种处置各种意外情况的良好应变心理素质。在演讲中有效地利用应变技能,可以解决来自主观或客观方面的种种突发性的事件和情况,处变而不惊,恰当的调整,化险为夷。论辩中新颖的应变技巧,雄辩的语言,可以出奇制胜,击败对手。应变能力还可以控制情绪,吸引听众,增强演讲的磁性,提高演讲的效果。演讲中的应变能力,是演讲者综合修养的集中反映。经验、知识、智慧、气质和对情况的了解,都是对应变技能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演讲者应当善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做到“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对演讲中发生的种种意外情况应付裕如。机智应变的原则是以目的性为中心,任何演讲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出现意外情况和不利因素时,牢牢把握住演讲的目的性,机敏地调整演讲的内容,灵活地选择表达方式,巧妙地安排程序,沉着、冷静,以“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魄力处置不测情况,既不头脑发热,也不惊慌失措,而是以震慑全场的气概,保持充分的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克服一时的骚动。使演讲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在演讲中,要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等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微见著的本领,善于捕捉听众各种细微的情绪变化和反应,注意信息的输出和反馈,通过分析,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迅捷的处置,切忌忽视控制会场秩序和放松对听众不同情绪变化的观察,以协调关系为手段,熟练地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变办法,取得听众的理解与合作,根据听众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以及演讲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做出某些调整,使演讲者与听众始终处于和谐统一的关系中,如果演讲中发生意外,演讲者要分清问题的性质、原因和责任,依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采取恰当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中,扭转不利局面,既要反对掉以轻心,又要消除简单鲁莽的作法。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演讲者的应变能力。首先要提高演讲者的文化修养,加速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并非单纯的语言技巧,而是一种多项因素密切相关的高级心理技能,而提高文化修养,积累资料,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才能有纵横联想,左右取舍的余地。其次,要审时度势,抓住细微契机。演讲者要注意锻炼自己的洞察力,有发现、有感触才谈得上应变,才能灵活的调节。提高演讲者对客观情况的感受能力,通过听众的神态表情,一举一动感受听众的,心理和情绪、愿望和期盼,提高演讲者的判断力决策力。根据听众情绪做出正确分析,迅速做出相应的决策,确保演讲的顺利进行。所以说灵敏的眼光、耳听、心感、决断是应变能力的基础。最后,要做好充分准备,加强训练速化思维程序。演讲的成功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演讲者平时就应做好应变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思维快速地发散、收敛和创造性的组合能力,使其具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讲什么”、“怎样讲”的能力,演讲前除了要认真、精细地做好演讲内容和演讲方式的准备工作外,还要对演讲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有充分的估计和研究,并想好对策和解决办法。这样当进入演讲环境时,不管面对怎样的复杂情况,都能左右逢源,应变自如。如若真的出现了意外情况,只需一招一式,就可以迎刃而解,取得演讲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