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演讲者,要想在听众面前成功地发表演讲,是有很高要求的。一方面,他的演讲要有很好的内容,如深邃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典型的材料、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学识等等。另一方面,他还要掌握语言表达的形式技巧,如丰富的语汇、敏捷的思想、恰当的态势、悦耳的声音和临场技能等。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后面设专章研究和学习,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演讲者在表达演讲的内容方面所需要的修养。
一、思想政治修养
一个演讲者,包括一个教师,为了发表演讲(包括教学演讲),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否则,他怎么能去感召听众、教育学生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才能称得起是演讲者,才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公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识,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一般地说,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树立先进正确的世界观。一个演讲者,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产生进步的观点和深刻的思想,这是被古今中外演讲家们的演讲实践所一再证明了的。美国著名演讲家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讲之所以动人心魄、催人奋起,就在于他的演讲乃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战士的心声。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演讲之所以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也就在于其演讲的内容乃是一种进步的革命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体现。
第二,深入社会,勤于思考,培养深广的见识。一个演讲者,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应做到思想深刻,见识广博。也就是说,演讲者应有超出一般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应能在不断发展的历史时代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应能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真理;应能在纷纭复杂的矛盾中,拨迷雾,认准前进的自标和航标。只有这样,他的演讲才能给听众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那么,怎样培养这种深广的见识呢?需要做的事当然很多,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文化修养等等,但最重要的,恐怕是深入社会生活,勤于思考问题。所谓深入生活,一是要把自己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仔细地体验观察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深刻意蕴;另一方面,要深刻地了解历史、熟悉历史、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样,就能使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激起思想的火花。所谓勤于思考,就是善于动脑筋,想问题。面对历史、社会和人生,面对大千世界和茫茫宇宙,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演讲者,要敢于大胆地探索,不倦地追求,对任何事情,都应当有自己的见解,而不能人云亦云,马马虎虎。只有这样,在你发表演讲时才能思想深刻而又表达得深入浅出,见解独到而娓娓道来,内容丰富而又条理明确—因为这些都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二、意志与信念修养
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应当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这样,他才能有生活的动力和勇气,才能体验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这对于一个演讲者说来,尤其如此。演讲者只有自己信念崇高,才能使听众敬佩感动。由此可见,演讲者应当在这方面不断地加强修养。
第一,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一个演讲者,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并积极地创造新生活的人。他应当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勇敢地投身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去,亲身体验、感觉生活的幸福和美好、甘苦和艰辛。在不断的奋斗中锻炼自己才干,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当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地承担起重任,以自己的顽强、不懈的努力,达到胜利的彼岸,通过这种培养和锻炼,形成自己坚定的意志品格。只有在这时我们的演讲才能充满了意志力量,才能打动和征服听众。
第二,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培养坚定而崇高的信念。信念是奋斗者所必不可少的,有了成功和必胜的信念,才能产生行动的勇气和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如若缺少坚定而崇高的信念,就将一事无成,对演讲者来说,则更应具有这种信念。
人的信念的培养,其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深入生活实践之中,了解生活,研究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体验和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热情、崇高理想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三、品格修养
作为一个演讲者,一般地说,更多的是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而不是以一个受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无论在演讲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总应当是高于听众的(至少是高于大多数听众)。正如李燕杰同志所讲的:“一个真正的演讲家,一个属于人民的演说家,首先必须做到敦品励德,正道直行,表里如一。一个无德无行的人,不可能成为人民承认的好的演说家。”(«演讲哲学»,第10页)这种品格、德行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培养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具有政治抱负和崇高信念的演讲家,更应以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献身社会为己任。这表现在,当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承担起重担的时候。我们就义不容辞地为之奋斗;当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放弃个人的利益;当人民的财产和利益受到危害时,我们必须勇敢的站出来,同丑恶的势力斗争。如闻一多,在李公朴先生遇害时,毅然地登上讲台,发表«最后一次演讲»,怒斥敌人的暴行,赞扬李先生的伟大精神,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第二,要培养真诚、正直的道德品质。演讲者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而要完成这一重任,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演讲者必须在公众面前为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形象。其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试想,如果你让别人端正党风,自己却在背地里搞不正之风;你号召别人艰苦奋斗,自己却吃喝玩乐;你鼓动别人去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自己却胸无点墨、饱食终日,那情况会怎么样呢?不用说,只能是台上你讲,台下讲你,嘲讽、哄笑充满了会场。
四、性情修养
在演讲中,演讲者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只有感情丰富而充沛的演讲,才能感染人、打动人、说服人。假若一篇演讲缺乏感情色彩,平平淡淡,不冷不热,无动于衷,那它靠什么来感染听众呢?用自己都不为之激动的东西去激动听众,简直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演讲者必须重视对自身情感的培养,必须使自己的演讲充满情感色彩。
在情感修养中,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概括地说,就是健康的情感、高尚的情感、无产阶级的情感。具体地说,我们要有鲜明的爱憎情感,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我们要执著的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对生活保持一股旺盛的热情。(www.xing528.com)
其次,培养我们情感的途径,就是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在同一切艰难困苦的斗争中,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某种情感,而只有把自己溶入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和他们一起生活和战斗,我们所获得的情感才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一个脱离现实生活的人,一个逃避现实的人,一个把自己孤立起来的人,是决不可能产生健康而积极的情感的。
五、学识修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道:“知识就是力量。”我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躯李大钊也讲道:“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塔。”对于演讲活动说来,知识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什么内容什么意图的演讲,都不能不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不仅知识本身就是演讲所要表达的重要内容,而且演讲的其它重要因素—政治观点、思想观点、生活信念、意志追求、道德思想和情感态度等等的表达,往往也要借助于知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因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之上的。
那么,一个演讲者应该具有哪些知识呢?概括地讲,从历史到现实,从社会到自然,从茫茫宇宙到芸芸众生……人类各种各样的科学文化知识,演讲者都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哲学将给我们以寻求真理的武器,逻辑学将使我们思路清晰而论述严密,心理学将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听众心理,社会学将告诉我们怎样设计演讲的结构,语言学将指示我们怎样在演讲中活用语言,美学将帮助我们协调演讲中内容与形式的各种关系,表演艺术将帮助我们设计最佳的服装、佩饰和形体动作……只有在这时,我们胸襟就会更加宽广,我们的视野就会更为畅达。进而,当我们运用这些知识发表演讲的时候,我们的才思就会被尽情的激发出来,我们的潜能就会被更多的调动出来,我们的表达技巧就能够充分的施展出来,我们的演讲就会顿生光辉。
由此可见,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会使我们的演讲更有底气、更有力度,更能感召和征服听众。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科学文化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足够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学识水平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演讲者,该如何加强自己的知识修养呢?回答是:学习。怎么学习呢?回答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要获得渊博知识,是离不开书本学习的。人类的任何经验、认识和思想,任何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科学创造等等,几乎都汇集到书本的海洋中。向书本学习,是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的一个捷径。
其次,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向生活学习。现实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一个演讲者应积极投身于现实生活之中,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把握生活的脉搏。在生活中向群众学习,和一切有实践经验、有某种专长的人学习。
六、技能培养
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与演讲有关的能力,主要有观察力、想像力、联想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无疑是重要的。
第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个好的演讲,总要提出并解决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往往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演讲者若要在生活中抓住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通过观察群众的言行举止,来把握他们内心的思想、情绪和意愿;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住生活的本质特征。
同时,在发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的观察力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训练有素的演讲者,站在演讲台上,总是善于通过察言观色,发现听众的心理变化。然后,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听众。
第二,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这种能力,是一个演讲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国19世纪评论家让·保罗曾说过:“想像能力能使一切片断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完满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都完整化,甚至也使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宇宙变得完整。”而联想力则是在类似的或相关的条件刺激下,回忆起过去有关的生活现象及其体验,它可以促使人们对面临的事物有一个完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有了这两种能力,演讲者就可以通过严谨而巧妙的构思,将各种各样的事件、现象及人的主观体验,汇拢在演讲的主题下,有机而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较为完美的演讲整体。有了这种能力,演讲者在发表演讲的时候,就会才情洋溢、文思泉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达到内容深邃而形式完美的演讲境界。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无论是观察生活,还是整理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构思,都离不开思维活动。演讲者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的人,面对纷纭复杂的事物,演讲者应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各个环节及其要害,得出正确而深刻的结论。倘若思维混乱,反应迟钝,那是没有资格成为一个演讲者的。考察古今中外的那些演讲大家,无一不具有着敏捷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是紧紧相连的。当演讲者发表演讲时,如果场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演讲者应能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措施,调整自己的演讲。这样,才能保证演讲正常地进行下去。如果缺乏这种应变能力,在演讲中一旦出现新的情祝,就会束手无策,那就会使演讲归于失败。
第四,要有较强的记忆力。记忆力对于演讲者说来,有两个主要功效。一是,在演讲准备时,演讲者有了较强的记忆力,就会把头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迅速而准确地输送出来,从而使演讲得以顺畅地展开,使演讲稿的内容充实饱满,丰富多彩。二是,在上台演讲时,演讲者的记忆力会使他把准备的内容熟记于心,甚至能把演讲稿全部背下来。这样,演讲者讲起来就会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如行云流水。如若记忆力不强,不但构思时文思枯竭,空空如也,就是搜肠刮肚,勉强去讲,恐怕也会吞吞吐吐,罗哩罗嗦,丢三落四的,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